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384 個
化療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本港每年約有數百宗膽管癌新症,雖然並不常見,惟逾8成患者確診時,因癌細胞已擴散至其他器官而不宜做手術,只可靠化療治療。 由中大醫學院主導的最新臨床研究顯示,如膽管癌患者在接受化療前,先以同位素「釔9...
用同位素「釔90」進行體內放射治療(SIRT),再配合化療治療,可有助患者延長壽命,惟治療費用需30萬至50萬元。 由於有關研究並非涉及藥物,醫學界仍在討論有否需要進行第三期臨床研究,中大指倘沒有藥...
由中大醫學院主導的一項多中心研究發現,利用同位素「釔90」(Y90)進行體內放射治療(SIRT)配合化療治療,可有助患者延長壽命(即看:【下一頁】)。不過,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陳林表示,並非所有肝內...
本港每年有約數百宗膽管癌新症,雖然並不常見惟逾8成患者確診時,因癌細胞已擴散至其他器官而不宜做手術,只可靠化療治療。中大醫學院主導的一項多中心臨床研究顯示,如患者在接受化療前,以同位素「釔90」進行體...
患肝細胞癌的婦人離世後,家屬向醫委會投訴臨床腫瘤科醫生張文龍涉專業失當,質疑張未得病人及其家人同意下,除處方治肝癌藥外,並加入當時仍屬研究性質及並非適合治療肝細胞癌的口服標靶藥。惟醫委會初步偵訊委員會...
身體滿布淋巴管及淋巴腺,微細的淋巴細胞會在各個器官和組織遊走,肩負抵抗病菌感染的職責。可是當淋巴細胞發生腫瘤突變,有機會形成淋巴瘤,亦即淋巴癌。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LBCL)是淋巴癌中常見的類...
淋巴癌是血癌一種,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詹楚生指出,它泛指幾種疾病:第一種是淋巴瘤;第二種是白血病;第三種是骨髓瘤。淋巴瘤中分慢性和急性,急性中以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LBCL)...
身體滿布淋巴管及淋巴腺,微細的淋巴細胞會在各個器官和組織遊走,肩負抵抗病菌感染的職責。可是當淋巴細胞發生腫瘤突變,有機會形成淋巴瘤,亦即淋巴癌。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LBCL)是淋巴癌中常見的類...
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檢測,又稱「液體活檢」,是一種新興醫療技術,透過抽取小量血液,偵測一個人有否患上癌症。 然而,這項技術至今仍處於起步階段,在醫療界...
7月份是胃腸道基質腫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簡稱GIST)月,病名有點長,事實上它影響的人體位置也廣,包括食道、胃、大腸、小腸甚至直腸,當中較常見於胃部。 ...
本港5歲男童Sheldon患罕見癌症「神經母細胞瘤」第4期,曾赴西班牙治療、在港接受化療及免疫治療,成效均不理想,抗癌路波折重重。Sheldon目前接受第6期的治療,上星期因病情不佳,眼眶周圍瘀青出現...
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每14位女性就有一位有機會患上乳癌,其中HER2型乳癌為第二常見的類別。57歲的Jenny,13年前發現患上乳癌HER2,先後諮詢7位醫生都建議她接受手術及化療,她感激家人與她...
本港5歲男童Sheldon患罕見癌症「神經母細胞瘤」第4期,曾赴西班牙治療、在港接受化療及免疫治療,成效均不理想,抗癌路波折重重。Sheldon目前接受第6期的治療,近日病情不佳,眼眶周圍瘀青出現「浣...
好些癌症病人,由確診至治療至行畢餘生最後一段路,腫瘤科醫生與病人都是並肩作戰,儼如戰友一樣。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戴燕萍坦言,盡管相處時間或長或短,每個病人的故事都是獨特的,她更相信,醫患之間,永遠有情。...
好些癌症病人,由確診至治療至行畢餘生最後一段路,腫瘤科醫生與病人都是並肩作戰,儼如戰友一樣。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戴燕萍坦言,盡管相處時間或長或短,每個病人的故事都是獨特的,她更相信,醫者與病人之間,永遠...
飲食健康是預防疾病的重要一環,香港癌症基金會註冊營養師周倩蕾(Fion)指出,高纖和低脂的健康飲食是有助減低患上大腸癌(本港第二大常見癌症)的風險。即使不幸患上大腸癌,也不一定需要高纖飲食,要視乎身體...
5歲男童朗賢(Sheldon)不幸患上神經母細胞瘤第四期,因化療而日面部和雙腿痛楚,甚至痛到不能走路;其後他更需加大嗎啡用量止痛,回家後成功忍痛向前行走。近日Sheldon媽媽就發文,表示有善心人贈玩...
伊利沙伯醫院繼早前公布有病人帶有耐萬古霉素腸球菌,今日(24日)公布再發現3名矯形及創傷外科男病人帶有耐萬古霉素腸球菌,年齡介乎33歲至92歲。各人情況穩定,沒有感染病徵。其中1名病人早前已經出院,1...
長期進食過多高鈉食物,會增加患高血壓、胃癌等疾病的風險。台灣一名40歲女子持續胃痛3個月,接受胃鏡檢查後,證實患有胃癌。醫生分析病人患癌的原因,可能與經常吃鹹食有關。 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錢政弘近日在...
本港疫情持續,今日新增1447宗確診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和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下午出席疫情記者會。 張竹君表示,再多一宗疑染BA.4或BA.5本地個...
社會福利署將於今年9月1日落實合併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高額津貼)的措施,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更好支援。社區組織協會希望可進一步放寬申請人資產及入息限額,讓更多長者受惠。 社區組織協會幹...
現時醫管局每年專科門診有770萬人次就診,惟當中9成屬舊症,僅1成為新症,醫管局去年起推由資深醫生覆檢個案,如病人已康復則會「篩走」,毋須再覆診,以期縮短輪候時間。病人組織認為,部分專科病人即使完成治...
腦部病變令人防不勝防,只因頭痛、噁心等症狀太普遍,即使腦部生腫瘤也很難察覺。香港神經腫瘤學會代表神經外科專科醫生何文傑指,若不幸患上腦部原發性惡性腫瘤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簡稱GBM),病情會在短時間...
27歲的英文補習社老師阿恩今年4月初身體不適,入院證實患上白血病,情況相當危殆需入ICU搶救,目前急需進行骨髓移植。阿恩受訪時提起家人及愛犬一度哽咽,希望有合適人士捐贈骨髓,直言「多一個人,多一個機會...
癌症治療一直是全球醫學界望攻破的難題。近日在美國一項直腸癌治療研究中,有小型臨牀試驗取得驚人成果。14名直腸癌患者在進行實驗性免疫治療後全部康復,是癌症治療史上首次,在腫瘤學領域影響深遠。 最新影片...
本港5歲男童Sheldon患罕見癌症「神經母細胞瘤」第4期,抗癌路波折重重。Sheldon曾赴西班牙治療、在港接受化療及免疫治療,成效均不理想。上個月Sheldon開心度過5歲生日後,面部、雙腿再度疼...
腦部病變令人防不勝防,只因頭痛、噁心等症狀太普遍,即使腦部生腫瘤也很難察覺。香港神經腫瘤學會代表神經外科專科醫生何文傑指,若不幸患上腦部原發性惡性腫瘤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簡稱GBM),病情會在短時間...
社工爸爸阿昌自上年5月確診淋巴癌四期以來,與癌症對抗超過一年,在昨晚不敵病魔離世。社工爸爸的太太敏敏在社交網站上發文,表示「感恩我們能夠在私院好好陪伴他並跟他好好道別」,同時感謝網民過去1年在禱告上和...
孩子生病,家人大感心痛,更想代替承受病痛之苦。內地有名14歲女孩確診患白血病,病情反復,醫生建議需骨髓移植,而之前需要進行化療,用一種新藥費用約為50萬人民幣。7旬外公想出力救孫女,做苦工去搬米,日賺...
健康非必然,最近有一名年輕男網民分享患癌經歷,引起不少網民共鳴。事主表示,自己開始新工數天後,突然收到醫院通知確診急性血癌,要入院接受化療。事主認為新工很適合自己,直言「一份好啱做嘅工真係好難揾」,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