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52 個
個人醫療保險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醫療保障對每個人的利益至關重要,個人醫療保險的價值不容置疑,而團體醫療保險雖然被視為「福利」,但其中的細節也不可忽視。 近半港人無私人醫保 團體醫保雖可大幅減輕醫療負擔,但可能仍有部分費用需客戶承...
客戶介紹好友,找筆者跟進醫保索償不果的難題。事主的病情是內分泌系統失調,屢醫無效,及至最近有「神醫」採用特別療法,定期到醫生診所,接受藥物注射,輔助以許多健康補充劑,和定期到指定化驗所,進行全身造影和...
上期本欄提到的客戶,兩隻眼住院一日做3次手術,出院時結帳支付約26.7萬元。筆者嘗試按各項保障利益的限額,和保費由2013年,開始投保至2022年續保時,十年光景,隨着歲月,醫療通脹的演變,來認識實用...
要達致理想退休生活,須在退休儲蓄、醫療保障、身心健康及退休投資上做好準備,而過去幾年的疫情或多或少影響著市民對退休的規劃。隨著社會逐步復常,友邦香港針對在職港人迎接社會復常對退休準備的新態度展開調查,...
接上期,商業營運的個人醫療保險(醫保),於投保人而言,可持續性堪憂--保險池需要新血。 身強力壯的年青人必然比起長者好得多,索償率必低,又有負擔保費能力,乃保險公司積極爭取吸納的客源。自1990年代...
每年上限幾千萬,全數賠償不設限!這類環球醫療保險,特別針對高水平收入的階層,當年高調銷售這類保險產品的噱頭,塑造出一種迅雷震於耳而不動的安穩思維,可豁然面對個人健康的突變。如此的環球高端醫保所要面對的...
意外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往往成為「故事」,然而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卻是「事故」。無人能夠預計「事故」何時會來,或所帶來的影響有多大,所以風險管理對人生規劃非常重要,只要及早備妥,便可以將「事故」的風險轉嫁,而...
保險公司調查顯示,66%受訪香港高淨值人士過去12個月曾出現精神健康欠佳徵狀。98%受訪香港高淨值人士期望改善工作與生活平衡。37%受訪的香港行政總裁表示,面對有關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的目標...
身為社會大眾的一份子,特別是個人醫保的投保人,要以行動,珍惜和支持,專業醫療服務團隊和醫療保險機構;近年有大學醫學院醫療團隊營辦的私家醫院,與保險公司合作,為投保人於需要時提供全面的服務,採納的投保人...
身為保險顧問,筆者建議大家要關心一下,在職公司提供的團體醫療內容,因為這樣會有助自己規劃跟身醫療的保障,而兩者的功能更可以相輔相承。約了一位準客戶Simon去芳姐的茶餐廳,就是要商討他的團體醫療保險如...
個人化的醫療保障需要,隨着私營醫療系統商品化,催生了滿有創意,別有所為的私營醫療執業者,混淆醫療專業界定的醫療需要,合理和慣常的治病過程,所需要的方法和過程,經典的例子就是皮膚科的治療與美容,交織出無...
筆者在本欄曾經提過,退休後最難預算而且又是最大開支的,就是住屋和醫療費用。因此,當大家真的想退休時,一定要解決了住屋的問題,即是至少要有一個可以無限制地居住的「老巢」。無限制的意思是不用擔心被逼遷,而...
近十多年來,醫療保險日漸普及,許多人除了個人醫療保險外,還包括僱主提供的團體醫保。當面對有需要進行治療的情況,可用保障金額是很充裕,需要採用的治療方法和器材,也可以全面的涵蓋。這樣的過程,教懂了香港人...
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香港過去幾個月錄得比同期較高的淨出境數字。一家人移居海外,要打點的事情繁多,除了日常所需、在港的財務安排外,亦要處理好自己的基本保障需要,例如已投保的醫療保險應否保留,如何處理才能...
宏利最近一項調查顯示,盡管可扣稅產品在3年前已推出,但香港納稅人仍未完全熟悉這些產品的特點和好處。調查由宏利在今年2月下旬進行,訪問本港納稅人對「自願醫保計劃」、「合資格延期年金」及「強積金可扣稅自願...
政府早年推廣可扣稅產品,讓納稅人可以交稅同時「慳稅」。宏利最近進行了一項有關香港納稅人對可扣稅方案的熟悉程度,發現香港納稅人仍未完全熟悉這些產品的特點和好處。而調查亦指出,疫情令市民考慮為自己及家人加...
中銀集團保險指,正全面推進抗疫專屬產品研發,應對疫情持續挑戰,並將進一步優化現有產品的延伸保障計劃及推廣安排。 中銀集團保險表示,繼2020年推出的「同舟共濟」「新冠肺炎額外保障」、 2021年推出...
讀者郭太太問: 本人的朋友近日為自己剛退休的父親成功投保了醫療保險,但本人記得朋友在幾年前曾經提起,其父親因血壓偏高而頭痛,本人的父親近年也有相似的情況,我是否也可以為父親投保,以減低未來可能發生的...
健康的身體可以讓你有能力追求夢想,若一旦患病需要治療,個人財務將受影響。而保險產品則可以助你管理這些方面的風險,減輕財政壓力,保障將來。 然而根據投委會早前對1,000名香港成年人進行的調查,只有4...
不少香港人均有購買個人醫療保險或危疾保險,更甚者兩種保險都有投保。雖然醫療保及危疾保已成市場主流,但兩種保險仍有一定的保障缺口,譬如因病停工的損失、後續護理費用等,患者均須自行承擔。AXA安盛宣布推出...
當你三心二意不知道應否購買一份個人醫療保險時,總會有人說:「愈早買保險愈平」,是真的嗎?近日有網民於網上討論區發文,指剛退休的親人在醫院抽血時,發現某指數高了一點,懷疑生癌症。但由於政府醫院的覆診時間...
健康的身體可以讓你有能力追求夢想,若一旦患病需要治療,個人財務將受影響。而保險產品則可以助你管理這些方面的風險,減輕財政壓力,保障將來。 然而根據投委會早前對1,000名香港成年人進行的調查,只有4...
近幾星期出現多宗懷疑與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的嚴重異常事故,令羅普大眾關注新冠疫苗的副作用。早前自願醫保(VHIS)辦公室曾發出訊息,表示自願醫保保障範圍涵蓋因治療接種新冠病毒疫苗而出現不良反應所產生的費...
內地訪港旅客因疫情未能到港,險企紛紛轉陣強攻本地客,當中以可扣稅的自願醫保戰綫競爭最激烈。富衛人壽首席產品總監余栢堅表示,目前並無加價壓力,又透露目前每月約有50%的自願醫保保單是由新客帶動,比例較市...
香港新冠病毒疫情緩慢回落,恒生保險增設新冠病毒額外保障,供全新及現有個人保險客戶,為期1月6日至3月31日。恒生保險表示,在3月底前成功投保個人保單客戶,若合資格保單之受保人由保單冷靜期完結日至4月3...
現代女性撑起半邊天,在職場與家庭之間忙過不停,活得充實精采的同時,亦要留意人生存有不同的風險。相對男士而言,女性有較多獨有的婦產科疾病,確診風險亦有年輕化迹象,加上女性平均壽命較男性的為長,長壽風險較...
門診保障及產科保障皆為自選項目 醫療保險主要保障住院開支。至於不少父母都關心的門診保障,尤其幼兒抗抵力弱,經常生病看醫生。其實醫療保險都不包括門診保障,因對於保險公司而言,門診的機率非常大,成本很高...
讀者宋小姐已懷孕,她聽說有一些醫療保險可以分擔分娩時的住院開支,以及可以保障初生嬰兒分娩時出現的特殊醫療情況,故來信詢問她現在可以投保嗎?當中有甚麼需要注意的? 投保有產科保障的高端醫療 私院開支...
中國銀行(02388)手機銀行現推出「保費回贈住院現金計劃」,客戶可經手機銀行完成投保過程,投保人毋須體檢。中銀香港數字金融產品部副總經理周國昌表示,今年第二季透過手機及網上投保壽險產品的宗數和保費總...
今期讀者Bess還有兩年便進入退休階段,目前收支狀況良好,每月儲蓄金額可達4.5萬元,佔總收入的47%。她更手持4個物業,惟國內物業尚餘100萬元貸款。退休後醫療保障成為一大難題,Bess亦擔心退休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