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500 個
股票 下頁
- 請選擇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美元今年來表現穩健,施羅德投資研究及分析策略師Kristjan Mee認為,短期而言,美元的命運將在美國債券孳息率大幅上升的情況下,取決於國外投資者購買美元債券及其他資產的意慾。 美國在大規模財政刺...

科技股女股神、被稱為「契媽」的ARK Investment創辦人Cathie Wood表示,繼Tesla(美:TSLA)及電動車後,電子錢包(digital wallets)及基因組學(genomic...

內地業務表現亮麗 周大福今年首季數據強勁 中港兩地疫情持續受控下,消費情緒正轉趨樂觀,估計有利提振金飾銷售,加上近期金價偏軟下亦為金飾營造更有利的銷售環境,支持周大福(01929)今年首三個月經營數...

走勢上,新地(00016)股價在估值極度低殘下,跌勢早在去年5月底已回穩(點擊圖片放大),並營造大型的三角形整固形態。到去年11月,陸續有藥廠宣布推出新冠肺炎疫苗之際,新地股價更乘勢升破三角形阻力。當...

東芝(Toshiba)已收到來自私募基金CVC Capital Partners 210億美元的收購提議,不過報道指私募基金KKR正研究出價競購東芝,考慮的出價或超過CVC報價,意味或挑起收購戰。另外...

近期不少板塊調整,但對長綫投資者而言,反而提供買平貨機會。 「英Sir」專訪!黃國英大談最新投資部署,詳見:【】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在接受《投資理財周刊》專訪時認為,內地物業管理股有三點值...

回顧中銀香港(02388)為母公司中行(03988)業務「走出去」的主要功臣,人民幣滙價在去年第四季明顯轉強,有利中銀人民幣業務發展,並幫助其股價重拾升勢(點擊圖片放大)。到今年初,經濟復甦憧憬及通脹...

恒生指數中午收報28850點,升352點。期指應如何部署?《香港經濟日報》專欄作者石鏡泉(石Sir)推介瑞聲科技(02018),另亦會分析國美零售(00493)、首程控股(00697)、舜宇光學科技(...

瑞信(美﹕CS)早前在Archegos斬倉事件中損失慘重,瑞信據報正通過大宗交易出售與Archegos爆倉事件相關的股票,當中包括Discovery Inc.(美︰DISCA)及愛奇藝(美︰IQ),按...

環球股市周二繼續呈觀望狀態,美國三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按月升0.6%,按年升2.6%,稍高於預期,不過,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指數,按月及按年分別僅升0.3%和1.6%,仍在2%樓下,數據對昨晚美股影...

5,000元電子消費券敲定由4家電子支付平台負責發放,多名立法會議員關注,政府挑選營運商準則及手續費問題。當局表明,未來會盡力壓低4間營運商服務收費,並會研究如何杜絕將消費券套現。 盡力壓低4營運商...

內地速遞龍頭順豐發盈警,預計今年首季虧損11億人民幣,消息震驚市場,並拖累順豐股價連跌多日,由發盈警至今累跌近兩成,市值減少逾700億元人民幣。順豐創辦人王衛為業務虧損公開道歉,承認管理疏忽,更承諾不...

牛奶公司旗下惠康去年10月推出「日日有低價」企劃,鎖定超過300款日常貨品價格6個月。惠康公布,「日日有低價」啟動第二階段,於4月至9月舉行,新增50款日常貨品鎖定價格,並擴闊「日日有低價」下的產品種...

《香港經濟日報》專欄作者石鏡泉(石Sir)逢交易日中午,除回答網友股票疑難,亦會推介一隻心水股票。石Sir今日推介周大福(01929),推介買入價為12.7元,目標價13.5-15元,止蝕價12.5元...

新股民入市,總是希望會一星期內就能回本,甚至翻倍。沒有安穩心態的股民更會在市場動盪時拋售,造成虧損。近日有網民於網上討論區發文,指自己入市一年,在近兩個月內輸了不少積蓄。 網民經歷: ...

晨星周二(13日)發表《2021年第二季美國股票市場展望報告》,晨星首席美國市場策略師Dave Sekera表示,第一季美股大市錄得6.01%的回報,回報主要來自價值股及小型股,而在部份中小型增長股經...

新世界(00017)今天收市以陽燭升約1.8%,報41.5元,跑贏大市兼成交增加,升破去年初高位甚至挑戰45元關口的機會頗高。 再者,香港政府繼周日公布電子消費券的進一步安排,以及擬放寬晚市堂食等限...

中行(03988)今天收市以陽燭升約1.3%,報3.04元,而全日最低位為3元關口,加上今天成交增加,似乎可克服3元關口,短期先向3.3元水平進發,今年內有望挑戰4元的心理大關。 事實上,中行除了基...

業績有望迎來全面復甦 同仁堂國藥宜逢低收集 本地以至環球疫情持續受控下,香港亦逐步放寬來港檢疫限制,加上政府將積極設立旅遊氣泡或有利提振本地消費,上述政策料有利同仁堂國藥(03613)於香港的業務加...

新冠疫情導致許多主要經濟體增長放緩,全球資本市場動盪加劇,迫使各國政府實施一系列刺激措施,包括向個人和企業提供數以萬億美元規模的財政援助,並將利率維持在歷史最低水平,以重振消費和投資。 新冠疫情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