搜尋結果 54 個
標靶治療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最近不少人都陸續收到「綠色炸彈」,在社交媒體也陸續推出與交稅有關的廣告,例如低息貸款、退稅三寶等。隨著第五波疫情在香港爆發,每日數以萬計人染疫,公立醫院也開始停止接收非緊急病人,如果不幸在這段時間患病...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確診人數節節上升,身體比較虛弱的癌症患者如不幸染疫,或會為如何治療感到徬徨。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黃麗珊最近就在Facebook分享,染疫的癌症病人經常會遇到3個藥物陷阱,當中包括藥物重...
港府將於本周四起推疫苗通行證,衞生署收緊接種疫苗醫學豁免證明書指引,指明對本港現有所有新冠疫苗出現過敏,可獲發豁免證明;同時如正接受癌症治療、免疫治療、與新冠肺炎相關的抗體治療、骨髓移植等病人,則可暫...
抗癌歷十二載的龔黃螢敏(Linda),回想首年被斷言剩下生命不多,心裡非常忐忑,她不是擔心自己,而是記掛年紀仍小的3名仔女。以前希望見證子女大學畢業、出來工作,甚至湊孫,但乳癌和甲狀腺癌同時突襲她,令...
腹膜癌曾被視為不治之症,港怡醫院腹膜腫瘤治療中心引入腹腔溫熱灌注化療(HIPEC)及腹腔加壓霧化化療(PIPAC),為腹膜癌患者提供治療。 有卵巢癌患者抗癌4年兩度復發,癌細胞更轉移至腹膜,3年前接...
口腔傷口兩星期也未癒合,未必是生痱滋,也有機會是癌症病徵。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羅振基指出,頭頸癌是本港十大癌症殺手,很常見但很易被忽略。口腔潰瘍、流血、聲沙等早期症狀很易被誤以為是其他疾病,導致延遲治療...
身上出現不明黑痣,或是罹癌警號。美國一名年輕媽媽近日不幸癌逝,終年27歲。她在18歲時發現大腿內側有顆「黑痣」,但因當時懷有身孕而不以為意,豈料3年後檢查發現竟患上「黑色素瘤」,之後經歷數年抗癌治療,...
【本報訊】骨關節炎止痛技術有新突破,理工大學最新研發出骨關節炎的標靶治療方案,可透過注射納米探針和光聲成像技術,定位出致痛蛋白質「神經生長因子(NGF)」的位置,再用「照燈」的方法治療,每次治療或有效...
骨關節炎止痛技術有新突破,理大最新研發出骨關節炎的標靶治療方案,可透過注射納米探針和光聲成象技術,定位出致痛蛋白質「神經生長因子(NGF)」的位置,再用「照燈」的方法治療,每次治療或有效鎮痛一星期,並...
患癌多需接受連番治療,足以令人心力交瘁,更不幸若癌症屬多次復發,患者更似在不見盡頭的迷霧中匍匐前行。 患有第四期大腸癌的陳曼華(Erica),自13年前與癌症首次打照面,這些年來面對接二連三復發的壞...
大眾對罕見疾病了解不多,而其治療方法亦有限,患者難以得到合適治療。猶幸,經過醫學界多年努力,基因檢查技術日漸成熟,逐漸破解不少罕見疾病,新藥物得以面世,泌尿道上皮細胞癌便是其一。 泌尿道上皮組織分布...
大腸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在2018年便有超過5,600宗新症。只是大腸癌初期未必會有明顯症狀,即使出現大便出血或黏液、大便習慣或形狀改變、排便不清、腹痛或貧血等,也因為症狀與其他腸道疾病相似,而且未...
乳癌一直高踞本港女性癌症首位,2018年錄得逾4,600宗新症。乳癌患者現時主要靠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和藥物等作治療,不過一項大型研究顯示,有31%HER2型患者在接受標靶治療曲妥珠單抗後,仍會在10年...
乳癌是本港女性頭號殺手之一,2018年共逾4,600多宗新症,每年逾700人死亡。HER2 型乳癌患者Vicki去年7月確診,並完成接受全乳切除手術,現時正進行術後雙標靶治療及服食荷爾蒙藥以控制病情。...
談及癌症,化療、電療或標靶治療等像是唯一的對抗方案,其實隨着醫學進步,現時不但有藥物可紓緩治療方案的副作用至一定程度,更有新的免疫治療方案,可有效延長病人存活期,相對輕微的副作用亦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質素...
談及癌症,化療、電療或標靶治療等像是唯一的對抗方案,惟許多人一聽到這些療法,就被嘔吐、脫髮、四肢乏力等嚴重副作用嚇怕。其實隨着醫學進步,現時不但有藥物可紓緩治療方案的副作用至一定程度,更有新的免疫治療...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釀成不少人命傷亡。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的一項研究揭發,新冠病毒如何導致肺損傷和血管受損及當中的機制,並發現一種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的口服標靶治療藥物伊馬替尼...
浸大中醫藥學院早前聯同美國康奈爾大學,針對三陰性乳癌研究全新標靶療法,以納米載體運送中藥成分藤黃酸直達癌細胞,將其消滅及令腫瘤縮小,同時可減低藤黃酸對健康細胞的傷害。 浸大研究團隊希望,新療法可成為...
乳癌在本港女性中排名第三位致命的癌症,近年治療乳癌的方式趨於多元,但不同的治療方法有其優缺。香港浸會大學(浸大)中醫藥學院早前聯同美國康奈爾大學針對乳癌中的「三陰性乳癌」研究全新標靶療法,以納米載體運...
身體長期疼痛可能是一個警號,內地一名15歲中學生長期肚痛,但掉以輕心,直到腹痛難忍才求醫確診末期大腸癌,生命倒數只剩20個月。目前留院治療的他向媽媽交代遺願,希望死後能將遺體捐給醫院,引人鼻酸。 ...
腸胃癌涵蓋多種癌症,不但有食道癌、胃癌及結直腸癌,更包括肝癌、膽管癌及胰臟癌等,加起來佔所有癌症個案近三成。除了慣常使用的手術、化療、電療及標靶治療外,免疫治療是近年癌症治療發展的主要方向,不少新藥更...
乳癌是「女性頭號殺手」,要勇敢接受治療亦不是一件易事。有患者因為害怕化療,而一度延誤接受治療,在3年間由原位癌惡化成晚期患者,幸好最後勇於面對,在接受化療及標靶治療後已將病情控制。 ...
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每4名患者就會有一人帶PIK3CA基因變異。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楊明明指出,患者若帶有PIK3CA基因變異會增加出現轉移性腦腫瘤的機會,以及增加死亡風險,晚期患者或原有治療已...
孩子患病,父母心痛得寧願代為受苦。內地廣東一名10個月大BB患有罕見病,爸媽在兒子3個月大,發現他發展遲緩、呼吸困難,求醫確診兒子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兒子小小年紀承受極大痛苦,家人心如刀割,不惜耗...
美國兩位精神科醫生Thomas Holmes與Richard Rahe在1967年曾進行一項大型研究後,訂定一生人43個重大的生活事件,壓力排名第一位是喪偶。 歌手陳潔靈(Elisa Chan)丈夫...
治癌方法日新月異,惟一群基層癌症患者卻苦要面對「有藥無錢醫」的困境。 58歲家庭主婦Bonnie,不幸確診4期A肺癌,使用IMpower150治療肺癌組合藥物反應良好,惟每三星期要花上兩萬元,積蓄將...
腎癌為不少中年人士的危機,屬「隱形殺手」之一。每年新症數字不斷上升,肥胖、吸煙、高血壓等都屬高危因素。雖然最有效的方法為做整邊腎臟切除手術,但復發風險卻無法預計,以往若病人一旦復發,基本上只能紓緩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