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

搜尋結果 600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5月7日 (星期二) 港股通-北水使用額度- 流入47.10億元人民幣,較昨日減少43%,莫非北水流入放慢腳步? 不過港股近持續衝高,有所回吐亦是正常,亦留意北水流入會否持續減少。港股通成交錄淨買入2...

今日 19:45
【北水走向】賺價又賺息 北水13日100億密掃的股份

滙豐突擊搶攻港元短存息,市料中小行跟加龍頭行加3個月至4.1厘,仍未及今年初4.3厘全新「滙豐卓越理財專尚客戶」3個月才享4.3厘持續5個月的減息巨浪有望逆轉,因龍頭行滙豐今年首次加公開牌價港元定期存...

今日 19:30
港元定存|滙豐今年首次加公開牌價息 推港元3個月定存4.1厘快閃息

滙豐步入重新穩定派息及回購的軌道上,股價向上闖,不過,北水周二再沽滙豐(00005)3.5億元,令市場關注內地投資者取態,事實上,北水自3月25日起,已連續21個交易日淨減持滙豐,粗略估算達49億元。...

今日 19:27
分析|北水連續21天減持滙豐後再沽貨 平保大股東減持?

港股周二衝高回調,恒指早段曾高見18638點,再創近8個月高位,隨後反覆回軟,最多倒跌167點,至18400點回穩,最終跌98點或0.5%,收報18479點,大市成交降至1134億元。國指跌0.7%,...

今日 19:20
【有圖有勢】港股升至18600止步了? 甚麼水平可低吸? 恒指倒跌98點收

恒指終止10連升,跌98點科技股領跌,美團跌4%,網易跌近5%,嗶哩嗶哩跌6%北水再吸資逾21億元,資金沽科技股買中行北水繼續密密吸資,全日錄21.4億元淨流入。中國銀行(03988)全日錄5.9億元...

今日 19:05
恒指夜期+北水|北水吸資逾21億 資金買中行理想汽車沽科技股 恒指夜期跌13點(不斷更新)

內地為緩解房企流動性壓力,推出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由各地政府列出融資「白名單」,容許房企憑「白名單」內的地產項目向銀行貸款,融資所得可用作償還公司債務。近日,各地第一批房地產項目「白名單」出爐,共涉及...

今日 18:58
【內房白名單】深圳再放寬房策 分區優化限購 大行看法分歧(一文盡覽內房白名單進展)

內地房地產開發商恒大集團由出現危機到清盤,事件發酵多年,恒大(03333)於1月29日被香港高等法院頒令清盤,但即使清盤,事件仍未告一段落,本文持續追蹤恒大從危機到清盤後的種種問題及當中產生的影響。5...

今日 18:57
【恒大3333】內房信託雷區統計(一文盡覽恒大危機至清盤)

陳茂波指,早前中證監宣布的五項措施,每個落實時間都不同,會盡快落實料「ETF通」擴容後,合資格ETF產品數量增加超過七成梁鳳儀指,期望五項措施可在今年內推出行政長官李家超指,對港金融業有三個期望中證監...

今日 18:56
香港金融|陳茂波:冀盡快落實中證監五項措施 「ETF通」擴容後合資格產品料增逾7成

美期個別走,道指期貨升21點,納指期貨微跌9點指現時利率水平足以令通脹降至目標水平,表示最終會減息,時間取決於數據整體情況迪士尼、Rivian、Reddit等將會公布季績聯儲局本月議息後,公布6月開始...

今日 18:56
美股盤前|美債息回落 道指期貨升66點、納指期貨跌25點(不斷更新)

內房債務危機沒完沒了,碧桂園(02007)流動性持續緊張,拖欠部分境外債,公司已聘請中金協助境外債重組。至於9筆境內債則獲延期。分析認為,「示範房企」、被視為優質民營龍頭的碧桂園一旦違約,衝擊可能比恒...

今日 18:55
【碧桂園2007】深圳放寬限購 2筆中債增進擔保債付息日倒數 (一文看清碧債危機)

中央政治局會議的積極基調令市場信心增強,加上資金重返,中港股市延續升勢,按技術分析,可上望19600點,潛在升幅5.5%;至於中金樂觀估算下,恒指上望目標更高達20000點及22000點,潛在升幅7....

今日 18:51
中港股市急升後中場休息 無貨點算好?(附ETF攻略)

《彭博》引述消息指,李澤楷旗下電訊盈科PCCW(00008)計劃出售40%光纖業務部門予招商局集團據報作價介乎8.5億至9億美元有外電指,香港富豪李澤楷旗下電訊盈科PCCW(00008)正與央企招商局...

今日 18:43
李澤楷旗下|電訊盈科PCCW據報擬出售光纖業務4成股權予央企招商局

全球航運巨擘馬士基(Maersk)於5月6日表示,紅海危機的風險區擴大,攻擊範圍愈來愈遠,迫使貨櫃輪必須繞道更遠,預料航運業第2季亞洲至歐洲的運能,將因此減少15%至20%,航程拉長將推升運價。推介文...

今日 18:41
【波羅的海指數】紅海受襲範圍擴 航程拉長運價難壓 航運三股皆逆市升逾3%

道富全球市場股票研究主管Marija Veitmane表示,如果聯儲局推遲減息,可能會加劇美國經濟的衰退程度。儘管上季的增長數據看來不俗,但利率上升已對經濟實力造成負面影響;Veitmane警告,緊縮...

今日 18:40
分析師︰推遲減息或加劇經濟下滑 對沖基金Ken Griffin︰預計9月或12月調整

恒指上企18000關,創近6個月高位,相比日韓台股市整固,港股近來明顯偏強,吸引資金流入。近期中國證監會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優惠政策出台再次體現國家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決心,給港股偏低...

今日 18:38
資金密吸 2大基金愛股曝光

滙豐將於5月8日展開回購購買總值最多30億美元的普通股HSBC滙豐宣布,將於5月8日展開回購,以減少滙豐已發行普通股數量。滙豐表示,已與摩根士丹利訂立多項不可撤回之非全權委託回購協議,讓大摩於2024...

今日 18:31
HSBC滙豐|滙豐將於5月8日起進行總值30億美元回購 已委託大摩負責

已陷違約的內房股陽光100中國(02608)執行董事、主席兼行政總裁易小迪、執行董事範小沖及非執行董事範曉華有持股遭斬倉,在禁售期強制出售股份。陽光100中國發公告提到,由三人控制樂昇控股因融資保證金...

今日 18:27
內房危機|陽光100中國主席易小迪等遭斬倉 禁售期觸發減持

買收息股,最理想狀態是有升有息,投資者可「財息兼收」。若收息股派息政策不能維持,或業務發展未能支持派息,則有機會令持有人「賺息蝕價」。因應內地首季消費回升,可揀息率護城河強的內需股,部分享5至11厘息...

今日 18:16
【收息股】5至11厘息 3隻高息消費股 有升有息

洪灝:資金本身不是港股上升的主要原因中美息差格局料不是早前熊市主因,中美關係今年有望邊際改善經歷數年,憂慮港股風險的外資基金經理「該跑的也都跑掉了」雖然恒指「10連升」斷纜,但港股4月至今明顯跑贏環球...

今日 18:08
大行看法|洪灝:港股上漲行情或未走完、直接原因不是資金流入 外資基金經理「該跑的已跑」

資深投資者曾淵滄接受MONEY TIMES專訪時表示,恒指已步入穩定上升期,起碼升到7月,首階段起碼回升至20000點。曾淵滄說,4月19日為本次港股轉勢的關鍵節點,當日中國證監會發佈5項措施,進一步...

今日 17:52
曾淵滄:港股起碼升到7月 無貨要快買(附買貨攻略)

香港快運傳出更改行李政策消息最便宜的艙位分級旅客,將不可攜帶7公斤手提行李上機寄艙行李則改為按件數收費,而非重量國泰航空(00293)旗下廉航香港快運(HK Express)傳出即將更改行李政策。網絡...

今日 17:50
HKExpress|傳收緊手提和寄艙行李規定 香港快運:有消息盡快公布

收息股如滙豐(00005)、中國移動(00941)等股價仍偏強,縱使美國經濟數據持續偏好、通脹輕微反彈,首次減息要到9月才啟動(點擊圖片放大),但聯儲局5月議息結果已掃除明年首季恢復加息的可能性。另歐...

今日 17:30
美銀:按揭續為恒生關鍵業務 續予「買入」評級(持續更新)

港股創下十連升,剛在今天(5月7日)才斷纜,是2018年後1月後最長升浪,在短短兩周內突破18,000點,收復去年9月以來跌幅,久違地跑贏全球市場。是輪大幅反彈,是否反映港股確認「入牛」?思睿集團首席...

今日 17:20
港股十連升確認「入牛」?洪灝:資金流入非主因 本輪升勢或未完

本港經濟及零售業正面對利率高、匯率高、空缺高問題商戶請人難不僅令商家不敢擴充五一期間酒店整體房間收入按年下跌九龍倉置業(01997)主席吳天海於股東周年大會後表示,本港經濟及零售業正面對「三高」,包括...

今日 17:02
海港城母企|九置吳天海:本港經濟及零售業面對「三高」 消費市道復甦不能操之過急

港股由跑輸全球,晉升為近月跑贏全球,恒指由低位反彈逾2成,步入技術性牛市行情。今年以來,恒指累升近8%、科指累升近5%,在全球主要股市中領先。近期港股的回勇表現已成為當前市場關注焦點。恒指上企1800...

今日 17:00
3大驅動因素 港股中綫樂觀

港股回穩,大市成交增加,外資回首流入,在恒指上升、港股紛紛反彈的過程中,誰才是最大贏家?外資正在加倉中國市場。高盛近日指,環球基金開始棄日股轉買港股,主因兩地股市估值差距擴大。同時,恒指4月是表現最好...

今日 16:42
對冲基金轉場 港股贏家誰屬?

百度集團(09888)副總裁璩靜抖音發布多條短片提到「員工鬧分手提離職我秒批」等引發網民爭議璩靜疑似清空或隱藏抖音有內媒指,近日百度集團(09888)副總裁兼公關部負責人璩靜在抖音發布多條短片,她在其...

今日 16:40
9888|百度公關副總裁璩靜據報清空抖音 「為什麽要考慮員工的家庭」等言論引發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