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 下頁
共 200 個符合條件的搜尋結果

筆者早前撰文分享「幼兒情緒」教育的話題,有家長反映希望知道更多幼兒情緒教養的方法。幼兒情緒教育,應先讓孩子辨識情緒,即明白遇到喜歡的人和事會快樂,遇到不順心時會有悲傷、不開心的感覺等。其次是學習表達情...

兒童面對第一次參與喪禮,可能會是一個可怕的經歷,作為父母,乃至社工,我們到底有什麼可以做? 地盤爸辛勤工作 願望帶女兒旅行 華興是一位地盤工人,45歲的他育有一位6歲的女兒。他總是日以繼夜地不停工...

中醫師徐澤昌去年弄瓦之喜,家中添了新成員女兒欣希,這一年來見證小生命的成長,滿載樂趣與驚喜。中醫爸爸也是開明父親,只想女兒開心健康,望女成鳳從不是他的前提,父母的喻意已從女兒的名字中可知。 徐澤昌在...

孩子K2時已損失了半年面授課堂,K3 復課不久又再停課,好像整個幼稚園階段沒有好好上過學,一直在家學習(homeschool)一樣。總算勉強應付了小學入學試,未能考上的,家長心急如焚; 即使考上了,家...

家長總希望下一代能執起書本,學好語文及多獲取知識。若小朋友一開始並非熱衷看橋樑書,內容多元化的雜誌也許是更好的選擇。本於去年書展推出試刊號的《小豆》,集多位插畫師及設計師的點子,用藝術手法,演繹他們眼...

新冠疫情第四波依然反覆,全港學生尚未能全面恢復面授課,留家抗疫兼上網課,對孩子來說,少了校園生活與跟同學交流,日子的確太平淡了,加上農曆新年將至,家長又要為子女安排在家活動而感到煩惱,現在既不能行萬里...

兒童的圖書世界充滿着各式各樣的故事,如:童話故事、生活故事、想像故事等,都是孩子經常接觸的。你或會發現孩子聽故事的時候,顯得十分專注,一邊靜靜地注視着書中的圖畫,一邊細聽着成人講述情節,當聽到有趣之處...

香港不少家長都費盡心思希望子女學好英語,但港爸吳嘉嶸(Thomas)就有點不同。年輕時愛讀港漫的他育有3名子女,孩子自小讀國際學校,今年年中更已到海外升學。他見子女對母語一知半解,對閱讀中文書籍又興趣...

前幾天,我問少年們:「你哋覺得父母有冇理你?」大部份都擰頭。 我再問下去:「咁父母做乜嘢先至代表係理你?」他們的答案很簡單:「同我傾吓偈囉!」 「佢哋唔同你傾偈嘅咩?」我很疑惑。「嗰啲唔係傾偈囉,...

疫情為小朋友及家長的日常生活都帶來大轉變,也積聚了很多情緒,多久我們沒有這樣關心過自己的情緒,多大我們才找到情緒的出口。最新推出一套三本同情緒相關的繪本《多元互動情緒繪本系列》專為小朋友而設,讓孩子了...

一枝筆,一張紙,在插畫家手上,就會變成魔法棒和魔法書,療癒系插畫家、Dustykid作者陳塵(Rap Chan),首次推出兒童讀物,讓塵走出成年人世界,跟小朋友打交道。陳塵雖然不是家長,卻擁有不少家長...

現時第四波疫情又爆發,孩子又再次停課留家抗疫。早於2014年、由一眾幼兒教育專家成立的童書會,這次便特別為大家分享4本適合親子共讀的童書,就算足不出戶都可感受閱讀樂趣。 1.《逛商店街》(作者:齊藤...

性玩具店也可以是性教育店。80後香港女生Vera 10年前與丈夫Picco開設情趣用品店Sally's Toy,希望透過售賣成人玩具傳達正確的性資訊。Vera現時育有4歲女兒,曾多次獲邀到中小學推廣正...

小朋友喜愛閱讀終身受用,閱讀點創辦人Michelle Leung是一位媽媽,子女閱讀量保守估計已超過4,000本。兩年前她因孩子啟發,創立出版品牌,望同時推動原創、普及閱讀及公益,回饋社會。 育有一...

為了追求更高的成就、得到有保障的生活,我們都繃緊身心、力臻完美。在工作上遇上挫折時,總是責怪自己的失敗;為了孩子的未來,狠心督促他們,當上自己也不願意成為的「虎爸虎媽」。到最後回首觀看走過的道路,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