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600 個
醫療科技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本報訊】城市規劃委員會將於本周五(10日)舉行會議,審議香港大學醫學院興建新教學及研究大樓申請,項目位於沙宣道三號以東土地。港大醫學院表示,城規會早前接獲1,802個申述,當中有1,787個申述支持...
鍵盤和輕觸式屏幕是控制電子設備的常見工具,但對於雙手不靈活的神經障礙患者或殘疾人士來說,仍是難以在日常生活中操作。有大學研究團隊開發「智能咬合牙套」,能通過牙齒咬合動作,配合光纖壓力傳感器,精準控制電...
香港防疫措施逐步放寬,但佩戴口罩可幫助阻隔病毒傳播,降低感染風險,因此仍是部分市民安心出門的裝備。有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口罩舒適度測量器」,透過測量口罩內的溫度和濕度等數據,分析不同口罩對不同臉形合適程...
心臟病是香港第3號殺手,其中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致死的主因。冠心病由冠狀動脈內壁的斑塊侵蝕(Plaque erosion)或斑塊破裂(Plaque rupture)...
糖尿病是本港主要的慢性疾病,亦是十大常見致命疾病之一。有科企利用早前自家研發的「全自動的視網膜圖像分析」技術,識別未確診的糖尿病患者,以及高糖尿病患病風險人士。另推出健康管理平台提供後續的醫療服務,料...
心臟病是香港第3號殺手,其中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致死的主因。冠心病由冠狀動脈內壁的斑塊侵蝕(Plaque erosion)或斑塊破裂(Plaque rupture)...
醫療科技備受關注,但數碼醫療仍需更有效的探測裝置與準確數據,才可提高可靠度。近來不少廠商都針對醫療服務提供者的需求,研發各式探測儀器與相關方案,讓病患與一般消費者可在家中量度各種生理指標,讓醫生能更準...
隨著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人數上升,重症率下降,政府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及防疫限制,市民的社交活動亦因此活躍起來。但疫症畢竟已困擾我們三年,要市民生活完全「復常」幾近不可能,不少過往難以想像的生活模式,今時今日...
復銳醫療科技(01696)主要從事設計、開發、生產及銷售能量源醫療美容設備等。 集團產品及治療組合多種多樣且仍在不斷擴張。包括,脫毛、嫩膚、暗瘡及暗瘡疤痕、身體與面部塑形等。 集團的核心附屬公司A...
抑鬱症的成因很多,且難以單從神經學角度完全理解。有神經科學家發現一種可以觀測到抑鬱症患者的情緒狀態的「情緒解碼器」,並通過深層腦電流刺激的方式,治療抑鬱症。 據麻省理工大學(MIT)的網上學術雜...
明年初舉辦的美國消費電子展(CES 2023),除會發布最新的影音和家電設備外,也不乏醫療科技產品。醫療保健企業Movano就預告將推出首款醫療級智能戒指Evie,並指是專門為女性設計,可追蹤月經週期...
長者跌倒可大可小,由於身體機能因年紀漸大而衰退,力量與平衡力也會減弱,跌倒後未必能完全康復,甚至時有長者跌倒後失救死亡的事件。為防範長者跌倒,有醫療科技公司開發了智能警報襪,並於醫院進行實測,成功將長...
長者跌倒可大可小,由於身體機能因年紀漸大而衰退,力量與平衡力也會減弱,跌倒後未必能完全康復,甚至時有長者跌倒後失救死亡的事件。 為防範長者跌倒,有醫療科技公司開發了智能警報襪,並於醫院進行實測,成功...
基因及診斷檢測公司Prenetics(美:PRE)近日宣布收購著名腫瘤科醫生莫樹錦旗下初創、癌症解決方案商「行動基因」,收購代價包括2,000萬美元及1,990萬股Prenetics普通股。Prene...
全球估計有11.3億患有高血壓,即每五名成人中有一人患高血壓。然而,高血壓甚少出現症狀,令很多患者在出現併發症後,才得悉自己患有高血壓。美國德州大學(UT)夥德州農工大學(TAMU),研發出一款黏附式...
葡萄糖是人類從食物吸收的糖份,是為身體每個細胞提供動力的燃料。但有否想過,人體中的葡萄糖也能為心臟起搏器(Pacemaker)提供動力? 有大學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新型葡萄糖燃料電池,可將葡萄糖直接轉...
裘槎獎基金會上周舉行頒獎儀式,9名來自4間大學的科研學者獲獎。中文大學2名學者分別獲得2022及23年度的「裘槎優秀科研者獎」,中大化學系教授楊英洋計劃開發更具彈性的有機催化劑,有助加快新藥研發、提升...
葡萄糖是人類從食物吸收的糖份,是為身體每個細胞提供動力的燃料。但有否想過,人體中的葡萄糖也能為心臟起搏器(Pacemaker)提供動力? 有大學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新型葡萄糖燃料電池,可將葡萄糖直接轉...
生物科技公司莫德納(Moderna, Inc.)宣布於香港成立辦公室,拓展莫德納在港的業務發展,尋求更多合作機會。莫德納期望將來可在港推出「三聯疫苗」,運用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術,接種後可同時預...
生物科技公司莫德納(Moderna, Inc.)宣布於香港成立辦公室,拓展莫德納在港的業務發展,尋求更多合作機會。莫德納期望將來可在港推出「三聯疫苗」,運用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術,接種後可同時預...
認知障礙症(Dementia)的發病率正急促上升,醫學期刊《The Lancet》預計,2050年全球患有認知障礙症的成年人,數量將增至現時的3倍,達1.53億人。 及早診斷並進行針對治療,可緩減病...
全球估計有11.3億人患有高血壓,即每5名成人中有1人患高血壓。然而,高血壓甚少出現徵狀,令很多患者在出現併發症後,才得悉自己患有高血壓。 有大學研發出一款黏附式石墨烯電子紋身(Graphene e...
失聰導致身體殘疾,並為日常生活帶來困難。據估計,每1,000名新生兒有1至3個出現聽力障礙,其中一半屬遺傳性。港大醫學院團隊最近發現兩個主理聽力基因缺陷,會令內耳耳腔腫大,導致耳聾,揭示診斷耳聾及身體...
認知障礙症(Dementia)的發病率正急促上升,醫學期刊《The Lancet》預計,2050年全球患有認知障礙症的成年人,數量將增至現時的3倍,達1.53億人。 及早診斷並進行針對治療,可緩減病...
疫情出現至今,醫療健康和生命科學已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香港貿發局多年來透過不同渠道,推廣醫療科技及應用儀器產業,我們留意到香港在醫療健康產業方面,不論是產業鏈上游的科研技術、初創項目、投資研發,或是下...
世界首富馬斯克旗下擁有包括神經科學新創公司Neuralink等多家企業,此前Neuralink早已公布在動物作大腦芯片植入測試。馬斯克表示,Neuralink已提交所有審批所需文件,將在半年內開始人體...
過去20年,俗稱中風的腦血管疾病,其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普遍中風病人在脫離生命危險後,都要面對活動能力下降的問題。惟針對中風患者,以訓練病人活動能力的復康器材寥寥可數。初創科企Fleming MedLa...
俗稱中風的腦血管疾病,是香港第四大常見死亡主因之一。雖然過去20年,中風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中風病人在脫離生命危險後,都要面對活動能力下降的問題。 惟針對中風患者活動能力的復康器材,寥寥可數。有科技...
進行心臟移植手術時,心臟從捐贈者體內取出,經冷藏後只可保存約4小時,這無疑是與時間競賽,萬一保存環境不佳,又或因運輸而延誤,都會影響屍心的健康質素。有醫療科技公司研發出一套保存捐贈心臟系統,能實時監測...
柏金遜症手術治療,目前多採用「深腦刺激療法」(Deep Brain Stimulation,下稱DBS),當患者到了柏金遜症晚期,已無法以藥物控制症狀,合適的患者可考慮接受深腦刺激手術。然而,手術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