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 下頁

搜尋結果 600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美聯儲9月21日議息會議雖然一如市場預期不加息,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5.25%至5.50%,但出乎意料地放鷹,暗示年內還要升息一次以及明年維持高利率機會增加。議息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連日上升...

今日 12:12
美國不得不加息的最壞情況

國家統計局公佈,8月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實現由降轉增,按年增長17.2%。今年1至8月,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6558.2億元,按年下降11.7%,降幅比1至7月份收窄3.8個百分點。1至8月份,...

今日 10:10
內地8月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由降轉增 按年增17.2%

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週一(25日)召開2023年第三季度(總第102次)例會,指要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大已出台貨幣政策實施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

今日 09:40
人行:加大已出台貨幣政策實施力度 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本報訊】中國人民銀行前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表示,中國房地產市場可能需要長達一年的時間才能復甦,他敦促北京方面採取更多措施鼓勵向開發商放貸,以阻止違約蔓延。 外媒報道,目前為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濟...

今日
李稻葵:樓市復甦需1年 促增放貸防違約蔓延

美國利率維持高企的時間較預期長,美長債息持續攀升,美國經濟數據開始有惡化迹象。美國最新公布的服務業PMI初值跌至50.2,險守盛衰分界綫。另外,市場擔心美國聯邦政府下月初起將停擺,導致多項經濟數據無法...

今日
期指跌向17000

內地近期除了放寬貨幣政策支持經濟復甦外,亦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放鬆對房地產市場的監管,例如「認房不認貸」等。但光大證券國際證券策略師伍禮賢接受《Money Times》專訪時表示,若想捕捉內房機遇,要遵守...

17:19 2023/09/26
光大伍禮賢:內房風險高 切勿輸打贏要

市場預期美國加息周期到頂在即,但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大通(美:JPM)行政總裁戴蒙(Jamie Dimon)近期屢提醒再加息風險,戴蒙最新接受印度傳媒訪問時稱,全球市場未準備好面對利率高達7厘、經濟滯漲的...

10:27 2023/09/26
【美國加息】摩通戴蒙:全球未為7厘息率做好準備

亨達集團總經理羅明立指,上周五歐美分別公布9月Markit PMI數據,歐元區情況比較參差,而美國企業活動則相對穩定。美滙指數企在105以上,但仍要小心105.80可能會有較大阻力,提防出現階段性調整...

2023/09/26
歐元仍然看淡

盡管上周美聯儲局一如預期維持利率不變,但繼續有財金官員發表鷹派言論,暗示年內仍有可能再次加息。美國三藩市聯邦儲備銀行總裁戴利(Mary Daly)上周五表示,近期通脹的回落和勞動力市場的逐步恢復平衡「...

2023/09/26
歐元弱勢未改

美國聯儲局上周公布議息結果,暫緩加息的同時,卻調高未來兩年的利率預期,予人更強烈加息周期接近尾聲的感覺,更有評論形容這次議息結果是「鷹式暫停」。加息周期結束前買入債券,向來被視為投資的黃金法則,那麼,...

22:56 2023/09/25
儲局加息近尾聲 美長債入手良機?

港股周一(25日)回吐超過300點,萬八關得而復失,晉達多元資產收益團隊主管John Stopford認為,中港股市估值合理,惟美國利率在18個月內由零提升至現時逾5厘水平,利率高企加上地緣政治等因素...

22:23 2023/09/25
【分析】晉達資產管理指恒指估值合理 但有兩大因素影響港股吸引力?

「美國聯儲局本月議息按兵不動,但預期今年內有機會再加息一次。」對於儲局上周議息的結果,不少傳媒均以上述方式演繹,並指局方對收緊貨幣政策的看法偏鷹,甚至形容為「鷹式暫停」。相關演繹源於議息後公布的點陣圖...

19:20 2023/09/25
今年再加息一次 儲局未必這樣想

滙豐將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測由5.3%下調至4.9%,稍低於市場預期中值;明年增長預測則由4.9%下調至4.6%。滙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Jing Liu在報告中表示,隨著中國的目標是從...

15:57 2023/09/25
滙豐下調中國今年GDP增長預測至4.9%

本欄在8月初時提出:隨著美國年內衰退預期快速退潮,商品重展升浪,而最遲鈍的美債與美金,亦開始最後的逆轉,美10年期長債息快速升至4.2%,為去年11月初以來最高,距離全面見頂只有一步之遙。有小股神之稱...

12:53 2023/09/25
乘勝追擊 最強交易!

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指出,現在經濟面臨的新問題和挑戰,僅靠宏觀調控、僅靠財政、貨幣政策加大力度是不能完全解決的。當前形勢下,既要加大政策力度,也要加大改革力度。楊偉民:各地區應檢...

12:40 2023/09/25
楊偉民:僅靠宏觀調控等不能完全解決當前問題 應加大改革力度

內地各間銀行今(25日)起下調存量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報道指,此次調整後的利率平均降幅約為0.8個百分點,涉及客戶可能超過4000萬,涉及貸款規模可能達2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以百萬貸...

11:16 2023/09/25
中國樓市 | 存量房貸利率今調整 料超4000萬客戶受惠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經濟師Ellen Zentner認為,美國聯儲局已經完成加息,但仍保留加息可能性後路。她表示,隨着通脹降溫,儲局將有可能維持利率不變,直至明年準備減息。Ellen Zentner表示...

08:44 2023/09/25
【美國加息】大摩︰聯儲局已完成加息 明年3月開始減息

儲局未來應會把更多注意力放在經濟增長之上,實現鮑威爾口中的「軟着陸」目標。 「美國聯儲局本月議息按兵不動,但預期今年內有機會再加息一次。」對於儲局上周議息的結果,不少傳媒均以上述方式演繹,並指局方對...

2023/09/25
今年再加息1次? 儲局未必這樣想

除觀察美國聯儲局的貨幣政策取向,日本央行的舉動也不能忽視。 美國聯儲局現處一個相當尷尬位置,消費物價指數(CPI)通脹開始逐步回升,從6月3%、7月3.2%、8月3.7%,加上紐約期油價格已高企每桶...

2023/09/25
美聯儲放鷹 日央行動向勿忽視

歐元區9月綜合採購經理指數,雖反彈上47.1指數點,但由於仍是低於50點的盛衰分界綫,幾可肯定區內第三季經濟將出現收縮。不過,現在歐央行還有否加息能力已不重要,重點是看聯儲局會否繼續加息。因應聯儲局上...

2023/09/25
歐元下調支持至1.05美元

面對七大貨幣中最高的6.7%年通脹率,英倫銀行於上周議息會竟然不作加息,當中可反映出英國經濟疲弱一面。英國還有否加息機會?機率似是一半半,視乎當地未來通脹變化而定。技術上由於1.23美元的支持已破,提...

2023/09/25
英鎊提防走向1.21至1.2

當日圓跌至靠近148兌1美元低位,市場原以為日央行會趁上周議息會出口述阻止,但卻甚麼行動也沒有。不能說日央行對日圓弱勢撤手不管,日央行也容許了日本10年期債息攀上0.74厘水平。分析日圓後向最複雜之處...

2023/09/25
日圓150料有龐大支持

澳紐加等商品貨幣主要跟經濟走,聯儲局加息周期一日未完,環球經濟難快速增長,料這會阻礙澳紐加等貨幣上升能力。幸好,近期區內人民幣滙價尚算穩定,加上市場對聯儲局還有否能力加息只是半信半疑,加上澳元水平實在...

2023/09/25
澳元目標維持66美仙

新西蘭第二季GDP雖只有微弱0.9%增長,但已遠勝市場預期,加上首季經濟上調後為零增長,即新西蘭經濟安然避過了衰退,這確令市場喜出望外。面對紐央行的大幅加息,市場曾擔心當地經濟承受不了。料上述數字有助...

2023/09/25
紐元上望目標61美仙

聯儲局警告今年還有加息機會後,美國10年期債息隨即攀上靠近4.5厘16年高位,美債息急升,難免令人擔心對美國經濟前景所可能造成負面影響。加拿大經濟依賴美國,美國經濟前景增添不明朗,對加元可視為不利。加...

2023/09/25
加元削弱邁向1.33能力

今年初,市場普遍預期全球經濟衰退將在年底來臨。但這種預期已經完全改變,市場開始普遍預期經濟「軟着陸」、甚至維持穩健。 我認為,全球經濟「硬着陸」的風險嚴重被低估,央行政策改變對市場的影響仍未完全顯現...

2023/09/25
全球經濟「硬着陸」風險被低估

美國上周完成今年第六次議息,雖然維持利率不變,但同時上調明年及2025年的預測,利率「更高且更久」(higher for longer)的趨勢進一步確立,本周將公布被視作通脹重要指標的PCE(個人消費...

22:53 2023/09/24
【外圍一周前瞻】聚焦美國PCE數據 料核心PCE升幅回落至3.9%

美國10年期國債息率持續上升,今日更一度升穿4.5厘關。對冲基金經理、Pershing Square Capital 創始人阿克曼(Bill Ackman)表示,在政府債務增加、能源價格上漲以及綠色轉...

17:41 2023/09/24
【美國通脹】大鱷阿克曼揚言沽空美債 「30年美債息或見5.5厘」

港股在多重不確定因素下持續走弱,恒指於8月中旬起維持在18000點區間波動,享有「冠軍分析師」美譽的張憶東表示,現在港股不適合一般投資者參與,因港股市場形成流動性折價。流動性折價是股票市場流動性的成交...

14:08 2023/09/23
冠軍分析師張憶東:國慶後政策還要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