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600 個
醫療科技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浸會大學科學家領導的研究發現,人體內名為MT1-MMP的蛋白酶是決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同器官的主要因素。研究團隊採用一種名為3A2的人源化抗體,通過注射以抑制該種蛋白酶的活動,成功令受感染的實驗小鼠體...
【本報訊】中大醫學院團隊去年完成全球第一宗、以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以微波消融肺轉移腫瘤手術,為肺轉移病人帶來一個無創治療選擇,更可以於手術後24小時內出院。團隊表示新技術現時正處於臨床研究階段,至今已經...
為應對常用抗生素耐藥性及治療失效的威脅,科學家正努力開發炭疽黴素(anthracimycin)為一種新的臨床抗生素,惟現有合成炭疽黴素的方法所製造的產量稀少,研究上有一定困難。 香港科技大學昨公布,...
養和醫療集團(養和) 3月3日舉行了李樹芬醫學基金會(基金會)全新標誌牆揭幕典禮,紀念基金會成立 60 週年。揭幕儀式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擔任主禮嘉賓,聯同養和集團的管理層成員...
疫情3年推高科技界對醫療科技的關注。業界專家強調,資金投進醫學科技的領域,趨勢不會大變,加上醫療服務人手不足,運用科技如人工智能(AI)協助診症,將會是大勢所趨。 新冠疫情揭示不少地方醫療資源不足的...
現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ACS)患者完成「通波仔」手術後,平均只有2成人參加復康課程,當中年輕在職康復者參與復康的比率最低,情況不理想。心臟科專科醫生均表示,心臟復康有助降低復發率及死亡率,故期望康...
心臟瓣膜病變會導致血液逆流,引發心肌肥大、心室擴張等問題。植入人造心臟瓣膜是常見的治療方法,但由於兒童的心臟結構會隨成長而改變,需定期進行手術更換人造瓣膜。 為減低進行多次手術的痛苦和風險,有大學研...
政府在三月初撤銷口罩令,社會全面復常。經歷三年新冠疫情,大眾對健康的關注已顯著提升,即使香港正式進入後疫情年代,市民對醫療服務 尤其是預防性醫療服務 的需求有增無減。政府亦深明「預防勝於治療」的道...
心臟瓣膜病變會導致血液逆流,引發心肌肥大、心室擴張等問題。植入人造心臟瓣膜是常見的治療方法,但由於兒童的心臟結構會隨成長而改變,需定期進行手術更換人造瓣膜。 為減低進行多次手術的痛苦和風險,有大學研...
泰國的人口老化令醫療系統承受巨大壓力,尤其在農村地區,醫療資源分布嚴重不均,每1萬人只有不到兩名醫生;在緊急情況下,有三分之一的病危者,甚至在前往醫院途中死於救護車內。為改善醫療系統效率,泰國公立醫院...
可持續環境成為全球議題,要完成全球減碳、減慢氣候升溫,科技方案的幫助不可欠缺。早前在以色列舉行的OurCrowd全球投資者大會,以「初創拯救地球」為主題,不少初創分享環境相關科技的最新發展。業界人士相...
在香港,蟑螂是僅次於麈蟎的第2常見致敏源。本地過敏患者中,蟑螂佔致敏比率45%。中大醫學院一項與深圳及泰國院校的聯合研究,成功發現多7種美國蟑螂的新型致敏源,同時發現白蟻可能含有和蟑螂十分相似的致敏源...
可持續環境成為全球議題,要完成全球減碳、減慢氣候升溫,科技方案的幫助不可欠缺。早前在以色列舉行的OurCrowd全球投資者大會,以「初創拯救地球」為主題,不少初創分享環境相關科技的最新發展。 業界人...
泰國的人口老化令醫療系統承受巨大壓力,尤其在農村地區,醫療資源分布嚴重不均,每1萬人只有不到兩名醫生;在緊急情況下,有三分之一的病危者,甚至在前往醫院途中死於救護車內。 為改善醫療系統效率,泰國公立...
治療前列腺癌的主流方法,多數是進行切除手術或放射治療,但這些方法或會對尿道和前列腺周圍的神經帶來副作用,影響患者的性能力和排尿功能。有醫療科技公司利用人工智能(AI)結合消融術,模擬最佳的治療方案,讓...
自閉症為其中一種最常見的兒童發展障礙,但現時未有藥物能夠根治。理工大學研究團隊發現採用微電流治療,配合認知治療,在7成研究對象中,有助減低自閉症患者在社交上的偏執行為,並提高表達及認知能力,成效顯著。...
治療前列腺癌的主流方法,多數是進行切除手術或放射治療,但這些方法或會對尿道和前列腺周圍的神經帶來副作用,影響患者的性能力和排尿功能。有醫療科技公司利用人工智能(AI)結合消融術,模擬最佳的治療方案,讓...
鍵盤和輕觸式屏幕是控制電子設備的常見工具,但對於雙手不靈活的神經障礙患者或殘疾人士來說,仍是難以在日常生活中操作。有大學研究團隊開發「智能咬合牙套」,能通過牙齒咬合動作,配合光纖壓力傳感器,精準控制電...
【本報訊】城市規劃委員會將於本周五(10日)舉行會議,審議香港大學醫學院興建新教學及研究大樓申請,項目位於沙宣道三號以東土地。港大醫學院表示,城規會早前接獲1,802個申述,當中有1,787個申述支持...
鍵盤和輕觸式屏幕是控制電子設備的常見工具,但對於雙手不靈活的神經障礙患者或殘疾人士來說,仍是難以在日常生活中操作。有大學研究團隊開發「智能咬合牙套」,能通過牙齒咬合動作,配合光纖壓力傳感器,精準控制電...
香港防疫措施逐步放寬,但佩戴口罩可幫助阻隔病毒傳播,降低感染風險,因此仍是部分市民安心出門的裝備。有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口罩舒適度測量器」,透過測量口罩內的溫度和濕度等數據,分析不同口罩對不同臉形合適程...
心臟病是香港第3號殺手,其中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致死的主因。冠心病由冠狀動脈內壁的斑塊侵蝕(Plaque erosion)或斑塊破裂(Plaque rupture)...
糖尿病是本港主要的慢性疾病,亦是十大常見致命疾病之一。有科企利用早前自家研發的「全自動的視網膜圖像分析」技術,識別未確診的糖尿病患者,以及高糖尿病患病風險人士。另推出健康管理平台提供後續的醫療服務,料...
心臟病是香港第3號殺手,其中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致死的主因。冠心病由冠狀動脈內壁的斑塊侵蝕(Plaque erosion)或斑塊破裂(Plaque rupture)...
醫療科技備受關注,但數碼醫療仍需更有效的探測裝置與準確數據,才可提高可靠度。近來不少廠商都針對醫療服務提供者的需求,研發各式探測儀器與相關方案,讓病患與一般消費者可在家中量度各種生理指標,讓醫生能更準...
隨著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人數上升,重症率下降,政府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及防疫限制,市民的社交活動亦因此活躍起來。但疫症畢竟已困擾我們三年,要市民生活完全「復常」幾近不可能,不少過往難以想像的生活模式,今時今日...
復銳醫療科技(01696)主要從事設計、開發、生產及銷售能量源醫療美容設備等。 集團產品及治療組合多種多樣且仍在不斷擴張。包括,脫毛、嫩膚、暗瘡及暗瘡疤痕、身體與面部塑形等。 集團的核心附屬公司A...
抑鬱症的成因很多,且難以單從神經學角度完全理解。有神經科學家發現一種可以觀測到抑鬱症患者的情緒狀態的「情緒解碼器」,並通過深層腦電流刺激的方式,治療抑鬱症。 據麻省理工大學(MIT)的網上學術雜...
明年初舉辦的美國消費電子展(CES 2023),除會發布最新的影音和家電設備外,也不乏醫療科技產品。醫療保健企業Movano就預告將推出首款醫療級智能戒指Evie,並指是專門為女性設計,可追蹤月經週期...
長者跌倒可大可小,由於身體機能因年紀漸大而衰退,力量與平衡力也會減弱,跌倒後未必能完全康復,甚至時有長者跌倒後失救死亡的事件。為防範長者跌倒,有醫療科技公司開發了智能警報襪,並於醫院進行實測,成功將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