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47 個
高風險債券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正如前述,美國銀行系統波動有限,但歐洲銀行卻非如此: 正如前述,歐央行精心構築的人工防火牆,並不能改善銀行風險結構,「極度激進的風險策略,巨大的虧損撇帳,足夠擊穿一切人工的防火牆,將牆...
瑞信高風險債券—AT1債券(亦可稱為「可可債」)淪為「廢紙」,令市場憂慮相關債券會造成下一浪金融危機。有研究公司發表報告,指亞太地區銀行的AT1債券,也包含瑞士當局據以全額減記瑞信相關債務的相同條款,...
投行瑞信頻臨爆煲,股市大受震盪,大家都想留意一下自己的投資組合,會不會意外地踩中地雷。今天財經界最關注的就是俗稱「可可債」(Coco Bonds)的AT1債券,別以為這是大基金才能買的產品,就與自己沒...
瑞士政府促成瑞銀、瑞信合併,歐美銀行銀行卻爆新一波信心危機,瑞信160億瑞士法郎(約1300億港元)高風險債券—AT1債券(也可稱為「可可債」)淪為「廢紙」,令市場重新檢視對可可債的投資。原來滙豐HS...
因利潤承壓,吉利控股及子公司吉利汽車(00175)的評級展望被標普調整至「負面」,反映了該行認為集團未來12-24個月內的盈利能力將承受來自鋰電池成本、產品結構向電動化轉型、以及執行極星業務所面臨的不...
uSmart盈立證券研究部總監陳偉聰(Jason)於6月22日《ET開市直擊》表示,港股下半年最大風險有二。一為內房債;二為外圍衰退風險。足本分析【按此】 【開市追揸沽】「618」後科技股躺平? 美...
近期高風險債券的銷售火熱,其中投入美國「槓桿貸款」的金額達2007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市場預期槓桿貸款走勢仍會強勁,因聯儲局可能會在年內加息4次。 槓桿貸款(Leveraged Loan),是高收...
港股表現昨日應令很多投資者失望,本應是有百多點升幅,但在午後倒跌,即使最終只跌105點也好,收報24112點,走勢不算理想,成交只得1,123億元。 石油設施受襲 油價衝高 由升轉跌可以有兩個原因...
市場風險指標未因儲局議息的鷹鴿態度而改變,市場甚至結構有惡化迹象,投資者應繼續觀望及維持對冲倉位,「聖誕老人升市」(Santa Rally)亦很可能落空。 美股在聯儲局議息後的破頂升勢,僅維持不足一...
美股龍頭股見回落,小型股表現也極弱,加上市寬狹窄及風險息差上升,都預示大市有機會回調,投資者宜將部分倉位止賺。 最近,納斯達克指數持續破頂,但美股的強勢股則極度集中,隨着市寬轉狹、熱點小型股急挫以及...
2021年是經濟強勁復甦的一年,雖然Delta變種新冠病毒擴散帶來不明朗因素、美國聯儲局縮減買債規模,以及中國市場利淡消息,令市場情緒積弱,但高收益債券及貸款於第三季均錄得溫和升幅,目前市場前景依然向...
新興市場的反彈一瞬即逝,而且今次的弱勢更似向巴西、南非等經濟體擴散。亞股中的韓國與環球貿易關係密切,小心留意其轉弱,韓股可作為監測風險的指標。 新興市場(Emerging Markets)多國無法從...
除美股及新興市場外,歐元區及日本亦在逐險,不過歐洲升勢更集中在企業債上,而日股則有突破半年整固區間的趨勢。 環球股市仍然處於逐險(risk on)走向之中,雖然新興市場的經濟數據大幅走弱,但美國、歐...
美股的調整由高息債風險溢價準確預言出來,自7月中開始上升的風險溢價,抽升最凸出的是與中國企業債相關,目前已到達令人震驚的12個百分點。高息債風險正迅速積累,小心對股市構成外溢風險。 美股調整機會正迅...
撇除大型股,美股整體實際已橫行近半年,目前市寬仍狹窄,而且企債風險溢價仍在上升當中,不宜妄動。若嫌單純等待調整過於被動,可將倉位轉入高現金流、防守型的必需消費品及大型藥廠,或是較積極策略。 美股仍然...
【本報訊】國務院國資委昨日(26日)發布指導意見,要求加強地方國有企業債務風險管控,嚴格遵守資本市場規則和監管要求,按期做好債務資金兌付,不得惡意逃廢債。 完善預警機制 識別高風險企業 意見明確指...
上周美國10年期債券息率突破1.6厘,全球陷入恐慌拋售債券,有「股神」之稱的巴菲特在致股東的公開信內警告,投資債券將面臨「黯淡的未來」,籲投資者離開債券市場。 10年債息曾升破1.6厘,詳情可見﹕【...
過去10年,債券收益率低,加上主要央行維持零息政策,令投資者難以獲得收益。 當聯儲局在2008年將政策利率有效降低至零時,「爭奪收益」的序幕便正式揭開。我們認為,這場比賽還遠未結束。如今,全球債市約...
中國河南省的大型國有煤企永城煤電控股集團,其發行的10億元人民幣270天期的超短融「20永煤SCP003」,原應周二(10日)兌付本息,但因公司流動資金緊張,未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 ...
據報道,近月境外的美元債融資再次活躍起來。貝殼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房企境外融資72.1億美元,按月增長30%,而進入8月份,海外債市呈加速增長趨勢,至周日(9日)海外融資規模達24.3億美元,...
美元指數自2020年3月見頂以來下跌了約9%。有人因此會問美元的弱勢會否延續?我們認為,美元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美元弱勢對貨幣市場影響重大,但對股市和債市可能產生更巨大的影響。 我們看淡美元的觀點主...
隨着各央行注入大量流動性,各個市場紛紛出現強勁復甦,高收益市場亦在此列。但未來仍極具不明朗因素,我們認為轉向資本結構的上層,考慮有抵押資產方為上策。 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最初的衝擊,決策者向各資本市場...
疫情至今已持續約4個月之久,與此同時,中國兩會自開幕前夕便已成為市場焦點。 而從是次會議沒有改為視像進行,仍舊由領導人親自出席一點看來,中央是想藉此向世界表明經濟正順利恢復的信息,然而,宣布的刺激經...
盡管全球仍籠罩在疫情之下,惟金融市場已逐漸恢復正常秩序,美國及歐洲多數國家疫情緩和,因防疫封鎖導致經濟停擺面臨下行的風險,相信會在近兩個月的PMI及就業數據中顯著浮現。 現時市場預期下半年實體經濟及...
【本報訊】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對全球經濟構成巨大衝擊,市場預期環球經濟於下半年開始復甦。滙豐環球投資管理亞太區債券投資總監陳寶枝表示,亞洲經濟體將會更早恢復,尤其是中國,加上預計低通脹及低利率環境持續,...
疫情全球肆虐,經濟衰退憂慮不斷加劇,高息債3月環球大跌市期間更曾遭遇重擊。不過,亞洲債券冠軍基金經理蔡靖現時卻重倉高息債,並繼續看好內房行業。 債券投資者今年飽吃驚風散,疫情衝擊各行各業營運,風險較...
各國政府從防疫到慢慢復工,並相繼推出財政及貨幣政策,整體市場投資氣氛好轉,其中,投資級別債券就最受投資者歡迎。 摩根大通私人銀行執行董事及亞洲固定收益團隊主管張宇表示,亞太區債市過去10年增長強勁,...
日央行加碼放水,買入企債,與接下來很可能同樣加碼的歐央行以及已出手的儲局,三大央行能否壓低企債的融資成本,是金融市場上升能否持續的重要指標。 日本中央銀行昨日取消每年國債購入額不超過80萬億日圓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