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作用 下頁

搜尋結果 600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細菌性肺炎(Bacterial Pneumonia)屬常見疾病,當中由肺炎鏈球菌引致的肺炎,更會導致腦膜炎及敗血症。雖然使用抗生素能有效治療,但也存在各種副作用。有大學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由海藻細胞構成...

2023/05/31
納米機械人治細菌性肺炎 減副作用

夏天要做足防蚊措施,市面上有不少驅蚊產品,應該如何選擇?消委會曾檢視69款驅蚊劑成分,發現無論活性成分或天然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風險,有可能刺激皮膚。 最新影片: 消委會早前測試了市面69款驅...

14:04 2023/05/26
【超市大搜查】驅蚊劑活性成分或有副作用 消委會15款成分天然驅蚊劑名單

現年37歲的台灣女星朱芯儀,在去年確診2至3期乳癌,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所幸經過一年多積極治療後,終在今年初宣告「抗癌成功」。近日她現身當地一個節目,分享抗癌的心路歷程,又指由最初發現身體異常,到等待...

12:54 2023/05/20
【抗癌成功】37歲朱芯儀戰勝乳癌宣告重生 捱過18次化療揭痛苦過程: 人生最煎熬時期

卵巢癌有「女性隱形殺手」的稱號,且死亡率較高。台灣女星李悅於2016年確診卵巢癌,被迫切除子宮和卵巢,先後經歷了9次化療,如今已戰勝癌症,近日她現身節目,分享了抗病的心路歷程。 最新影片: 曾...

14:01 2023/05/19
【卵巢癌】愛吃加工食品餅乾當正餐 女星下腹摸到硬塊揭患3期卵巢癌

市面上的體檢計劃價格差異大,消委會今日(15日)於最新一期《選擇》月刊表示,基本體檢計劃定價相差逾9倍,由820元至8,310元不等。其中,私營醫療機構提供的體檢計劃價格較低,惟涵蓋較少項目,並以附加...

11:08 2023/05/15
【消委會】私營機構體檢「套餐價」招徠逐項額外收費 消委會倡留意套餐項目或諮詢醫生

當兒童面對極罕見癌病而情況不樂觀時,作為醫護人員的一環的我們,應該如何去關懷病童及為家人提供支援?生死教育,一個常常被忽略但極具意義的議題,正是我們應該探討並實踐的方向。最近筆者與家長談畢,想分享她的...

13:05 2023/05/11
【紓緩童路】6歲女孩患罕見兒童腦瘤捱過30次電療 與媽媽正面談生死:去天堂玩住等你地

踏入炎夏,油脂分泌漸趨旺盛,飽受暗瘡(青春痘)困擾。除了面部T字位,胸口和背部都會長暗瘡,處理不當容易留下暗瘡印及疤痕。暗瘡的主要成因是毛孔閉塞、油脂分泌過剩、痤瘡桿菌滋生和發炎因子活躍所致。若女性暗...

19:19 2023/05/09
【皮膚護理】炎夏油脂分泌旺盛易出暗瘡 皮膚科醫生解構不同程度暗瘡療法

神經細胞受損,有望靠3D生物打印技術再生?日本京都大學附屬醫院4月24日(上周一)召開記者會宣布,研究團隊運用「3D生物印表機」,成功製造神經導管,再移植給3名手指神經受損的患者,經過一年觀察追蹤,實...

12:02 2023/05/01
【醫療突破】日本醫學團隊以「3D生物列印」 成功開發再生神經

生病時服藥要小心。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就曾提醒,服藥後要留意一個舉動,就是不能「立即躺臥」。因為部分藥物具有腐蝕性,而一旦藥物黏在食道黏膜上,便十分容易造成接觸性黏膜灼傷、發炎、潰瘍,甚至穿孔...

18:11 2023/04/24
【食用安全】吞藥丸1動作可致黏膜穿孔死亡 解構5種飲品配藥物產生副作用

所謂「是藥三分毒」,醫生「斷錯症」、開錯藥,後果可能不堪設想。TVB節目《東張西望》周六(15日)報道,屯門一位70歲曾換腎的婆婆,因久咳前往私家診所求醫,當時被診斷為盲腸炎。然而婆婆吃藥後卻未見好轉...

16:43 2023/04/18
【東張西望】屯門七旬婆婆久咳求醫 私家醫生疑斷錯症開「毒藥」

民建聯調查發現,近6成受訪者過去一年曾看中醫,但近6成半人認為政府資助中醫服務不足,逾8成受訪者認為中醫服務需要進一步發展和普及。 為了解市民對本港中醫藥服務的意見,民建聯於上月3日至22日,以電話...

15:56 2023/04/06
【中醫服務】民建聯︰逾8成受訪者支持進一步發展中醫 倡公院設中醫部 

加息可能治癒通脹,但同時也會帶來副作用,矽谷銀行和Signature Bank的倒閉已經顯示了這一點。 市場因瑞信(Credit Suisse)的傳言而暴跌,這表明在高利率環境下可能會出現更多黑天鵝...

2023/03/27
矽谷銀行危機

「對不起,我真的不能接受。」陳醫生說。 「實在不明白,這治療好處比壞處多,是你現今病況最佳選擇。」醫生說。 陳醫生是老GP(General Practitioner/全科醫生),行醫資歷經驗豐富,...

2023/03/23
傾向

近日有傳媒報道有病人可能曾從醫生獲取一種名為Panbesy的減肥藥作轉售用途。衞生署今日(22日)提醒市民,切勿將醫生處方藥物轉交或轉售予他人,否則即屬違法。病人在診症後獲得的處方藥物,應按醫生指示服...

19:13 2023/03/22
【轉售減肥藥】有診所外現轉售減肥藥 衞生署籲切勿將醫生處方藥物轉交或轉售予他人

香港浸會大學今日(20日)公布的研究揭示,人體中一種名為MT1-MMP的蛋白酶,是導致新型冠狀病毒侵襲人體內不同器官的主要因素。研究團隊採用一種名為3A2的人源化抗體,通過注射方式以抑制該種蛋白酶的活...

13:21 2023/03/20
【新冠治療】浸大揭新冠病毒侵襲人體成因 研究發現新抑制方法

第二版: 周二(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2月整體CPI繼續放緩,然而核心CPI上升速度再度引發不安,因住房租金通脹繼續攀升。 美國勞工統計局表示,2月份美國CPI按月升了0.4%,速度較1...

15:20 2023/03/16
美國通脹按月升 洪灝:押注減息是綁架聯儲局

本港兒童近視情況嚴重,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4至9歲無近視的兒童每晚使用低濃度0.05%阿托品眼藥水,可降低近視發生率46.4%,為全球首次證實該眼藥水有預防近視作用。 中大研究 全球首證可防近視 ...

2023/03/14
阿托品眼藥水 助兒童近視發病減46%

社會邁向復常,中國人「疫不過三(年)」這傳統智慧再次得到驗證。防疫、抗疫的智慧由經驗累積而來,但人類又有沒有從今次新冠疫情中汲取教訓,累積防疫、抗疫的經驗? 疫苗接種無疑仍是防疫最有效的方法,但打不...

2023/03/11
數據不騙人?

美滙指數昨日略為反彈,從104.38低位回升至104.82。走勢上,美滙自2月27日於105.36見了高位後反覆回落,形成旗形整固,留意往後若能向上突破,有機會升至107水平。周三美國公布數據反映經濟...

2023/03/03
加息預期升溫 美元略為反彈

今時或已沒有多少人關注新冠疫情的發展,但治療方案仍須探討。同是冠狀病毒的沙士(非典型肺炎),當年導致299人死亡,而不少「康復者」卻過着生不如死的生活。20年過去,醫生今天治新冠,在用藥方面,有沒有真...

2023/02/25
有必要吃Paxlovid嗎?

患有膀胱過動症的病人每10至15分鐘就需要上一次廁所,對生活和工作造成極大困擾,有見及此,伊利沙伯醫院泌尿外科顧問護師金琬瀞,於2019年為全港首名引入新技術經皮脛神經刺激(PTNS),以針灸方式刺激...

2023/02/20
針灸刺激脛神經 減尿頻尿失禁徵狀

不少患有膀胱過動症的患者每10至15分鐘就需要上一次廁所,對生活和工作造成極大困擾,有見及此,伊利沙伯醫院泌尿外科顧問護師金琬瀞,於2021年爲全港首名引入新技術經皮脛神經刺激(PTNS),以針灸方式...

00:00 2023/02/20
【醫療新技術】全港首名伊院護師成功引入PTNS 膀胱過動症患者治療新希望

治療前列腺癌的主流方法,多數是進行切除手術或放射治療,但這些方法或會對尿道和前列腺周圍的神經帶來副作用,影響患者的性能力和排尿功能。有醫療科技公司利用人工智能(AI)結合消融術,模擬最佳的治療方案,讓...

12:00 2023/02/19
【醫療科技】AI治療前列腺癌 可保排尿性能力

自閉症為其中一種最盛行的兒童發展障礙,但現時未有藥物能夠根治。理工大學研究團隊發現採用微電流治療,配合認知治療,在7成研究對象 中,有助減低自閉症患者在社交上的偏執行為,並提高表達及認知能力,成...

00:00 2023/02/17
【自閉症】理大研究微電流刺激配合認知治療 助專注力由10分鐘提升至1小時

肥胖可以引起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神經退化等可危及生命的慢性疾病。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研究團隊研發了包載有甲狀腺素 (Thyroid hormone, TH) 的納米粒,經過脂肪靶向多肽的修飾後,可選擇...

15:36 2023/02/16
【肥胖剋星】港大醫學院開發納米藥物遞送系統 有助治療肥胖及動脈粥樣硬化

前日本AV女優麻美由真於2013年確診卵巢癌,當年僅25歲的她正值事業高峰,被迫引退進行治療,切除子宮、卵巢保命。日前她接受《週刊文春》訪問時,剖白抗癌10年的心路歷程,提到對於失去生育能力感到相當痛...

13:42 2023/02/16
【生命鬥士】前AV女優麻美由真25歲患卵巢癌 抗癌10年切子宮保命遺憾無法生育

生兒育女是人生重要的事情,若未準備好必須做足避孕措施。美國最新研究指出,男性口服避孕藥有望而世,現階段已在動物身上進行實驗。新藥服用一小時起便會生效而且副作用少,能有效避孕。 最新影片 綜合外...

12:16 2023/02/16
【美國研究】男性口服避孕藥有望面世 可令精子停止活躍副作用少

治療前列腺癌的主流方法,多數是進行切除手術或放射治療,但這些方法或會對尿道和前列腺周圍的神經帶來副作用,影響患者的性能力和排尿功能。有醫療科技公司利用人工智能(AI)結合消融術,模擬最佳的治療方案,讓...

2023/02/14
AI結合消融術 精準治前列腺癌

前商台主持蘇施黃(阿蘇)去年10月公布患上第3期大腸癌,之後一直持續分享抗癌過程,上周六(4日)阿蘇再拍片透露最新狀況,指自己已入院接受最後一次化療打針,完成歷時5個月的所有療程。 最新影片: ...

12:41 2023/02/06
【癌症殺手】蘇施黃患大腸癌3期完成化療 醫生警示:排便習慣改變是重要警號【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