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438 個
復康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在漫長的職涯裏,人總會遇上各種分岔路,每人的前路抉擇各異。有人會選擇安穩、待遇高的工作;亦有人會選擇放手,自由自在地闖蕩。在家事法訴訟方面擁有20年經驗、處理過無數棘手案件的律師古明慧(Rita),2...
離開大機構自立門戶,對於律師古明慧(Rita)而言,意義甚大。她提到現時有更多時間做喜歡的事情,例如舉辦不同的講座研討會、學習分享會、與慈善團體合作等。她又提到,當家事法律師多年,遇過太多不同的案例,...
由香港政府和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合辦,並由香港科技園公司協辦的第七屆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 (GIES)博覽圓滿結束,為期四天的博覽合共吸引37,000人次入場,親身體驗樂齡科技,較去年新冠疫情時期...
政府近年致力加強基層醫療,有調查發現,更生人士、精神復元人士及少數族裔人士的體重指標(BMI)呈兩極化,過輕情況較一般人高逾5成,二級肥胖亦較一般人高8成半。善導會建議政府在服務高危基層社群的機構,加...
【本報訊】因意外受傷的MIRROR舞蹈員李啟言(阿Mo),於康復期間需使用外骨骼機械人協助。麥理浩復康院2017年引入外骨骼機械人供病人使用,2022年擴至3間脊椎受傷復康中心,至今服務3,000人次...
因意外受傷的Mirror舞蹈員李啟言,於康復期間需使用外骨骼機械人協助行走。不少過往因意外及其他病理性退化導致脊椎受傷的患者、或者有脊椎功能障礙的長者,或需要面對複雜的治療,不過人手操作的傳統外支架容...
最近,特首施政報告其中一項引發熱烈討論的措施,是向新生嬰兒發放二萬元現金獎勵,皆因本港平均子女數目持續下降,政府從而希望多方面鼓勵生育。平均子女數目下降的趨勢亦令不少子女照顧數代人的生活重擔加劇。富衛...
一周過去,大家迎接周末的同時亦可回顧一下本周的重點科技新聞!蘋果(Apple)本周舉行Apple Event發佈會,發佈全新M3系列芯片,包括:M3、M3 Pro、M3 Max,而14吋MacBook...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開發了一個名為「Pai.ACT」的手機應用程式,運用人工智能(AI)配合心理治療,幫助SEN兒童的照顧者改善心理精神健康。中大指,Pai.ACT是首個針對以粵語為母語的...
足下垂(俗稱「拖腳」)及足內翻是中風患者最常見的中風後遺症,同時也是下肢功能復康的瓶頸。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研究人員團隊早前針對患者及照顧者痛點,研發復康器械、足踝可穿戴式機械人「智雲行健步儀」,集成...
中風後患者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身體活動功能障礙,需要較長時間康復,惟本港長期面對復康資源匱乏的問題,加上早前疫情導致治療服務陷入停滯,亦拖慢了病人的復康進度。 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研究人員團隊早前針對患...
經歷逾3年疫情,讓不少香港人坐困愁城,根據政府新聞公報,2022至23年度,於醫管局確診患有抑鬱症並接受治療的人數總共有6.6萬人,較5年前增加近兩成。 疫情首年 全球焦慮抑鬱增25% 港人的精神壓力...
中風是全球第二大致命疾病,平均每4位成人便有一位有機會患上中風。港大醫學院研究分析過去20年中風案例,發現18至55歲年輕中風患者發病率增加近三成,實在不容忽視。最新影片:為響應本周日(29日)的「世...
認知障礙症患者需要更多關心。「耆俠會專職醫療復康中心」由香港跨界別之註冊醫療專職醫護人員所營運,日前就在社交平台分享一宗個案,指一名年長婦人因便秘問題導致情緒不穩,更出現脫肛情形。最新影片:據Face...
對於身體殘障人士來說,平時出行困難重重,香港復康會早前安排兩位柏金遜症病人Winnie和需要坐輪椅的Michael到中環摩天輪觀賞煙花,這亦是今年12月17日舉行的「無障行者2023」所在地,屆時將以...
香港近年社會壓力大,加上人口老化、慢性病日益普遍,出現許多個案,因為疾病、身心障礙或環境因素,而無法應付日常生活,職業治療師的角色變得更為重要。但需求愈趨迫切的同時,業界也飽受移民潮和退休潮夾擊,人才...
香港近年社會壓力大,加上人口老化、慢性病日益普遍,出現許多個案,因為疾病、身心障礙或環境因素,而無法應付日常生活,職業治療師的角色變得更為重要。但需求愈趨迫切的同時,業界也飽受移民潮和退休潮夾擊,人才...
19歲的少女,本來是花樣年華的黃金歲月,可惜對Rachel來說,卻是人生的大災難。2020年前她準備考DSE文憑試前夕,突然半身乏力,被送入院後證實患上罕見病脊椎血管瘤,3年來做了3次大手術,經歷3度...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有公司睇重銀髮族市場潛力,近日正式進駐香港開設首家門市,引入旗下以科技驅動的保健產品品牌starsleep,通過科技整合,提升傳統傢俱用品的功能,未來亦期昐與安老營運機構合作...
脊髓肌肉萎縮症(SMA)是一種影響隨意肌及動作的遺傳性神經肌病,患者隨年月逐漸出現肌肉無力、退化和萎縮等情況,日常生活大受影響。體能逐漸退化、喪失活動能力是不爭事實,今年35歲肌萎病人盧慶東沒有把心思...
7月13日,沙頭角污水處理廠發生一宗工業意外。當日早上10時許,3名工人從約5米高的位置墮下。工權會跟進事件後透露,其中一名工人朱煒傑(傑仔),因救助同事導致脊骨嚴重受傷,下半身失去活動能力,並於深切...
本港有特殊學習需要(SEN)中小學生在10年間增長超過1倍至近6萬人,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今年以問卷訪問347位SEN兒童家長及158位服務SEN兒童的專業人員,發現逾3成SEN兒童因升讀小學而面臨非常高...
【本報訊】政府去年9月推出「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資助建造業工傷僱員,以公立醫院的費用接受私家門診的復康治療,至今已有447人參與,當中260人已康復。 公院價私醫診治 研擴至飲食業 勞工及福利局局...
全港現時約有200名漸凍人症患者,為了解病人情況,香港肌健協會昨日公布,設立全港首個漸凍人症患者資料庫,蒐集約23%患者數據,發現他們平均需諮詢4名醫生,花近1年才確診,當中65%患者現已嚴重殘疾。 ...
香港肌健協會今日(13日)公布,建立全港首個漸凍人症患者資料庫,收集約23%患者數據,發現患者平均需要諮詢4名醫生,花近1年才確診,每月平均醫療開支亦達1.3萬元。協會促請政府盡快成立神經肌肉疾病專科...
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發生的斬人事件已兩個月,有商戶近日表示商場人流大減,店舖生意暴跌,但其實亦有一群人士受影響,他們是精神病復元者。 他們不但擔心被標籤歧視,以致不敢向他人透露自己患病的事實;另外發生事故...
骨骼肌肉痛症特徵,常痛有定處,觸手可及,若不繼發壓迫神經,症狀並不涉及麻痺或皮膚感覺異常等神經症狀。但臨床實際情況,時有些神隱症候群,症狀若隱若現,勞累後短暫出現痺痛,休息後又如常,檢查頸腰椎卻並不相...
不少人認為,投保了醫療及危疾保障便可安枕無憂,然而意外就是意料之外,無論何時何地都有可能發生。意外的影響深遠,除會引致可大可小的醫療費用,更有可能造成暫時或永久喪失工作能力,導致收入中斷,甚或喪失生命...
港島東聯網於2016年成立的「安寧頌團隊」,透過與非政府機構合作,為60歲或以上患有晚期癌症及慢性器官衰竭病人,提供醫社合作的晚期照顧服務。團隊為晚期病人,提供醫療照顧、症狀管理教育及情緒輔導等,成功...
南區地區康健中心於去年12月開幕,共設有4間分中心,提供健康風險、慢性疾病管理及社區復康服務,並於鴨脷洲邨提供租借復康服務。截至今年6月,中心共招募了9,200名居民成為會員,為8,000名會員進行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