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95 個
堆填區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全球推崇永續消費模式,重點支持以再生物料或生態友善物料製成的消費品。今期推介的戶外傢俬系列Borea,特別以回收PET膠樽及電子屏幕製成,響應減碳生活。15年前由西班牙著名建築師Patricia Ur...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18日)在社交平台表示,於2013年開始展開的「惜食香港」運動的宣傳代表「大嘥鬼」今年已經9歲了,今天正正是它的生日;而本港家居廚餘的每天人均棄置量,由當年0.37公斤,降至近年...
廢物管理不善是氣候變化的成因之一,施羅德可持續投資分析師Samuel Thomas表示,在社會大趨勢及日益嚴格的監管推動下,以具能源、社會及環保效益的方式管理廢物變得愈來愈重要,因廢物管理不善可直接影...
啟用6周年的屯門T‧PARK污泥處理廠,是本港現有轉廢為能設施之一,截至今年3月已為本港處理超過270萬公噸污泥,佔本港污泥總量中約98%,當中產生的電力超過3.3億度,減少89萬公噸溫室氣體排放。環...
本港每日產生共1.1萬公噸都市固體廢物,政府大力推動「轉廢為能」設施,以逐步取代將廢物送往堆填區。環保署正在石鼓洲旁興建首個焚燒都市固體廢物設施I‧PARK 1(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第一期),並擬於屯門曾...
申訴專員公署昨天公布廢物分類回收桶的管理和成效主動調查報告,當中提出6項建議。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劉兆朗今日(29日)表示,歡迎公署主動調查有關問題,但希望政府重組架構之後,垃圾站會處理資源回收,同時...
屈臣氏集團推出「全球綠色店舖框架」(Greener Stores Global Framework),加速可持續發展步伐,全力減少建造及營運實體店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並以身作則,透過減低碳排放、用水量和...
太古酒店旗下的香港東隅一直透過一連串環保措施將可持續發展融入酒店營運的各個方面,全力為太古地產的「2030可持續發展策略」作出積極的貢獻。酒店內外處處可見現行的環保方案,為客人提供優質的服務同時,將可...
荷蘭皇家菲仕蘭(菲仕蘭)旗下嬰幼兒奶粉品牌美素佳兒一直堅守品牌可持續發展之理念,於2021年9月破天荒推出全港首個智能奶粉罐回收機試行計劃,先導階段為期六個月,首批共5部回收機分別設於港九新界,為市民...
下周五(22日)是「世界地球日」,香港迪士尼樂園趁機向賓客和演藝人員宣揚環保訊息。香港迪士尼致力推動環保,今年重點推介以下4個項目,包括設置全港最大型的太陽能發電系統、推動度假區內節約能源、提升綠色廢...
環保署今日(8日)表示,正安排派發共30000個KN95口罩和30000套快速抗原測試套裝,予逾1000名堆填區及廢物轉運站承辦商的員工。 署方指,早前向使用堆填區和廢物轉運站的廢物收集車司機,以及...
不少市民都有訂盆菜過節,棄置剩下的盆菜兜會造成浪費。去年有熱心市民發起回收行動,今年她再接再厲,聯絡22個收集地點協助回收盆菜兜,同時嘗試與盆菜供應者洽談重用其盆菜器皿,盼少堆填區負荷。 回收盆菜兜...
【本報訊】本港陸續興建轉廢為能設施,其中Y‧PARK「林‧區」半年前落成,是本港首個園林廢物回收中心,現時日均回收30公噸園林棄置物。環境局局長黃錦星預計,今年下半年Y‧PARK的日均回收量可翻倍達6...
本港陸續興建轉廢為能設施,其中園林廢物回收中心Y‧PARK「林‧區」約半年前落成 ,現時日均已可回收30公噸園林棄置物,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在網誌預計,今年下半年Y‧PARK的日均回收量可翻倍達60公噸。...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4日)發表網誌,介紹已於去年6月啟用的 Y‧PARK [林 · 區]。他預計至今年下半年,Y‧PARK [林 · 區]的回收量會倍增至日均約60公噸。Y·PARK [林·區]位於...
澳門日前表示,當局關注第二季環保局擬推出離岸廢料堆填區建造工程,預算達155.9億元澳門幣,執行期直至2045年。 當局指,155.9億元澳門幣只是現階段的粗略估算,且由於項目在85平方公里海域建設...
環保署曾對屯門曾咀中部煤灰湖,作為其一轉廢為能設施的可能選址,又指會在今年上半年,再展開環境影響評估及技術研究,初步設定處理量約每日4千公噸都市固體廢物。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周浩鼎表示,對選址有強烈意...
關於80後年輕木匠翁泳恩(Yan)的故事,傳媒應還定位於她「善用颱風山竹過後的香港樹木」這件事上。事隔3年多,她創立的「草途木研社」都搬了新址,目前full team的同事已達10人,儼如一間中型的木...
為鼓勵社會各界回收及循環再造園林棄置物,減少棄置堆填區,環境保護署將於 2021 年聖誕節假期後,透過指定承辦商在指定地點回收棄置的天然聖誕樹,並將所收集而又合適的聖誕樹循環再造成不同的再生產品,轉廢...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23日)發表網誌表示,塑膠污染的挑戰迫在眉睫,對可持續發展有所影響。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就「管制即棄塑膠」展開公眾參與活動以向政府提出建議,委員會於9月啓動了公眾互動階段,當中包括探...
港府正籌備管制即棄塑膠,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正開展「管制即棄塑膠公眾參與」諮詢。環團綠領行動認為,該文件未有具體列出所有應受規管的即棄塑膠產品,亦無交代即棄塑膠市場銷售量等數據供市民參考,未能反映立法管制...
本港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再度下降,僅28%,創過去20年新低。政府解釋,去年香港回收再造業受經濟周期及市場狀況影響;鄰近經濟體近年進口管制政策愈嚴格,均影響回收率。 據環保署昨日發表的固體廢物監察報告...
政府昨發布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去年都市固體廢物日均棄置量略減,惟跌幅主要由工商業廢物帶動,按年跌12%,而家居廢物棄置量不減反增,按年升4.4%。在家居廢物中,塑料和廚餘棄置量的升幅最明顯,其中塑膠...
環境保護署在本日(10日)公布了新一期固體廢物監察報告,報告指去年棄置於堆填區的固體廢物量平均每日14,739公噸,較2019年減少5.7%,其中都市固體廢物量佔10,809公噸,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棄置...
環保署今日(10日)公布「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20年的統計數字」,報告臚列2020年香港的固體廢物,包括都市固體廢物(涵蓋家居廢物和工商業廢物)、整體建築廢物及特殊廢物在棄置和回收或循環再造方...
疫情下港人多叫外賣,ADM Capital Foundation (ADMCF)今日發表《免廢外賣—香港管理外賣包裝的挑戰》研究,估計香港消費者在2019 年使用並棄置的即棄外賣包裝多達39億件。新冠...
政府和電力公司均推動潔淨能源,其中政府近年正研究在各水塘和城門河增建浮動太陽能發電系統,以期在2035年前滿足本港1至2%的電力需求。有環保團體認為,太陽能發電在本港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建議政府考慮在已...
【本報訊】環境保護署轄下,位於將軍澳南部的新界東南堆填區擴建基本工程已完成,可提供約650萬立方米的堆填容量,並由昨日起開始接收來自香港島、九龍及新界東等地區的建築廢物;環保署昨又宣布現有的新界東南堆...
環境保護署轄下新界東南堆填區的擴建基本工程已完成,今日(21日)起開始接收來自香港島、九龍及新界東等地區的建築廢物。現有的新界東南堆填區同日起停止接收建築廢物。 新界東南堆填區的擴建部分緊接現...
港府早前公布2050年碳中和目標,中電於今(28日)表示,屯門龍鼓灘發電廠已增建一台新燃氣發電機組,並於去年年中投入運作,新機組每年發電量足以供應90萬個家庭,預計每年可減少100萬噸碳排放,相等於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