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藝 下頁
共 85 個符合條件的搜尋結果

在1月HAUSTAGE聯乘日本CEMENT PRODUCE DESIGN首次在其香港K11 MUSEA的旗艦店作限定展出,讓大家感受日本傳統匠人的節日設計。CEMENT PRODUCE DESIGN ...

位於K11 MUSEA的綠色時尚及生活設計館HAUSTAGE,最近聯乘日本CEMENT PRODUCE DESIGN首次在香港作限定展出,由即日至2月10日,可一次過感受日本傳統匠人的節日設計。 C...
以梭子和針為筆、以絲綫為彩,將緙絲和刺繡幻化成觀賞性藝術品,集繪畫、書法、手工梭織或刺繡之美於一身的藝術形式,讓栩栩如生的緙繡書畫在中國視覺文化中持續享有獨特的地位。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所藏清代至20世...

K11集團銷售額在2020年下半年錄得強勁增長,銷售額按年增長達45%。K11集團創辦人鄭志剛表示,在2020年這一不平凡之年,很高興看到K11獨創的文化零售模式迸發出巨大發展潛力,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

點心文化平台考慮港人移民所需,提供點心創業課程。一連四課由經驗豐富名師教授學員如何掌握處理點心皮及餡料的技巧及以同一食材變化多種成品。 點擊大圖了解課程內容: 課程設計針...

疫情持續一整年,港人在種種限制下如何自處?全職媽媽許君婷是羊毛氈手作人,自言這大半年避疫在家,卻在創作中自得其樂,月前更以「魚樂汝樂」為名舉辦展覽,期望在這段艱難時間,與大家一同尋找快樂。 看許君婷...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未見好轉,上環是商業中心區,平日上班族熙來攘往。SME.hket 記者下午 5 時視察上環一帶市面人流,轉入文華里一條窄行,又名為「圖章街」,一列鐵皮屋整齊排列,跟大街來往人數有明顯出...

作者:郭斯恆 出版:三聯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牽頭的研究及展覽,所得的文圖成果終輯錄成書。尋找香港7大界別--貨車字、馬路字、花牌字、霓虹燈字、電視標題字、膠片招牌字、牆身廣告字--造字匠代表人物...

西裝是男人不可缺少的服裝,當中又以度身訂造的西裝被視為最好。前身是男裝時裝設計師的Andy,曾經為不少國際著名的西裝品牌打工,及後自立門戶創立Suit Artisan,由始至終都有一個目標,就是為本地...

竹子代表着傳統文化,秉承了代代相傳的民間智慧,但投身竹工藝的人又有幾許?本地非牟利創意空間「飄雅活藝」,特意舉辦專題展覽「尋竹探藝」,展出10名來自日本、台灣和香港竹藝師的作品。 傳統手藝漸漸被時代...
飄雅活藝坐落中環卑利街11號,原址是建於1948年的唐樓,曾為蓮香樓員工宿舍,50年代後曾經是洗衣店。 飄雅活藝創意總監陸詠沁指,為呈現原貌,場地歷時18個月活化,再花8個月作內部裝修,翻新時特意保...

竹子代表着傳統文化,秉承了代代相傳的民間智慧,但投身竹工藝的人又有幾許?本地非牟利創意空間「飄雅活藝」,特意舉辦專題展覽「尋竹探藝」,展出10名來自日本、台灣和香港竹藝師的作品。 傳統手藝漸漸被時代...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反覆,海味店等非必需品生意如何?SME.hket 記者下午走訪西環皇后大道西至李陞街及威利麻街一帶,發覺西營盤市面人流未能回復疫情爆發前,幸生意未至於谷底。有商戶表示,市民順路乘車回家...

日本藝術品,除了近代明星級的藝術家如村上隆、草間彌生在拍賣市場上走俏外,若論傳統工藝,市場上向來備受忽略。邦瀚斯(Bonhams)最近推出日本藝術精品拍賣展,呈獻美術工藝品400件,搜羅從武士刀罈飾件...
疫下不少博物館和展覽都要暫時關閉或取消,網上觀賞展品已經成為新常態。香港大學亦推出數碼博物館,展示貴州苗族的各種手工藝和刺繡技術。 港大設數碼博物館 展品由貴州蘭媽媽多彩衣妝苗繡博物館擁有,並精心...

傳統玉石工藝現已成為夕陽行業,但本地有一對父子工匠,仍然默默經營及鑽研玉器藝術。父親談洲生為一名玉石雕刻師傅,兒子談浩然(Eddy)近年成立「小玉舍」,並與父親一同經營。Eddy將傳統工藝結合現代化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