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 下頁

搜尋結果 600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醫管局昨宣布推出「中西醫協作—癌症治療先導項目」,提早在癌症積極治療階段為患者提供針灸服務,紓緩治療引發的常見副作用,如周圍神經麻痺等。項目屬自願性質,每次需付120元,本月已率先在瑪嘉烈醫院實施,現...

今日
癌患者提早針灸 紓治療副作用

【本報訊】香港乳癌基金會轄下的香港乳癌資料庫,研究2006至2018年間1.5萬名乳癌患者後發現,以X光造影(MMG)篩查發現乳癌的患者,平均治療費為約36萬,較透過自我發現乳癌者的約50萬,少約28...

今日
篩查早發現乳癌 治療費36萬較平

【本報訊】大學紛紛加快應用人工智能。香港大學醫學院及中文大學醫學院,各自獲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捐贈3,000萬元,共同推動人工智能(AI)教育在本港普及化。港大醫學院將投放額外3,000萬元的配對基金,...

今日
李嘉誠各捐3千萬 助兩醫學院拓AI教育

20歲患自閉症男生涉藉研究調查為名,脫去14歲男童的波鞋後讓自己嗅,再非禮其下體,男生被捕後准保釋期間,藉詞進行問卷調查,要求16歲男童穿上泳褲後非禮其下體。涉案男生今(26日)於東區裁判法院承認2項...

18:01 2023/09/26
【非禮男童】涉藉詞非禮兩男童 20歲男生認罪囚逾5個月

醫管局本月及下月分別在瑪嘉烈醫院及屯門醫院推出「中西醫協作- 癌症治療先導項目」,為正在接受化療及或電療的病人提供針灸服務,以預防因治療而引發的常見副作用,計劃屬自願性質,中醫診療每次120元。醫管局...

17:51 2023/09/26
【癌症治療】瑪嘉烈及屯門醫院推中西醫協作治療癌症 透過針灸舒緩治療副作用

「腫瘤學巨人」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榮獲世界華人醫師協會頒發第六屆「世界傑出華人醫師霍英東獎」以表揚他在腫瘤學上開創治療新里程,為肺癌研究作出重大貢獻並發揮國際影響力。最新影片:據中大醫學院...

16:59 2023/09/26
【非常醫生】莫樹錦榮獲「世界傑出華人醫師霍英東獎」 開創精準治療應用於晚期肺癌

每年的9月是「世界認知障礙症月」,這個特殊月份旨在提高公眾對認知障礙症的關注,推動相關研究和支持,以應對這個愈趨嚴峻的全球性健康挑戰。據政府資料顯示,本港65歲以上患腦退化症的人數約佔同齡總人口的5%...

14:49 2023/09/26
【妙談護匡樂齡@iM網欄】認識更多支援更多 世界認知障礙症月

在香港讀醫科都是尖子,但懸壺濟世不能只看學歷,個性是否適合也十分重要。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曹忠豪大學時期本選修管理,之後投入化學懷抱,最終心繫醫學,千迴百轉眾裏尋它,他覺得很值得,做自己喜歡的事,人較成...

13:12 2023/09/26
【非常醫生】難忘病人拆信中毒昏迷送ICU 曹忠豪醫生抽絲剝繭查出炭疽菌真身

政府已在「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下,與醫管局制定雙向轉介機制,家庭醫生若評估參與者有臨床需要,如病情欠佳或出現併發症,可按指引安排其到醫管局指定的內科專科門診接受屬一次性質的內科專科諮詢,經專科醫...

2023/09/26
雙向轉介控病情 發展空間大

醫務衞生局昨公布「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將在11月中推出,為期3年,45歲或以上且未有已知糖尿病或高血壓病歷的香港居民,可在「共付」模式下獲政府資助在私營醫療市場接受篩查及治療。當局新公布的篩查及...

2023/09/26
慢病共治11月推 3年篩查20萬人

台灣組合S.H.E成員Selina(任家萱)在本月初喜獲麟兒,她表示等不到胎動就提前入院,透過注射催生針再自然分娩,但兒子剛出生時一度肺積水,需要住保溫箱外還要插喉等,雖然兒子事後無恙,但新手媽媽的她...

2023/09/26
S.H.E成員任家萱 兒子患新生兒肺積水 兒科醫生解釋此症箇中因由

電燈令我們可以擺脫晝夜的束縛,讓大家在本來沒有光綫的夜晚,也可以得到燈光的照射,繼續工作或玩樂,於是衍生出一批「貓頭鷹族」。他們喜歡在晚間活動,甚至愈夜愈精神,日光日白時則寧願睡覺。但這種日夜顛倒的生...

2023/09/26
做隻「貓頭鷹」 原來好傷身?

城市大學今(25日)宣布,院校開辦的6年制獸醫學士課程,獲英國皇家獸醫學院、澳洲及新西蘭的「澳新獸醫管理局理事會」雙重認可,並作為亞洲區內唯一同時獲得這兩個獸醫教育監管機構認證的課程。同時,香港獸醫管...

14:44 2023/09/25
【獸醫課程】城大獸醫獲英國及澳新雙重認可 料本地課程註冊10月有結果

很多人會混淆了職業治療師和物理治療師,無法知道兩者工作有何分別。 事實上,兩者分別頗大,物理治療師主要透過不同治療或運動,設法增強肌肉或關節,從而達到減少痛症或提高活動能力的治療效果;但職業治療師的...

2023/09/25
與病患共成長 多學多問多溝通

香港近年社會壓力大,加上人口老化、慢性病日益普遍,出現許多個案,因為疾病、身心障礙或環境因素,而無法應付日常生活,職業治療師的角色變得更為重要。但需求愈趨迫切的同時,業界也飽受移民潮和退休潮夾擊,人才...

2023/09/25
職業治療學會 籲增薪酬學額吸新血

19歲的少女,本來是花樣年華的黃金歲月,可惜對Rachel來說,卻是人生的大災難。2020年前她準備考DSE文憑試前夕,突然半身乏力,被送入院後證實患上罕見病脊椎血管瘤,3年來做了3次大手術,經歷3度...

11:51 2023/09/23
【生命鬥士】DSE前夕患罕見病3歷手術3度癱瘓 19歲女生堅強意志誓戰勝病魔

一旦骨質密度過低,簡單如坐下站起、提重物等輕微受力的動作,都有機會令脆弱的骨頭出現脊椎壓迫性骨折。這類骨折於長者身上最常見,其風險高低也與病史、性別有關,立即交由脊醫拆解成因、病徵、治療和預防方法。 ...

2023/09/23
年紀大、骨質密度低 小心脊椎壓迫性骨折

有沒有想過,AI可以預防疾病? 最近,看見某連鎖商戶推出全新「AI健康掃描」,標榜30秒分析健康指數。預防勝於治療,能夠在大街小巷、商場商舖設置檢測點,便利市民,主動關注健康,及早減少患病機會,從健...

2023/09/23
AI無所不在

本港目前有約10%成年人患有嚴重牙周病。港大牙醫學院獲杜鵑(1972)基金資助1,100萬元,昨起推出「杜鵑牙周病治療計劃」,其轄下專門治療複雜和嚴重口腔疾病的「先進牙醫學研究所香港大學牙醫專科診所」...

2023/09/23
港大牙周病治療計劃 逾百基層免費

近日,有港女於網上發文分享,指自己過去4年疑因讀大學的學業壓力,證實患上焦慮抑鬱症。經過精神科藥物治療及心理專家咨詢後,目前病情已穩定可停藥。而她強調,自己是靠一個關鍵令病情得以好轉。最新影片推介:有...

18:00 2023/09/22
【情緒病】港女焦慮抑鬱苦纏4年 曾咬到10指流血欲跳樓輕生分享1康復關鍵

為配合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發展,醫務衞生局昨宣布,由10月6日起,只容許已加入《基層醫療指南》的醫生參與政府資助的多項基層醫療健康計劃,包括長者醫療券計劃、大腸癌篩查計劃及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在兩個...

2023/09/22
醫健資助計劃 僅准《基層指南》醫生參與

都市人生活繁忙,胃痛胃病十分普遍。台灣有醫生分享病例,指有一名43歲男性工程師因工作壓力大,長期有胃潰瘍困擾,食藥後有改善卻總是復發。其後病人在醫生建議下多食一類食物,再配合治療,病況終迎來好轉。最新...

17:52 2023/09/21
【胃潰瘍】長期胃潰瘍一年照3次胃鏡 43歲工程師配合治療轉吃1種食物病情好轉

交銀國際表示,類似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的標的在國內醫藥領域稀缺性極高,公司透過內部孵化成功佈局CRO、CDMO和產品開發,各業務間協同效應顯著,都各自有獨立運營和融資能力,且將在三年內全部實現...

16:39 2023/09/21
【券商點睇】料全業務三年內實現盈虧平衡 金斯瑞生物科技股價被明顯低估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有公司睇重銀髮族市場潛力,近日正式進駐香港開設首家門市,引入旗下以科技驅動的保健產品品牌starsleep,通過科技整合,提升傳統傢俱用品的功能,未來亦期昐與安老營運機構合作...

10:00 2023/09/21
【人口老化】銀髮族傢俱用品市場具潛力 starsleep進軍香港搶先機

兩年前,當時44歲的陳小姐(化名),購入一份保額為6萬美元(約為46萬8千港幣)的危疾保險,以備不時之需。今年年初,陳小姐因久咳不愈而檢查。兩週後,陳小姐被證實確診第四期肺腺癌。雖知抗癌之路不易走,但...

08:00 2023/09/21
【保險拖數?】 癌症第四期 索償卻遭拖延 欠親友一身債

定期體檢非常重要,因癌症隨時悄然而至。一名26歲女子某次陪媽媽求醫時順便體檢,結果竟被查出患血癌,令平常沒感到任何身體不適的她大為震驚。最新影片:根據内地媒體搜狐報道,中國浙江省一名任職英語老師的26...

17:52 2023/09/20
【癌症殺手】26歲女陪媽媽求醫順便體檢 意外確診血癌大驚:平時沒有不適

隨人工智能(AI)技術在醫療層面的應用愈趨廣泛,不少醫療企業均加大投入AI技術的研發項目。其中,美國醫療企業GE醫療(GE Health)昨(18日)宣布,計劃開發一種易於使用的AI輔助超聲波成像工具...

18:47 2023/09/19
【醫療科技】GE醫療獲3.44億元資助 研發AI超聲波技術

上回提到昏迷指數的應用,倘若指數顯示一名嚴重腦創病人已陷入昏迷或半昏迷狀況,醫生需要盡快作出全面的判斷。一般來說,針對腦受傷或腦有瘀血的情況,減壓是首要的目標,避免創傷產生的血塊或腦水腫,繼續及持續壓...

2023/09/19
提防腦創後的二次傷害

【本報訊】民建聯調查發現,有約78%受訪者有「長新冠」症狀,而約54%沒有因為出現長新冠症狀而求醫。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昨日建議,政府應加強有關長新冠的宣傳和教育。 民建聯促加強支援宣傳 民建聯在...

2023/09/19
康復者現長新冠 54%有症狀沒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