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314 個
廢物管理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康業服務有限公司多年來積極響應環保,支持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爭取在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為目標。為明年實施的都市固體廢物徵費做好準備,日前邀請了環境保護署(環保署)出席7月底於灣仔新鴻基中心...
香港每日平均棄置到堆填區的飲料膠樽,多達500多萬個,反映減塑及回收成效差強人意。在綠惜地球等環保組織的長年倡議下,環保部門正準備推出相關的生產者責任法規(producer responsibilit...
環保署在屯門曾咀興建首個園林廢物設施Y·PARK [林·區],去年6月29日投入運作至今,已接收約1萬公噸園林廢物。環保署表示,回收的一般樹枝可切碎為木碎,作為泥土覆蓋物,政府部門已率先採用;而粗樹幹...
Y·PARK現時有開放網上預約導賞,第5波疫情緩和後,更重推免費木藝體驗班,一推出火速爆滿。園內的資源中心將回收的各種廢木造成裝飾牆,並製作本地木材檔案庫,教導市民從木紋、顏色和氣味分辨木材。 資源...
環保署計劃助業界將本地園林廢木升級再造,化腐朽為木製器具,賦予廢木新生命。颱風「山竹」吹倒的樹木更獲本地木藝師「睇中」,改造為木製擺設及樂器,更將「山竹」註冊成商標,成為有話題性的木製品。 Y·PA...
【本報訊】政府計劃修例提高膠袋徵費至1元,目標今年底實施。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謝偉銓建議,徵費應該提升至2元,估計可令使用量再減少4成。謝偉銓昨早在電台節目表示,膠袋徵費的立法原意是...
社會大眾普遍對減碳意念相當熟悉,但循環經濟及生物多樣性兩主題則較少被提及。信和集團企業市務及傳訊部總經理李玲鳳表示,透過信和創意研發室(Sino Inno Lab),為科技公司和初創企業提供「沙池平台...
信和集團早前將《可持續發展願景2030》目標,由23個增至38個。信和集團指,近3年可持續發展得很快,與不同持份者合作,推動38個涉及不同範疇的目標,而今年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有3大重點,分別是減少碳排放...
筆者推廣解困新聞學近10年,這段期間最感興趣的,是各種「科創落地」的報道。這些故事往往由「痛點」出發,卻不聚焦問題,而更關注答案及箇中創新的過程。上星期參與了生產力促進局(HKPC)55周年的感謝日,...
本港減廢情況一直力不從心,努力20多年仍未見起色。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明,新一屆政府要「以結果為目標」,將全力提速提效減廢追落後,雖然有焚化爐設施,但重點策略仍是源頭減廢,盡量加大回收,轉廢為材,...
減廢是環境及生態局的另一老大難問題,當局正物色選址興建第3座垃圾焚化爐,處理無法回收的都市固體廢物。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坦言,興建廢物管理設施要考慮全港新市鎮發展去佈局,北部都會區將會是考慮的選址之...
環保署去年5月完成塑膠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PPRS)公眾諮詢,今年6月再諮詢業界提出替代方案,由政府主導計劃,向本地飲料供應商徵費,再委託承辦商收集膠樽,改為建議由市場營運模式推行,由生產商聘請承...
香港回歸25年,藉此時機,我們也回顧一下這些年來香港的環保政策得失。 當下火熱的氣候變化議題,回到1997年時相對冷淡。即使當時國際社會排除萬難商討出第一份針對碳排放的《京都議定書》,但最終也沒有國...
【本報訊】垃圾收費預計最快明年下半年落實。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表示,為配合加強全民減廢,早前與屋宇署署長余寶美交流,討論如何拆牆鬆綁,令新建住宅樓宇的回收空間可與時並進,或於大廈樓下合適地點及面積,設置...
環保當「入樽」!老杜指嘅「入樽」唔係打籃球,而係環保署入樽機本周六開始,將逐步增至120部,收集到的塑膠飲料容器會交予合適的本地回收商循環再造,確保轉廢為材。 回收膠樽 第二期周六展開 環保署去年...
企業發展ESG不但能夠有效減低營運成本,減輕地球負擔,更可以增強商戶的競爭力及提升品牌形象。領展(00823)表示, 「領展商戶學堂」一直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講座,近年更推出一連串的「ESG x營商法系...
筆者早前撰文,談及身邊有位長輩黃老太,對身後事處理的豁達,今天續談她80歲耄耋之年的生活態度。 黃老太一向十分珍惜食物,從不浪費,這源於她過去的經歷:她年輕時社會經濟不好,沒有足夠白米,並不是天天都...
【本報訊】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最快明年下半年實施,當局本月將就製造指定垃圾袋公開招標;並正與各大零售商、網上零售商和藥房等商討成為指定垃圾袋銷售點,目前已有32間連鎖零售商及7間網上零售商提交意向書。 ...
環團地球之友回顧香港政府在25年以來的環保工作,行政總裁洪藹誠認為「有得有失」,指現屆政府落實推出垃圾收費政策,但仍要觀望明年下半年推出時的成效。 然而,本地環保政策和工作,仍落後於鄰近地區如新加坡...
昨為世界環境日,「綠惜地球」連續3年發起灘岸「飲品膠樽品牌調查」,過去一年撿到破紀錄的43,726個廢膠樽,其中排名前5個品牌的膠樽佔總量一半;綠惜地球促新一屆政府盡速提交塑膠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草...
環境保護署宣布,為慶祝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即日起至7月5日推出全城回收6倍賞活動,到環保署「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回收的市民可獲6倍「綠綠賞」積分,以進一步鼓勵市民養成回收習慣。 鼓勵養成回收習慣...
為爭取本港於2050年前達至碳中和目標,政府多年來研究各種減碳方法。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為緩解企業的營運痛點,成立「綠色科技館」並於昨日正式開幕。展館會與其轄下的汽車科技研發中心(APAS)等多間合作夥伴...
疫情下,酒店業生意大受影響,同時又面對消費者對ESG等方面的要求日漸提高,如何平衡發展業務與落實ESG、社會責任及政府政策,挑戰甚大。 客人趨重視環保 非僅關心服務 香港東隅總經理張碧茵表示,10...
源頭減廢、轉廢為材乃大勢所趨,回收業在整個生態圈中佔重要一環,但原來業界「貨源」不足,或影響回收進度。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呼籲市民將廢膠乾淨回收,為回收業界提供足夠貨源,方可轉廢為材。他又提到環境、社會及...
水泥是現代建築不可或缺的材料,但傳統水泥的製作過程需要在攝氏逾1,000度的高溫下進行,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的科學團隊以創新方法,利用電石渣等工業廢料製造生物水泥,且可在室溫...
【本報訊】政府最快明年首季引入玻璃樽徵費,每公升玻璃樽收費1元,由飲料供應商支付。剛推出全新玻璃樽飲品的可口可樂公司,已引入一套回收及循環再用的營運模式,相信屆時可獲政府豁免徵費。 可口可樂回收重用...
廢物管理不善是氣候變化的成因之一,施羅德可持續投資分析師Samuel Thomas表示,在社會大趨勢及日益嚴格的監管推動下,以具能源、社會及環保效益的方式管理廢物變得愈來愈重要,因廢物管理不善可直接影...
該如何遏止購物膠袋棄置量的升勢?立法會議員管浩鳴向環境局獻計:「不如立法全部轉用可降解膠袋」。聽時嚇了一大跳,幸好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回覆:「(可降解)情況比你講嘅複雜。」 若放入回收鏈 恐削回收效益 ...
特首選舉正式完結,接下來就是籌組下屆特區政府,直面政治挑戰。然而,危機總是在沒有預警下發生,正如上屆政府本打算克服「地產霸權」,結果一場反國民教育抗爭,令社會不斷放大內地與香港矛盾;又如現屆政府原以為...
啟用6周年的屯門T‧PARK污泥處理廠,是本港現有轉廢為能設施之一,截至今年3月已為本港處理超過270萬公噸污泥,佔本港污泥總量中約98%,當中產生的電力超過3.3億度,減少89萬公噸溫室氣體排放。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