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73 個
多元教育 下頁
- 請選擇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Jolie個子小小,是香港美國學校Grade 10班上年紀最小的女生。全因為她是個天才學生,10歲時越級報考英國和美國公開考試並取得佳績。現年12歲的她已跳級3次,數學成績更是出類拔萃,她更已訂下明確...

疫情期間孩子留家上網課,令到不少家長煩惱不已,尤其遇上測驗默書,家長要和子女困獸鬥般的溫習,更是煎熬。 港媽文婉雅(Judy)深明此苦況,以多年營運教育中心的教學經驗,設計出一個英語默寫網上學習平台...

從事教育工作逾24年的浸信會天虹小學校長馮耀章,憶起過往曾三度陪伴學生走過家人離世的傷痛,早年喪父的馮校長感同身受,以自身經歷安慰學生,與他們同行,也讓馮校長反思教育是關係和陪伴成長,作為教育工作者最...

圈中「愛妻號」張達倫與太太陳鳳玲(Kimmy)於2016年拉埋天窗,二人在中學時期認識,分開多年後重遇、相愛,緣分奇妙地將他倆拉埋。Kimmy曾經歷一段失敗婚姻,張達倫不介意她育有一女,更將繼女視如已...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馬中駿校長讀書時學業成績彪炳,1998年考入香港中文大學分子生物技術學系,一直對科研深感興趣。期後因緣際會當上小學教師,直至2018年出任校長。 馬校長坦言當初並沒想過會以教書作為終...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預計區內將推出更多生活互聯互通措施。而大灣區首間港澳子弟學校--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周日(21日)舉行項目啟動儀式。該校由暨大、香港維港教育集團、奧園集團、東莞...

彭成曉(Abbas Sahil),是慈幼會伍少梅中學一名中四生,三年前與哥哥一同從巴基斯坦來到香港。初來報到,他滿口烏都語,街上的中文字就如符號一般印在腦海中,廣東話更是一句不曉。當時,他了解到將在香...

本港學生受疫情影響不斷停課或轉上網課,有小一生甚至連同班同學的樣貌也未能完全認清,印象中就只有一張張戴著口罩的面孔。隨著疫情緩和,學校局部恢復面授課。鮮魚行學校與「3M香港」合作舉辦「等你哋返嚟」計劃...

STEM這幾年在教育界成為熱話,幼稚園亦不乏提倡並引入STEM教學。眾所周知,STEM是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的意思。其實STEM於幼稚園課程體系上亦並非新鮮事。 由2006年《學前教育課程指引》中...

我們的生活中都離不開音樂,音樂是一種藝術,正如音樂家海頓曾說:「藝術的真正意義在於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善牧會瑪利灣中心多年前便開始以音樂為媒介,推行「Music in Life」計劃,...

最新財政預算案提出,將進一步投放資源培養科技人才,包括透過課外活動培養學生興趣與應用能力。編程教學受到各國重視,外地更希望透過拉近數碼鴻溝,減少貧富懸殊。 重視編程教學 拉近數碼鴻溝 港府計劃斥資...

青年成就香港部(JAHK)每年舉辦青年創業活動,今年推出網上展銷會,讓一眾中學生自組企業,體驗網上營銷。 膠樽是本港最常見的廢物之一,但一直以來回收再造的效率不高。10名來自保良局李城璧中學的四、五...

地勤A數月前被裁,一直找不到工作。湊巧吾友K先生急聘員工,於是我通知A,她卻透露下月將移民英國。 「老友,兩個月前你還請我介紹工作。你喜歡英國?」A甚愛陽光,她怎會喜歡陰沉飄雨的霧都? 「唉!有口...

當家長遇到孩子說「數學很難」、「學數學有甚麼用處」、「對數學沒興趣」等等負面說話時,會如何回應? 從事教育工作多年,曾任中學教師的馮澤謙,新近寫了一本給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數學書,沿用新雅文化出版的《...

青少年成長及日常生活中,面對着各式各樣的問題,如何鼓勵他們以正面的心態處世,是父母、老師的一大挑戰及考驗。正向教育學院創辦人鍾明崇,多年來提倡正向心理學及教育,希望受惠的不只是學生,更着意推廣到家庭及...

亞洲國際學校有限公司(Asia International School Limited)宣佈2021-2022學年哈羅亞洲獎學金計劃正式啟航,為來自全球各國的優秀學子提供入讀哈羅亞洲旗下學校——哈羅...

來自英國百年貴族學府的香港凱莉山學校 (Mount Kelly School Hong Kong) ,將於今年2021-2022新學年開設英國IGCSE課程 (相等於本地傳統學校中四及中五)。而為了確...

記得兒時在媽媽羣組內的左鄰右里,碰面交流總不免會聽到以下內容:「你的孩子真懂事,經常用功温習;我家的就只顧玩樂,沉迷打球及電子遊戲機。亅各位爸爸媽媽,回想當年究竟你是羣組中的「懂事用功的好孩子」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