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92 個
通識教育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通識科卷二「延伸回應題」3選1作答,有監考教師目測,較多考生選熟悉的網上祭祀或博物館科技題目,惟提醒考生兩題內藏「暗比」要求,需提出其他考慮因素或方法比較才能取足分;有考生稱題目易「跌入陷阱」,甚至有...
中學文憑試(DSE)通識科今日(28日)開考,有教師形容卷一「必答題」取材貼身,考問東京奧運「正面價值」、青少年義工「好處」,提問字眼直白,部分問法是首度採用,資料呈現論點更「畫公仔畫出腸」,形容出題...
中學文憑試(DSE)通識科今日(28日)開考,隨著公民科推出,明年將會是末屆文憑試通識科考試。有考生早料到今年不會出現「政治題」,完全沒有溫習有關課題,亦有考生認為非政治題會較易作答。試題涉及疫情、東...
中學文憑試(DSE)今日(28日)舉行通識科考試,共設兩卷,分別為卷一必答題及卷二延伸回應題。其中卷一必答題問及義工服務、東京奧運,以及疫情下在家工作,詳情即看:【下一頁】 考評局表示,今早沒有收到...
中國歷史科自2018/19學年起列作初中獨立必修科,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15日)回覆書面質詢時表示,在尚未總結高中核心科目優化方案推行情況,增加另一個必修科會影響整體課程結構,也會減少學生科目選擇,故...
為配合全球趨勢、裝備學生畢業後發展,香港恒生大學改革原有的大學資訊科技通識課程,新課程涉更多創新科技,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雲端技術等。學校亦增撥資源,加強開辦金融科技課程,亦增設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理...
20年前教育改革洪流下,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以開辦「有國際視野的本地學校」為目標,開辦直資小學及中學,由起初教通識談公平、公義,到現在改革為公民科,基金主席謝錦添認為各科都需訓練獨立思考能力、明...
中學文憑試(DSE)報考人數再創歷屆新低,考試評核局公布,2022年文憑試共有50,064人報考,比上屆減4%,當中有43,032名學校考生,按年減2%,而前年發生試題風波的歷史科,報考人數跌幅逾6%...
「我有兩個哥哥、三個姐姐,還有一個弟弟!」南屯門官立中學的陳耀明校長語畢即笑指自己並非出身於書香世家,但絕對是個熱鬧的大家庭。 喜愛生物科的他從教生物到教通識,經歷大大小小的挑戰;又曾任職於各區學校...
內地雙減政策實行多時,校外培訓行業受重創。年內市值縮水約9成的教育股龍頭新東方(09901)開展新業務,創始人俞敏洪周二在抖音直播助農,售賣糧油水果等農產品。網民戲稱,俞敏洪直播風格像上課。 新東方...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於本學年9月正式取代高中通識科,教育局為中學校長及教師舉辦多場相關培訓課程,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亦將於本月25日親身主講網上課程,講解特首於《基本法》規定下的憲制地位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
今年文憑試通識科試卷政治題及貼身民生議題絕迹,被指較往年淺易。據最新出版《試題專輯》指,不少考生對創新科技認識欠深入,未能引用相關例子,資料回應題更出現大幅抄錄資料及離題等情況。 考評局昨日出版20...
受疫情影響,本港小學生年多以來只能上半天面授課。如何從有限的時間中得到更大的學習效果,可說是現今學界最迫切也最關注的問題。當不少學校在下午時段實施網課,也有學校選擇刪減課程內容,愛秩序灣官立小學卻另闢...
由本學年起,中四級開始推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代替原本的通識教育科。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日(31日)在社交網站發文表示,指他日前到創知中學視察,並參觀該校學生上公民科課堂的情況。 楊潤雄引述創知中學校長...
考評局昨日宣布因應疫情令學生學習受阻,決定取消2023年文憑試(DSE)通識科獨立專題探究(IES)及中文科口試(卷四),換言之,原本在2024年才被取代的通識科IES,以及同年全面取消的中文科口試,...
考評局今日(27日)宣布,在2023年文憑試將取消中國語文科口試(卷四)及取消通識教育科的校本評核,即獨立專題探究(IES),意味最後一年考核的末屆通識科IES及中文科口試將成歷史。 考評局指,在本...
考評局為連續兩屆中學文憑試(DSE)進行等級預測研究,今年結果顯示,英文科的預測等級準確度最高,71%參與考生的預測等級,與其實際等級相同,但其餘3個核心科均低過6成,中文科最低只有50.8%;個別選...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6日)公布任期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在開場發言表示會加強國安教育的推行,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本學年由中四起推行,提議屆時自己到學校現身說法。 施政報告2021重點不斷更新,詳情即看...
通識科自2009年成為高中核心科,新學年起在中四級被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逐步取代,通識科兩年後將成歷史。因應新科課時及內容削半,相關教師人手需求驟降,有資深通識科教師無法過渡至新科,惟盼「守住最後兩屆通識...
高中通識科自2009年成為高中核心科,新學年起在中四級被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逐步取代,通識科兩年後將成歷史。因應新科課時及內容削半,相關教師人手需求驟降,有資深通識科教師無法過渡至新科,惟盼「守住最後兩屆...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於昨日(9月1日)起在中四級開始推行,未來3年逐步取代高中通識科。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強調,校長以至個別教師都要為公社科課堂教學參與,負上專業責任;惟學校首年並無公社科教科書可用,又因科...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將於9月在中四級實施,樣本試卷今日(23日)出爐,退休資深通識科教師張銳輝認為,該卷能力要求層階低過原有通識科,只需重申官方觀點、無需批判思考,質疑涉港區國安法實施題目避重就輕,未提言...
2021年中學文憑試(DSE)今(21日)放榜,除了誕生多名狀元外,亦有不少學生獲得優異成績。今年共有4名青少年在囚人士報考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其中身處壁屋懲教所的阿清(化名)獲六科共19分的成績,惟英...
中學文憑試今日(21日)放榜,李求恩紀念中學應屆畢業生陳紫瑜及譚茗譯考得理想成績,分別考獲最佳六科35分及最佳六科33分。3年前來港的陳紫瑜初到香港生活時學習英文感到困難,但透過老師的鼓勵下得到啟發及...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今日(21日)放榜,考生除了升讀大學外,亦可以考慮其他升學途徑,包括修讀高級文憑、基礎課程文憑、職專文憑及文憑課程等。職業訓練局(VTC)今日公布,因應疫情關係,「統一收生計劃」由即日...
今屆文憑試中文及通識科整體成績均比去年進步,其中面臨改革的通識科,近9成日校考生達到入學門檻的2級成績,近1成更考獲5級或以上。 考評局:設題不同非新奇事 被問到是否與今年政治題目減少有關,考評局...
中學文憑試明日(21日)放榜,面臨改革的通識科,今年整體成績比去年進步,近9成達2級成績,近1成更考獲5級或以上等級。被問到是否與該科試卷較易、政治題及涉批判思考題型減少有關,考評局評核發展主管蔡筱坤...
特首林鄭月娥指,回歸以來香港的教育存在缺失,國民身份認同及對國家發展認識方面要急起直追,港府未來會積極完善教育制度,培養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的下一代。 林鄭月娥昨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時指,本...
新學年即將在9月開始,莘莘學子即將返回校園之際,各中小學家長亦開始為子女做好開學準備,其中重中之中必定是購買來年教科書。消委會發現,逾9成2021/22新學年的教科書加價,整體平均加幅達2.4%,同期...
今年3月,「第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地把「建造世界科技強國」定位為建國百年重點目標之一,當中航天科研及工程更是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