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67 個
課程改革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中學文憑試(DSE)通識科今日(28日)開考,有教師形容卷一「必答題」取材貼身,考問東京奧運「正面價值」、青少年義工「好處」,提問字眼直白,部分問法是首度採用,資料呈現論點更「畫公仔畫出腸」,形容出題...
香港理工大學將於6至8月舉辦「2022國際暑期課程」,來自全球各地的大學生,不但可以到理大短期研習享譽國際的學科如時裝設計和眼科視光等,同時亦可以在理大專家及學者指導下,探索比如人工智能與科幻小說、世...
葵涌是一個基層社區,大部份青少年家境一般,絕大部份家長未必受過大專教育,他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只能靠學校代為教導子女,是故學校對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葵涌蘇浙公學紮根葵芳40年,學生淳樸守規,極受附近...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階段今日(3日)開始接受申請,傳統名校皇仁書院今早只有零星家長等候交表,有家長認為移民潮令競爭減少,形容今年「希望好大」;不過有家長認為,優秀的學校仍然多人選擇,相信不少家長選擇郵寄交...
我們在多個科目設計校本課程,每個課程至少花3至6年時間功夫及心機去設計及推行。課程就是學習的核心,只要學生投入追求知識,學校就是一間真正快樂學校Happy School,也是快樂學習學校Happy L...
香港大學今日(27日)宣布,提前於2022入學年度起,全面認可中學文憑試(DSE)數學延伸部分(M1或M2)成績,等同1科選修科成績,以提升收生安排彈性。港大收生及國際生交流事務總監嚴志堅表示,過往收...
因應疫情緩和及校園推行疫苗接種計劃,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在社交媒體發文稱,當局新學年重啟「與前綫教師聚會」,並會繼續安排定期教師見面。 楊潤雄表示,上月底與政治助理施俊輝,在港島區域教育服務處與一群中...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因應疫情紓緩及疫苗接種計劃在學校順利推行,當局於新學年重啟「與前線教師聚會」,會繼續安排定期與教師見面。 楊潤雄今日(13日)於社交平台發文,指上月底與教育局局長政治助理於港島...
移民潮下,不少學校都面臨學生流失問題,陳狄安說,暑假期間英華書院約有30位同學退學。不少人倉促離開,甚至連餞行飯都趕不及吃,身邊的摯友突然離港,對學生來說很難適應,「有些同學由小學認識,成世人都是同一...
移民潮下,不少學校都面臨學生流失問題,陳狄安說,暑假期間英華書院約有30位同學退學。不少人倉促離開,甚至連餞行飯都趕不及吃,身邊的摯友突然離港,對學生來說很難適應,「有些同學由小學認識,成世人都是同一...
南韓和瑞典都有高中將電競列入課程,訓練有志成為專業電競選手的學生。外國對電競轉趨正面,本港教師和家長須改變對電競的負面思維,堵不如疏,考慮讓孩子接觸電競訓練,希望可藉此提升其時間管理能力和合作精神。 ...
【本報訊】中國國家教材委員會日前印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材指南》(簡稱《指南》)。《指南》指出,「習近平思想」在不同學段的學習要求,小學重在啟蒙引導,研究生重在深度探究。 小學...
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10月初公布,教聯會今日(24日)就教育施政提出9項建議,包括成立愛國教育支援中心,以支援學校推行國家安全教育,以及全面推行小班教學等,該會盼政府回應業界訴求,建構更好的教育生態...
【本報訊】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推出教育「雙減政策」後,上海市教委印發通知,要求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嚴禁學校組織中小學生參加任何形式、任何範圍的聯考或月考;小學階段不進行期中考試或考查,期末考試不...
「行得正、企得正、戴德正」,聖公會鄧肇堅中學校長戴德正被坊間冠以此花名,全因他作風敢言,身兼灣仔區校長聯會主席,經常就教育議題接受傳媒訪問、為業界發聲,他笑言「如果我成世人都行得正都幾好喎,我當係一個...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將於9月在中四級起取代通識科,教育局昨舉行網上教師研討會,主題為「詮釋課程架構及學習重點」,總課程發展主任指明教師在課堂上,可討論政府抗疫工作,但疫症起源爭論無客觀數據支持,故不宜討論...
教育局早前公布「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課程指引,當中於「學與教」章節中指出,探究學習不應止於勾畫出分歧和了解爭論,教師不應引導學生將探究方向局限於正反二元對立的角度。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表示,公民科要培訓...
教育局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官方簡稱公民科)取代高中通識科,昨日向全港中學公布課程指引,並向每校發放一筆過30萬元的「公民科起動津貼」,支援相關教學活動。對比通識科的教學內容,公民科新增對國家安全、香港...
美國加州教育部擬改革中學數學科,改革方向重點,是要照顧不同數學學習能力的學生,或因此砍掉較高階的數學課程,微績分等較難掌握的數學概念恐首當其衝。新課程綱要直言,微績分的作用被高估(overvalued...
高中通識科9月起被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逐步取代,距今僅剩4個月時間,但仍未有官方教材或教科書完成送審,目前至少2間出版社擬利用現有通識科課本內容包裝成新書,作為公社科教材。 香港教育圖書最快7月推出新書...
高中新科目「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將於9月新學年中四級起逐步取代通識科,有出版社率先編印新科為名的樣書,照搬現有通識書部分內容,包括港大法律學院前副教授戴耀廷詮釋的法治含義,並提及公民抗命事例。 有資...
高中新科目「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將於9月新學年中四級起逐步取代通識科,有出版社率先編印新科為名的樣書,照搬通識書部分內容,包括港大法律學院前副教授戴耀廷詮釋的法治含義,並提及公民抗命事例。 有資...
中學文憑試(DSE)首個核心科目通識科今日(26日)開考,有資深通識科教師評兩份試卷較往年淺易,「政治題」亦完全絕跡,其中卷一涉及訓練學生批判思維的高階題目亦比近年削半,或難為學生分高下,猜測此或反映...
中學文憑試(DSE)核心科目今日(26日)起展開,涉及逾4.5萬名通識科考試率先開考,有考生對於獲安排在原校考核心科目而感到較安心,「發揮相信都好啲」,多名考生亦對於通識科改革感到可惜,有考生感慨課程...
高中4核心科目課程改革將於新學年中四級落實,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校長黃信德坦言,通識科重新冠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後,文憑試評級簡化,恐令學生學習目標模糊。 黃信德表示,該校過去在通識科公開...
高中4核心科目課程改革將於新學年中四級落實,鄧顯紀念中學校長黃信德坦言,通識科重新冠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後,文憑試評級簡化,恐令學生學習目標模糊。 黃信德表示,該校過去在通識科公開試成績不俗,不...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目前全港學校僅可安排半日面授課堂,惟混合網上教學模式令教師工作添壓。 冀減行政工作會議時間 青協調查顯示,3成半受訪中學教師平均每周工作逾60小時,1成半教師每周工時更高達71小...
教育局早前公布高中4個核心科目優化措施,將於今年9月在中四級推行,包括將通識科改革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有中學校長表示公社科應讓學生更了解國情,不過亦有校長憂慮課程改變多,5個月內學校未能準備好教學...
高中「通識教育科」將改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維持必修必考,公開試成績設達標與否,由下學年中四級起實施。課程發展議會考評局公民與社會發展委員會主席劉智鵬認為,通識科改革成「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調整了...
教育局昨宣布敲定高中4核心科改革內容,於9月在中四級推行,並公布課程框架及考評安排。通識科改名「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後,將設3大學習主題,列明重點學習國情,並縮減涉及全球化內容;文憑試只保留「資料回應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