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 下頁

搜尋結果 290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全球地緣政局緊張,加上極端天氣頻生,均提醒我們有必要減少依賴化石燃料、加快能源轉型。而在邁向低碳轉型的路上,能源存儲系統更是不可缺少的骨幹設施。國際能源署(IEA)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到了2025年,...

10:30 2023/09/13
「能源存儲」成新投資機遇 低碳轉型的關鍵 行業增長驚人

牙醫出身的醫克生物主席鄭淇德,曾任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委員及香港牙醫學會理事多年。 醫克生物主席 早年加入港大 他早年於倫敦大學研究院就讀牙醫的碩士課程,之後於牙周病的研究中心當中,因緣際遇下與口腔...

2023/08/21
鄭淇德牙醫出身 兼研生物科技

盡管現今科技發達,但面對由被譽為人體器官中最複雜、最難了解的腦部所引起的神經性疾病,不少醫學專家及科學家都束手無策。為更好地診斷和治療精神和神經疾病,美國的艾倫研究所藉由AWS旗下技術,建立「腦知識平...

17:17 2023/07/25
【AI醫學】美研究所夥AWS開發人腦地圖 協助治療神經性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曾一再警告,若對多種抗生素具耐藥性的「超級細菌」若爆發,會導致下一波公共衛生災難。2017年理工大學研究團隊曾發現對人類健康最具威脅的高抗藥性高毒力的「肺炎克雷伯菌」。而團隊今日(20日)...

15:12 2023/06/20
【超級細菌】理大團隊破解超級細菌致病機制 現有藥物聯合治療冀可令病人盡快受惠

搶人才是近期熱點話題。目前主要研究納米材料的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許谷,現已擔任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簡稱「電子科大高研院」)教授。許谷還擔任過美國能源部和加拿大國家基金會基金甄選委員會成員。 ...

12:33 2023/06/13
科技戰 | 納米專家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許谷加盟深圳一研究院

2023年度邵逸夫獎得獎名單今(30日)出爐,由7名學者分別奪得天文學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和數學科學獎3個獎項,頒獎典禮將於11月12日舉行。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平均頒予帕特里克·克拉瑪和伊娃·諾加...

16:58 2023/05/30
【邵逸夫獎】7名學者分奪3獎 中國學者丘成桐奪數學科學獎

梁彥宗自小立志要成為電台節目主持人,現時是香港電台第一台《旅遊樂園》節目主持之一,過去10年曾多次參與不同媒體的幕前演出。2019年,他出版《就這樣,背遊地球。》一書,藉文字分享個人走訪天南地北的遊歷...

2023/05/19
90 後旅遊達人梁彥宗 從旅行發掘生命的可能性

香港科技大學計劃向政府申請撥款8.351億元,興建樓高8層、總樓面面積為6,060平方米的新科研大樓,設基因組件合成平台、開放式實驗室、研究設施等。校方於今日(16日)應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要求,披露...

17:47 2023/05/16
【大學發展】科大新科研樓擬採節能技術興建 基因組件合成平台等設備涉1.78億元

香港中文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林漢明及其的團隊所研究的大豆固氮菌菌株「根瘤菌」已於5月10日晚由「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搭載升空,並順利到達中國空間站「天宮」。林漢明表示,作為本港首個於太空進...

11:03 2023/05/15
【農業科學】中大「根瘤菌」升空 冀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為加強合成生物學科技的研究與發展,推動香港成爲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科技大學計劃向政府申請撥款8.351億元,興建樓高8層、總樓面面積為6,060平方米的新科研大樓,並於今日(5日)的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

16:21 2023/05/05
【大學發展】科大申逾8億建生物科研大樓搶國際及內地專才 倘設科大醫學院可共享資源

香港浸會大學團隊發現,檢測尿液中的人類巨細胞病毒(HCMV),能提早識別感染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一型(HIV-1)病人罹患非感染性肺炎、腸胃潰瘍、肝炎和心肌炎等終端器官疾病的風險,而針對人類巨細胞病毒的...

16:07 2023/05/04
【醫療健康】浸大團隊揭巨細胞病毒尿液檢測有助預警艾滋相關器官疾病 專家籲相關尿液檢測納艾滋恆常檢測

香港科技大學計劃在清水灣校園興建樓高8層的科研實驗大樓,進行合成生物學領域研究和發展活動,重點設施包括「基因組件合成平台」。據教育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工程估計費用為8.351億元,將以2019/20...

18:58 2023/05/02
【大學發展】科大擬設合成生物學科研大樓造價8.35億 設基因合成平台

文憑試的中文科寫作考試剛舉行,令我想起有一年文憑試的中文寫作試卷很有趣,考生可自行在以下兩句中任選一句為題,分別是「夢想看似不切實際,其實很有意義」和「夢想看似很有意義,其實不切實際」。如果大家是考生...

17:46 2023/04/29
【夢想要大】巴籍女生長年受濕疹煎熬 衝破語言障礙冀學醫拯救同路人

香港大學理學院化學系教授孫紅哲團隊最近於降血糖研究取得突破進展,成功揭示營養補充劑鉻元素(III)在人體內的位置和功能,或能改進糖尿病的治療方法,團隊已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發表成果。 團隊...

12:47 2023/04/12
【大學研究】港大揭營養補充劑鉻在人體內位置和功能 為降血糖研究提供新思路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日前於報章撰文,回顧過去廿多年防疫經驗,稱曾3度面對生命受到威脅。事隔兩天,政府發言人回應袁氏文章,指高度重視並已跟專家成員作出跟進,對任何人試圖以違法手段影響專家,定必嚴...

11:57 2023/03/24
【傳染病】袁國勇倡防疫卻三度面對生命威脅 港府:確保專家安全履責

【本報訊】中國知名科學家顏寧在去年宣布離美歸國,出任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後,近日又獲聘為深圳灣實驗室主任。 據深圳灣實驗室昨日(23日)消息,日前,經深圳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推薦、廣東省科技領導小...

2023/03/24
生物學家顏寧 掌深圳灣實驗室

人類的美食,對寵物而言是致命毒物。若誤食零食,求醫前有何自救方法減輕毛孩的痛楚?日常飲食中,揀選寵物正餐及零食有何注意? 今集《靚太安樂窩》請來寵物營養師Chino為大家一一拆解零食謬誤,及提供健康飲...

18:54 2023/03/21
【靚太安樂窩】留意毛孩誤食中毒症狀 正確揀選寵物食物維持均衡營養攝取

香港浸會大學今日(20日)公布的研究揭示,人體中一種名為MT1-MMP的蛋白酶,是導致新型冠狀病毒侵襲人體內不同器官的主要因素。研究團隊採用一種名為3A2的人源化抗體,通過注射方式以抑制該種蛋白酶的活...

13:21 2023/03/20
【新冠治療】浸大揭新冠病毒侵襲人體成因 研究發現新抑制方法

智庫「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稱,在所考察的44項關鍵技術中,中國在37項研究領先於美國,涉及國防、太空、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領域。這顯示中國在科研上的努力正取得成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周五...

2023/03/04
澳智庫:中國37關鍵技術研究超美

身體上的變化總能體現人體奧妙。美國一份研究指出,男性陰莖勃起的長度於過去的29年內,由12.2cm增至15.2cm,上升24%。專家及後總結,除了環境因素影響後,亦有可能是與男子瀏覽色情網站次數有關。...

17:44 2023/02/17
【美國研究】陰莖勃起29年來平均增長24% 專家揭疑因2個理由而致

港大生物科學學院的研究團隊與暨南大學和中大合作,採用了一種「特定投射基因刪除」方法,首次揭示了胰泌素受體能調控飲水行為,對腸腦軸在體液調控上提出了新的見解,為改善水鹽失衡症狀(即疲勞、頭痛、心律失常、...

17:15 2023/02/13
【大學研究】港大中大揭胰泌素受體能調控飲水 有望為水鹽失衡症提供治療新方案

當局日前指有望在農曆新年後,進一步放寬仍正維持的少量防疫措施。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贊成在3月底4月初春季時才解除口罩令,認為是較安全。惟建議市民日後每年接種新冠疫苗加強劑,長者冬...

10:59 2023/01/26
【防疫措施】袁國勇贊成3月底春季解除口罩令 倡市民每年補針、長者冬天戴口罩

香港政府積極支持小學推行STEM教育,以培育科技領袖和科學家,讓學生具備重要的技能。不過,天才教室能帶領學生早著先鞭,將中學生學習的理科知識,提前至小學甚至幼 稚園階層便能學到,實行顛覆本港的科學教育...

20:30 2023/01/12
【教育顛覆者】順著孩子的好奇天性習科學 天才教室校長: 每位孩子都是科學家

十歲的大女兒正在讀《鹿鼎記》,讀到韋小寶流落皇宮,與自稱小玄子的小太監天天打架;女兒想了一會說:「我猜到了,這個小玄子,其實就是康熙皇帝!」 她的推理如下:「康熙的名字是玄燁,他做皇帝時,所有有『玄...

2023/01/11
韋小寶與奇美拉

【本報訊】珊瑚礁被科學家認為是海洋的熱帶雨林,能為魚類及甲殼類等生物提供棲息地、豐富食物及能量,惟珊瑚持續受全球暖化問題威脅,愈趨危急。據路透社報道,為了拯救澳洲大堡礁,有科學家以新冷凍技術,以「凍卵...

2023/01/03
科學家採冷凍網技術「凍卵」保存珊瑚幼苗

政府專家顧問劉宇隆指如明年年初的每日確診個案跌至1.5萬宗,便可考慮取消確診者隔離令,另在農曆新年後亦可考慮逐步取消口罩令。另一港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待夏天先全面放寬才是正確、...

20:39 2022/12/29
【新冠肺炎】袁國勇︰氣溫升至20度才考慮放寬口罩令 憂未來數月醫療系統負擔沉重

香港中文大學及國際古生物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比較化石及現代鳥類的足部特徵,發現小盜龍是白堊紀鳥類的飛行近親,其生活方式與現代的鷹相似。研究結果已於著名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通訊》發表。 研究團隊指出...

00:00 2022/12/21
【古生物研究】中大研究比較化石及現代鳥類足部特徵 發現小盜龍生活方式與鷹相似

要說戴健文,先引用曾智華「快樂退休」專欄的一篇文章︰「謙謙君子,人緣極佳,IQ、EQ、AQ 皆冠絕同儕,本屬全港最佳第3位華人廣播處長(繼張敏儀、朱培慶之後)人選......」2016 年退休前,職銜...

18:17 2022/12/20
【職場之道】從教師轉職港台33年慣見風浪 戴健文:管理層要識聽小報告

獲港府資助2,000萬予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與廈門大學和北京萬泰生物研發的噴鼻式疫苗,今(5日)已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緊急使用。萬泰生物表示,每人只需接種一劑,目標在未來6個月內生產2億劑;港...

22:58 2022/12/05
【新冠疫苗】港大參與研發噴鼻式疫苗 今獲國家藥品監管局准緊急使用

現時本港只提供科興及復必泰肌肉注射疫苗接種,港府一直支持2所本地大學4個研發新冠疫苗項目。醫務衞生局長盧寵茂今(30日)表示,預計港大研發噴鼻式疫苗將於明年首季完成二期臨床測試數據分析;據悉,其後與疫...

22:28 2022/11/30
【新冠疫苗】港大獲資2,000萬研噴鼻式疫苗 最快明年首季完成2期臨床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