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 下頁

搜尋結果 600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體重下降」幾乎是所有癌症患者都需要面對的挑戰,畢竟癌細胞對健康的破壞、以至在治療期間引起的副作用,都常令患者食慾下降,逐漸變得消瘦。有專科醫生指出,癌症病人體重過輕,能夠使用的藥物劑量會相應減少,間...

今日 10:00
癌症治療︱體重下降 治療成效打折扣 癌患應為營養「打底」維持體重及抵抗力

自願醫保計劃自2019年推出,保險業界一直積極參與,對自願醫保產品的保障項目、服務和賠償等,不斷作出優化,務求緊貼醫療市場趨勢,為市民提供所需保障和支援。自願醫保認可產品分為「標準計劃」和「靈活計劃」...

今日 08:00
分項賠償限額、自付費選項、病房級別︰靈活運用自願醫保附加保障

石藥(01093)公布第三季業績,收入77.8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跌1.3%,股東應佔基本溢利15.5億元,與去年相若。此外,石藥指,自主研發的化學1類新藥SYH2053注射液(雙鏈小干擾RNA...

今日
石藥上季賺15.5億持平 成藥業務穩

明愛醫院周二(28日)發生醫療事故,一名79歲眼科男病人住院期間疑急性腸阻塞,致血氧飽和度下降,醫護將他運送往深切治療部的5分鐘期間,未有開啟氧氣樽氣閥,病人同日離世。醫管局稱,對事件感難過,已與家屬...

今日
明愛氧氣樽無開氣閥 病人搶救亡

79歲明愛醫院患有腸阻塞、以及需進行眼科手術男病人,周二(28日)因血氧量下降轉至深切治療部接受治療,運送期間氧氣瓶氣閥一度未有開啟5分鐘,病人同日不治。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出席一個活動時表示,已指示...

15:06 2023/11/30
【醫療事故】公院再度發生嚴重醫療事故 盧寵茂:已指示醫管局分析並交代

全球人口高齡化趨勢持續,加上近年來運動風氣興盛,意外性創傷大幅增加,骨科醫療需求逐年攀升。而且骨科人手緊拙的問題,亦並非新鮮事,醫護工作百上加斤,只會導致惡性循環。為緩解醫療壓力,近年不少機構都選擇引...

10:00 2023/11/30
【醫療科技】美醫療設備製造商藉科技技術 解骨科醫療痛點兼減手術風險

港大醫學院眼科中心昨宣布,獲郭炳江及家人慈善基金捐出1,000萬元,推出「郭炳江先生夫人慈善白內障手術及研究計劃」,目標為逾1,000名本港弱勢居民提供專業眼科檢查,並向當中逾500人提供免費白內障手...

2023/11/30
郭炳江捐千萬 助500基層治白內障

保誠保險宣布,與香港綜合腫瘤中心(HKIOC)及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下稱「星院」)合作,成為香港首間保險公司聯同兩地醫療機構攜手於大灣區推出「跨境癌症治療免找數服務」,以配合「共同病患管理」模式...

20:21 2023/11/29
【大灣區】保誠夥醫療機構推跨境癌症治療免找數服務

隨著新冠疫情的過去,不少打工仔對於個人身體健康、公司醫療福利的關注程度明顯提升。惟在醫療成本不斷攀升的背景下,這不僅對個人產生影響,亦對企業的員工醫療保險帶來挑戰。風險管理、保險經紀和諮詢公司韋萊韜悅...

18:20 2023/11/29
2024年醫療通脹近10%!公司保險「過度使用」是原因之一?專家:宜謹慎使用避免收縮

若視力不斷衰退,便有機會是患上白內障。郭炳江及家人慈善基金發起人郭炳江今日(29日)出席一個活動時表示,自己曾患白內障,視力慢慢變差,幸接受手術更換人工晶體後,視覺變得清晰,「天都光曬,人都精神咗」,...

16:30 2023/11/29
【眼睛健康】郭炳江:患白內障術後「天都光曬」 未來盼捐款推防中風計劃

【支原體肺炎/高燒/傳染病/腦中風】內地呼吸道感染疫情持續蔓延,多種病毒同時爆發!江蘇南通一名8歲男童日前罹患支原體肺炎後,突發出現尿床、斜視、肢體癱瘓、言語障礙等情況,最後磁力共振檢查後,被確診為腦...

12:48 2023/11/29
肺炎支原體丨8歲男童染肺炎支原體 半夜尿床斜視肢體癱瘓揭「腦中風」

法國近日發生一宗醫療事故,一名乳癌女患者於當地一間醫院接受放射性治療(俗稱「電療」),惟在進行了25次治療之後,才發現醫生「醫錯乳房」,竟錯把其健康的乳房標記成患處。最新影片推介:根據《法國電視三台》...

11:19 2023/11/28
醫療事故|乳癌女患者接受25次電療 驚悉醫錯健康乳房恐增放射線誘發癌症風險

世界各地的醫療保健機構每年均會進行大量身體檢查。據《美國醫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一項研究估計,單計美國,當地每年進行40億至50億次顯影、實驗室檢測和其他...

16:45 2023/11/24
半數體檢沒有醫學必要 專家:反造成身心傷害及財政壓力

誤吞魚骨後果可大可小。台灣一名72歲男子日前出現發燒、背痛等症狀,送院時已休克,經檢查後發現,有異物刺穿食道和主動脈,腸胃道大量出血,需緊急進行手術。原來男子1個月前誤吞魚骨,因當時沒有大礙,故未加理...

13:57 2023/11/24
魚骨鯁喉|男子誤吞魚骨1個月後發燒休克 送院揭刺穿主動脈險喪命【附鯁喉急救法】

一位老撾爺爺盲了7年,做完白內障手術回家,第一次見到從未見過的5歲孫兒;在東非吉布提,一名因白內障失明的伯伯,手術後揭開紗布,親眼見證雙胞胎孫兒的誕生;為表示感謝,兩名孫兒以共享基金會兩名非洲同事的名...

2023/11/23
共享基金會5歲 助7千白內障人士復明

啟明醫療(02500)是一家集研發、臨床開發、生產、商業化為一體的國際化創新醫療器械平台型公司,公司已建立由十二款創新器械組成的產品管綫,覆蓋針對主動脈瓣、肺動脈瓣、二尖瓣、三尖瓣等心臟瓣膜類疾病治療...

2023/11/23
啟明醫療上望6.1元

河南一名2歲男童洋洋不幸患上俗稱血癌的白血病,需盡快接受化療。其母因積勞成疾每天照顧兒子不幸癌症復發,需進行二次手術。可是面對分秒必爭和金錢緊促的窘境,母親決定將治療機會留給兒子,家中七旬爺爺亦變賣家...

13:56 2023/11/22
兒童癌病︱2歲兒患白血病瀕死面臨巨額醫藥費 癌母願捨生:先救兒子

乘搭扶手電梯要小心,若有大型物件應要搭升降機。近日內地一名母親於地鐵站內,推著BB車乘搭扶手電梯時,BB車突翻側致歲半女兒手指硬生生被夾斷,斷指更卡在扶手電梯內。由於嬰兒太小致手術複雜,先後遇兩醫院拒...

12:36 2023/11/22
恐怖意外丨母推BB車搭扶手電梯突翻側 1歲半女嬰手指慘遭夾斷

數月前,我曾在此提及得知廣州有治療癌症的納米刀技術,毋須開刀而只採用非熱能新型微創消融方法,來融解腫瘤,有醫生指,這可為無法動手術的中晚期病患者帶來治療。我把這技術告知患有晚期胰臟癌的朋友,由於他所居...

2023/11/21
納米刀治療迷思

假如生命有Take 2,你會如何重新規劃人生路?53歲胰臟癌康復者Christine,兩年前確診患病,由每天24小時的工作狂,生活急速轉彎,跟死神搏過你死我活,期間飽受化療及至親離世的痛苦,現在孑然一...

18:05 2023/11/20
生命鬥士︱患胰臟癌曾被判剩半年命 硬淨女子康復後展精彩人生下半場

曾經中風的57歲男子因胸口不適入住屯門醫院,實習醫生疑未能及時診斷出病人患心肌梗塞,病人被安排進行「通波仔」手術前心跳停頓,搶救後不治。經過3日死因研訊,死因裁判官今(20日)裁定死者死於自然,並建議...

16:53 2023/11/20
【死因研訊】五旬漢胸口痛入院翌日亡 死因裁判官裁定死於自然

曾經中風的57歲男子因胸口不適入住屯門醫院,實習醫生疑未能及時診斷出病人患心肌梗塞,病人被安排進行「通波仔」手術前心跳停頓,搶救後不治,死因研訊今(20日)續。內科駐科醫生供稱,他翻查心電圖時發現實習...

14:19 2023/11/20
【死因研訊】五旬漢胸口痛入院翌日亡 內科駐院醫生指心電圖須「用人腦」再確認

【本報訊】因意外受傷的MIRROR舞蹈員李啟言(阿Mo),於康復期間需使用外骨骼機械人協助。麥理浩復康院2017年引入外骨骼機械人供病人使用,2022年擴至3間脊椎受傷復康中心,至今服務3,000人次...

2023/11/20
外骨骼機械人 助87%患者改善機能

近期感染新冠病毒個案持續上升,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床教授孔繁毅在香港新聞博覽館講座中表示,新冠及流感將「梅花間竹」地在港爆發,包括12月將踏入新冠感染高峰期;農曆新年後,則會爆發冬季流感...

18:45 2023/11/18
【新冠病毒】孔繁毅料12月為新冠感染高峰 農曆年後爆發冬季流感

曾經中風的57歲男子因胸口痛等求醫,檢測時疑心電圖有異,惟未及時被診斷心肌梗塞,病人被安排進行手術前突然心跳停頓,搶救後不治,死因研訊昨續。專家指死者個案屬非典型,醫護應提高警覺,發現異常後應持續檢測...

2023/11/18
專家:個案非典型 有異常應續檢測

不少人在事業和人生拼搏耕耘,到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就會規劃退休後享受人生。曾經營證券公司的女強人吳王依雯(Gloria),在平衡家庭和事業之餘,30年來,她還先後擔任政府部門數十個公職,動力除了來自回...

2023/11/17
事業有成不忘回饋社會 女強人任公職30年永不言倦

曾經中風的57歲男子因抽筋及胸口不適入住屯門醫院,實習醫生掃描心電圖後疑未診斷出病人患心肌梗塞,病人被安排進行「通波仔」手術前,突然心跳停頓搶救後不治。死因庭今(16日)召開研訊。時任實習醫生供稱發現...

18:30 2023/11/16
【死因研訊】五旬漢胸口痛送院翌日亡 實習醫生供稱認為死者無心肌梗塞

踏入冬季,不少人都會吃藥膳和補品暖身,但並非人人適合。台灣中醫師周宗翰日前分享一宗病例,一名34歲女子患有子宮肌瘤,4年內兩度進行手術,但肌瘤仍持續長出。經過問診之後,才發現該名女子特別喜歡吃「燉補類...

16:24 2023/11/16
子宮肌瘤|女子患子宮肌瘤兩度手術仍持續長出 中醫揭常吃1類食品出事

卵巢癌是本港女性第6大癌症,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故有「隱形殺手」之稱。有婦產科醫生分享,有患者經常有便秘、脹氣的問題,但遲遲沒有求醫檢查,結果最終證實患上卵巢癌,病情已經發展至後期,一年後不幸病逝。醫...

12:07 2023/11/16
癌症殺手|女子常便秘脹氣小腹凸出 確診卵巢癌末期1年後病逝【附症狀及高危因素】

乳癌及卵巢癌是本港女性癌症死亡主因且有年輕化趨勢,2020年女性癌症新症中有三分一屬乳癌和卵巢癌,而分別約10至15%及約15至25%的乳癌和卵巢癌個案,由遺傳因素所致,情況令人關注。有基因研究發現,...

14:09 2023/11/15
【基因檢測】養和研究:非BRCA基因突變同樣增乳癌風險 及早識別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