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物管理 下頁
共 157 個符合條件的搜尋結果

我們對「環保」實在太多刻板印象。茹素、穿二手衣物、自備餐盒、棄用膠袋……但在這些習慣以外,能以商業角度推行環保嗎? 「Mil Mill喵坊」主理人葉文琪(Harold Yip),可謂帶頭把香港人的廢...

環保署一連4日在多個地點回收家居聖誕樹,更推積分計劃。不少港人熱衷在家中擺設真聖誕樹添加過節氣氛,惟此舉並不環保,本港亦嚴重缺乏相關回收出路。 在家工作難外遊 真聖誕樹熱銷 聖誕過後總有不少垃圾需...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2018年表明,有意推行飲品膠樽生產者責任計劃,並以按金提供經濟誘因,促進回收成效,據聞公眾諮詢快將出台。過去政府要推生產者責任法例,往往遭業界反對或持保留態度,但這次幾家飲品龍頭企業...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已持續一年,民眾為防疫亦持續佩戴口罩一年。佩戴口罩的同時其實已經製造了不少塑膠垃圾,當中海洋保護組織 Oceans Asia 發表報告指,估計今年全球將有 15.6 億個即棄口罩流入大...
新冠疫情下,口罩成為市民抗疫的主要工具,但用後若處理不善,卻會變成破壞大自然的「武器」!有環團估計,今年全球有15.6億個即棄口罩流入大海,需要450年才可分解。 需450年才可分解 總部位於香港...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一年,每天戴口罩防疫的同時,亦製造了不少塑膠垃圾,污染環境。海洋保護組織Oceans Asia的報告指出,估計今年全球有15.6億個即棄口罩流入大海,需要450年的時間才可分解。組...

近年有組織的研究指出,香港海域估計擁有超過6000多種海洋生物。然而,這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卻持續面對海洋污染、填海和氣候變化等嚴峻的環境挑戰。面對迫在眉睫的危機,一眾保育及綠色團體不斷尋找有效和可持續的...

塑膠圍城,人見人憎!有團體發起攝影比賽,希望大家將身邊的廢膠污染定格,由即棄餐具到海上浮膠,全可競逐成為20幅優勝作品之一,贏取價值3,000元獎品。 德國基金會Heinrich Boell Sti...

本港一項調查發現,經濟誘因可增加市民回收膠樽的意慾。本地尚無生產者責任制,外地經驗更反映,要增加膠樽回收率除了可透過經濟誘因,也需讓過程更簡易方便。 經濟誘因 增市民回收膠樽意慾 免「廢」暢飲一項...
塑膠圍城,人見人憎!有團體發起攝影比賽,希望大家將身邊的廢膠污染定格,由即棄餐具到海上浮膠,全可競逐成為20幅優勝作品之一,贏取價值3,000元獎品。 德國基金會Heinrich Boell Sti...

一直以來,香港的廢紙處理,9成以上依賴出口,絕大部分輸出中國。然而,中國政府宣布,自明年1月1日起(也就是大半個月後),將全面禁止廢紙等廢品進口,違者非但要退運貨物,還須負上刑責。2017年,香港曾因...

3位來自理大產品設計系的80、90後年輕人,一方醉心永續設計,一方鑽研物料設計。同樣關注環保、自然議題的3人,因而走在一起,把茶葉渣變身成可用的板材,融入於家具設計當中。 本地創作單位KaCaMa ...
【本報訊】申訴專員公署昨宣布展開兩項主動調查,其中批評廢物回收率一直下跌,故主動審研政府對三色回收桶管理和執行成效。政府1998年發表「減少廢物綱要計劃」,提倡把可循環再造物料分開收集,回收再造。各政...

國企指數中期走勢突破旗形,樂觀可見11500點。而中央「金山銀山」理念下,環保股陸續抬頭,天能動力(00819)加大廢舊電池回收業務,以及開始發展鋰電也業務,未來兩年盈利會有雙位數增長。 政策賣點:...

香港廢物量驚人,最新審計報告首兩章聚焦政府處理海上和沿岸垃圾的種種不足。屯門小島曾有巨型喉管花上8個月才移除,有義工批評當局對個別地方的大型垃圾視若無睹。 本港漂浮垃圾由海事處收集;沿岸垃圾則由漁護...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本港正按《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致力爭取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會在明年中更新《行動藍圖》,定下更進取的減碳排放策略和措施。 林鄭指,環境局在未來一年,計劃推出廢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