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500 個
債券 下頁
- 請選擇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新冠疫情導致許多主要經濟體增長放緩,全球資本市場動盪加劇,迫使各國政府實施一系列刺激措施,包括向個人和企業提供數以萬億美元規模的財政援助,並將利率維持在歷史最低水平,以重振消費和投資。 新冠疫情導致...

【據報美國不列中國為貨幣操縱國】《彭博》報道,美國財長耶倫決定不會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財政部星期四預料會完成半年發表一次的匯率政策報告,但未知發表報告的確實日期。另外報道引述消息人士指,耶倫上任後隨...

04:34 美國10年期國債息按盤1.673厘 【高盛:美通脹4月達到峰值】高盛分析師David Kostin在周度報告中指出,今年以來,利率、通脹和稅收是主宰美股走勢的三大問題,其中利率是最...

【本報訊】人民銀行昨日公布,中國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7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高於預期的2.45萬億元。當月廣義貨幣供應量(M2)按年增長9.4%,略低於預期增長9.6%。 3月M2按年增9.4...

在60年代,中國有句口號:要超英趕美,一年要等如二十年。這個提速,當時當然做不到,但今時就做到了,中國上百年的積弱,被中國近30年的改革開放扭轉過來。不過,以下這個,是中國永遠達不到的。 美散戶資金...

香港賽馬有3T,很難中,故常累積有巨額獎金,一中就發達。美國總統拜登也為美國經濟重注「3T」,是Trillion的「T」,成效會如何? 首先認識一下,Trillion是幾多錢。 假如你每秒鐘花1元...

債息丶美元走勢和中美關係,仍是市場首要關注焦點。過往美國30年期國債孳息率,處於「下降通道」頂部,市場憂慮其確認向上突破,顯示低息時代勢告終,其中新興市場面對美債息狂升會構成較大衝擊。 現時全球經濟...

過去十年經常被過度使用的詞語之一是「趁低吸納」。許多市場分析員包括我們在內,在股市波動時經常會提到這個詞語,並建議投資者「趁低吸納」。 這衍生出另一個問題,就是採取這種樂觀態度是否正確。當選擇股票或...

04︰30 美國10年期國債息收市1.666厘 【美儲副主席:在達到條件之前,不會提高利率】美聯儲副主席克拉里達:美聯儲的新政策框架是以結果為基礎的。在達到我們的條件之前,不會提高利率。隨著數據...

摩根大通表示,由於美國聯儲局會調整國債購買比例,以保證對各期限國債的購買量與各自流通中規模相稱,對7至20年期國債的月買入量,應該會增加31億美元。 美聯儲局公開市場操作帳戶SOMA的經理Lorie...

【本報訊】彭博報道,中資企業今年首季境內及境外的違約金額達151億美元(約1177.8億港元),創2014年彭博統計以來的季度新高,當中房地產商佔比達27%居首。 指境內違約倍增 境外飈2倍 季內...

農曆新年後,北水狂潮暫停,資料顯示,自2月底以來的個半月之間,內地基金僅錄得15隻「爆款基金」(即短時間內超額認購),北水亦自2月24日來累計走資275億元。 2月底來 北水累計走資275億 4月...

內地近日接連出台新政策支持海南省發展。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周五(9日)聯合發布了《關於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33條具體措施,以支持海南改革其金融業。 中國人民銀行...

2021年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四分之一,又是適時檢討強積金表現。積金評級昨(8日)公布2021年首季10大最佳表現強積金成分基金,你份強積金有無上榜? 【宏利陳致洲:年內亞股有力跑贏美股:】 去年強積...

彭博報道,內地企業今年首季境內及境外的違約金額達151億美元(約1177.8億港元),創2014年彭博統計以來的季度新高,當中房地產商佔比達27%居首。季內,內地企業境內債違約金額高達114億美元(7...

美國聯儲局日前FOMC會議紀錄重申維持近零息及購債額不變後,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昨進一步承諾繼續為經濟復甦提供所需支持,美股投資者大感受落,標普500指數連日創收市新高,連帶環球主要股市同步向好。 支持...
【本報訊】港股自3月以來表現反覆,摩根資產管理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指,科技股陷入膠着狀態下,港股次季市況料較牛皮,除非內地投資市場氣氛改善、A股反彈或中港通關有期,大市才有望有新一輪上升動力,但暫...

萬通保險於周三(7日)宣布推出加強版「富饒傳承儲蓄計劃 3」, 是一個中長期高收益的美式分紅計劃,除提供保證現金價值,還派發非保證『年終紅利』及『終期紅利』,藉著複息效應,預期現金價值會隨著時間倍增,...

據強積金(MPF)專家積金評級公司的最新分析,受美國長債波動所累,首季債券基金罕現巨額投資虧損,呈負回報3.38%,更拖累首季MPF的投資表現,平均回報連升數月的佳績斷纜,亦禍及打工仔的身家帳面合共蒸...

不知道各位讀者在投資時,會否根據個人資產回報預期及風險偏好,或是個人投資風格,為資金設定投資比例?譬如將資金的一半用於購買股票,另一半投資於債券;或是在投資股票時先就不同行業決定分配比重,才於各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