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51 個
免疫治療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未來癌症治療或更具效用。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能消滅癌細胞的CD8 T細胞會被一種稱為I型干擾素抑制,導致免疫治療對付腫瘤失效。是次發現為研究改善免疫治療的臨床療效提供了新方向。研究成果已...
港大研究團隊亦已開展第二階段研究,冀透過雙免疫治療,加強刺激病人的免疫系統,期望能縮短病人的治療期;目標再招募多33名肝癌病人參與研究,現已招募約18名病人參加。另外,港大亦計劃將治療方案擴大至中期肝...
肝內膽管癌是肝內第二常見的原發性癌症,英國每年約1,000人患上膽管癌,並只有5%患者確診後仍能存活多於5年。英國一名51歲男子確診肝內膽管癌後,因腫瘤太大而無法進行手術,甚至曾被醫生斷言僅剩一年壽命...
肺癌是本港頭號癌症殺手,僅2020年死亡人數達3,910宗,佔整體癌症死亡人數四分一,不容輕視。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兼註冊中醫師蘇子謙接受TOPick訪問,分享曾有一位60歲男病人長期骨痛,因持續咳嗽及...
意外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往往成為「故事」,然而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卻是「事故」。無人能夠預計「事故」何時會來,或所帶來的影響有多大,所以風險管理對人生規劃非常重要,只要及早備妥,便可以將「事故」的風險轉嫁,而...
對比大腸癌、乳癌,大眾較容易忽視頭頸癌,包括有鼻咽癌、口腔癌、喉癌等。在過去十多年間頭頸癌新症數字持續上升,每年平均死亡人數為210人,死亡率達3成。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林嘉安和外科專科醫生黎逸玲均指,...
對比大腸癌、乳癌,大眾較容易忽視頭頸癌,包括有鼻咽癌、口腔癌、喉癌等。在過去十多年間頭頸癌新症數字持續上升,每年平均死亡人數為210人,死亡率達3成。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林嘉安和外科專科醫生黎逸玲均指,...
神經母細胞瘤是兒童期常見的腫瘤之一,內地一名4歲女童患上了神經母細胞瘤,在約1歲時確診,抗病近3年捱過47次化療與電療,不幸地,近日病情惡化。抗癌的醫療花費龐大,女童父母已節衣縮食耗盡家財,更問盡親友...
肝癌是本港第3號癌症殺手,2020年因肝癌而死亡的個案達1,530宗,僅次於肺癌與大腸癌。臨床腫瘤科蔣子樑醫生受訪表示,肝癌患者中僅3成人能成功進行手術,而原因在於早期肝癌難以察覺,一旦出現明顯症狀時...
隨著生物科技發展迅速下,細胞與基因治療 (CGT) 已能逐步為難治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而有別於傳統和抗體藥物需要長期服藥,細胞治療可通過體外改造直接生產「活藥(living-drug)」以實現長...
淋巴癌是本港十大癌症之一,醫管局2020年數據顯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發病數字為1,068宗,死亡數字為397宗,無論在病發或致死率上都排列第八。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王紹明醫生接受T...
內地3歲男童辰辰患上罕見癌症神經母細胞瘤,爸媽及爺爺嫲嫲非常心痛,為了救小朋友,一家上下努力籌醫藥費,文盲嫲嫲不嫌辛苦,自己種菜拿去市場賣,為孫仔籌得1蚊得1蚊,可是有次竟然收到100人民幣偽鈔,令她...
胰臟位於人體上腹,在胃部下方、12指腸附近,是消化系統其中一部分。胰臟一旦發生癌變,因早期徵兆不明顯,確診時往往已是晚期,被稱為「癌中之王」、「隱形殺手」。臨床腫瘤科謝耀昌醫生接受TOPick訪問,分...
康方生物(09926)公布,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創PD-1/CTLA-4雙特異性抗體腫瘤免疫治療新藥開坦尼(卡度尼利單抗注射液),作為復發或轉移性宮頸癌二線免疫治療首位推薦方案被納入《中國臨床腫瘤學會...
乳癌是本港10大癌症之一,2019年錄得4,793宗新症,位列發病率第3高的癌症,不容輕視。適逢10月為國際乳癌關注月,TOPick診症室邀請了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接受訪問,講解乳癌成因和高危因素...
本港5歲男童Sheldon患罕見癌症「神經母細胞瘤」第4期,兩年來一直勇敢抗癌,直至上月起病情急轉直下,今日(27日)不敵癌魔病逝。 最新影片︰ Sheldon父母今日(27日)在facebo...
大腸癌是本港第2位最常見的癌症,在2019年大腸癌導致2174人死亡,佔癌症死亡總數14.6%;整體患者5年相對存活率為58.2%,第四期的存活率更降至9.3%。不過,有醫生指即使不幸患上大腸癌,病人...
癌症叫人怕怕,萬一小朋友不幸患上癌症,人仔細細要承擔病痛,父母更是無比心痛。台灣的兒童癌症基金會日前舉行活動,並指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兒童癌症的死亡之首,如果沒有及時採取治療,可以短短幾個月就可能...
本港5歲男童Sheldon患罕見癌症「神經母細胞瘤」第4期,抗癌路波折重重。8月中,Sheldon鼻竇和腮骨的腫瘤惡化,病情急轉直下,至昨日(4日)Sheldon媽媽更新兒子的最新情況,表示兒子病情不...
不論成功戰勝癌魔,又或仍在奮力對抗癌病的孩子,他們每一位都是生命勇士。現年3歲的梓瑤在13個月大時患上神經母細胞瘤第4期,經過一年的治療後,她成功抗癌,生活漸漸重回正軌。今天9月1日是很多學生開學的大...
病向淺中醫,當身體感到不適時,便要盡早接受治療,勿將小病拖成大病。內地深圳一名29歲女子持續發燒一周,卻未有及時求醫,直至呼吸衰竭,才被送進醫院,證實患上腦炎,在醫院足足昏迷了2個月才醒來。 據內媒...
本港5歲男童Sheldon患罕見癌症「神經母細胞瘤」第4期,月前曾雙腿疼痛不能走路,亦曾腫瘤入侵顱底骨頭致眼球瘀青「浣熊眼」,種種顯示病情惡化,日前惡化後進行第一次檢查,傳來壞消息,初步顯示頭骨感染擴...
淋巴癌是血癌一種,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詹楚生指出,它泛指幾種疾病:第一種是淋巴瘤;第二種是白血病;第三種是骨髓瘤。淋巴瘤中分慢性和急性,急性中以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LBCL)...
身體滿布淋巴管及淋巴腺,微細的淋巴細胞會在各個器官和組織遊走,肩負抵抗病菌感染的職責。可是當淋巴細胞發生腫瘤突變,有機會形成淋巴瘤,亦即淋巴癌。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LBCL)是淋巴癌中常見的類...
本港5歲男童Sheldon患罕見癌症「神經母細胞瘤」第4期,曾赴西班牙治療、在港接受化療及免疫治療,成效均不理想,抗癌路波折重重。Sheldon目前接受第6期的治療,近日病情不佳,眼眶周圍瘀青出現「浣...
很多人都知道血癌這個病,但只是籠統的說法,這個非固體腫瘤癌症大致上分3類——急性白血病、淋巴癌及骨髓瘤,當中淋巴癌主要可分為兩種:何傑金氏淋巴癌和非何傑金氏淋巴癌。 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為十大常見癌症之...
本港5歲男童Sheldon患上罕見癌症「神經母細胞瘤」第4期,曾遠赴西班牙治療、在港接受化療及免疫治療,惟成效仍不理想。近日Sheldon度過5歲生日,卻迎來壞消息,磁力共振結果證實他病情惡化,鼻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