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03 個
學生貸款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CNBC援引高盛最新研究指,結婚生子、買樓以及提早退休等一系列人生大事和財務優先事項,可能會造成財務漩渦(financial vortex)現象,令退休儲蓄減少高達37%。高盛《2023年退休調查與洞...
「一年容易又中秋」,中秋過後,即將踏入今年第四季度。今年以來,以至未來一段時間,最惹人關注,最影響投資擺位的,仍然離不開息與債。2023年,金融市場從美國持續加息到中國的樓市危機,宏觀市場的波動日益加...
根據過去數據,美股8至9月標準季節性調整理應持續至10月初或上旬,但目前多個關鍵的情緒指標顯示,調整有可能提前結束。 本欄在《美股短綫調整靜候買入機會》中提出,「如果歷史有參考價值的話,就是美股在7...
今個中秋,美政府可能停擺(Shut Down),對美股言大件事嗎?國內財聯社作了個綜合分析。 由於國會議員在下一財年的國家預算上陷入僵局,美國政府似乎即將關閉。但華爾街大佬們似乎不擔心這會對美國股市...
【本報訊】疫情期間,美國教育部曾推出學生暫緩償還貸款政策,然而10月1日開始,學生要開始償還貸款,數千萬名學生貸款借款人每月需要支付平均200至300美元(約1,564至2,346港元)的還款。 有...
疫情期間,美國教育部曾推出學生暫緩償還貸款政策,協助美國的學生應付當時的艱難期。然而,10月1日開始,學生要開始還貸款,數千萬名學生貸款借款人每月需要支付平均200至300美元的還款。有分析指,貸款人...
執筆時,美儲局尚未有議息結果。事到如今,鮑威爾就像雨後爬出馬路的蝸牛,不淹死或曬死,也可能會被車輾死。鮑威爾續加息,美股必死;不加息,維持高息環境,經濟會被悶死;減息,即是跪低投降,美儲局醜死。不過,...
聯儲局昨日展開一連兩日議息會議,市場幾乎一致肯定今次會議將再度跳過一次加息,但年內依然有加息可能性,令美債息持續高企,10年期債息升穿4.35厘水平,半年期債息更一度逼近5.5厘關。 截至本港昨晚1...
《商業内幕》引述Redfin的最新調查顯示,與千禧一代(生於1981至1996年的人)相比,美國Z世代(生於1997至2012年的人)對買樓的前景更樂觀;先前的研究亦證明,Z世代的儲蓄能力也更強。18...
任何行動之中,最害怕的不是強大的敵人,往往是身邊的「豬隊友」更危險:(@無間道, 有內鬼,終止交易,是交易的大忌)在過去兩年降低通脹的戰爭中,油價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油價對通脹的影響可謂無出其右:(@...
自從美股7月進入季節性調整,市場又搬出衰退論,憂慮便是美國信用卡負債急升與過剩儲蓄耗盡會影響消費,但實際情況是,美國居民資產負債表目前正處於史無前例極端健康,任何針對居民的衰退論,都難以成立。 過去...
市場每日都充斥着各種各樣的噪音,絕大部分都與長期趨勢毫無關係,但卻不代表噪音不可交易,只要噪音滙聚成為市場的情緒,就可以運用股神巴菲特的名言,別人恐懼我貪婪。 過去半年,像美國硬着陸(Hard La...
近日關於美國信用卡債務,與家庭債務的討論,仍然熱烈,堅持衰退一方,認為,所有債務都在上升, 因此還債時候,不是不到,時辰未到(@Insider, Madison, 美國居民的債務,包括汽車貸款,信用卡...
昨文報道了三藩市儲局研究,指美儲蓄戶於今年第三季將儲蓄耗盡,那時美國的消費式經濟就會出問題了。 儲蓄用盡,即是儲蓄戶自銀行提錢出來,銀行的存款就減少了,圖一說明此點。 儲蓄戶把錢自銀行提出來,除了...
美國家庭超額儲蓄盡管幾乎耗盡,但實際收入暫停下跌,此情況增加了經濟軟着陸的可能性,意味着聯儲局可能必須進一步加息。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佛利民(Milton Friedman)曾表示:「通脹是毋須立法...
周三(8月9日)就是大學聯招(JUPAS)放榜的大日子,無論成績理想與否的學生,都要為自己的前程作打算。送孩子上大學大概是父母最昂貴的支出之一,但一些看似微小的地方,或許會令到經濟負擔比預期的更大。《...
預料美國本月仍會加息,但事實上,美國、歐洲及英國等地通脹正在放緩,未來加息動力正在減弱中。筆者相信,環球投資市場的樓市及股市,繼續有比較理想表現。 美國聯儲局公布,5月消費者信貸額年率化升幅,降至逾...
9成高收入女性對做出有關金錢的決定缺乏信心,雖然她們事業成功,但仍受到社會規訓不鼓勵女性理財的影響。9成高收入女性對金錢決定沒信心《商業内幕》報道,白手起家的美國百萬富翁Rachel Rodgers建...
美國昨晚公布了CPI為3%,低於市場預期,但通脹仍未達到美儲局2%的目標。去年今日,美通脹創下了40年新高9.1%,雖然最新的CPI是3%,但只要一天未達標,任何CPI數據都是為鮑威爾續加息提供「夜行...
長達14年有利美國股市的周期似乎已於2022年結束,令美國股市和美元相對其他國家的股市和貨幣估值更高,而不再具有優勢。 2022年和2023年第一季度,美國市場表現遜色,只有科技公司一枝獨秀,而歐洲...
《財富決策》(The Wealth Decision)作者、個人理財專家Dominique Broadway在CNBC撰文稱,如果想致富,就必須計算你的底線數字。要弄清楚自己在雜貨、娛樂、送禮上花費多...
Z世代(出生於 1997 年至 2005 年)是伴隨著互聯網成長的一代人,有新穎的思維模式,希望打破傳統的社會規範,如傳統的朝九晚五工作。而且,Z世代開始傾向於追求FIRE生活模式,亦即實現「財務獨立...
每幾年爆一次的美國債務上限危機,一如以往有驚無險地暫時解除。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眾議院議長、共和黨的麥卡錫(Kevin McCarthy)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共識,在聯邦政府下周一(6月...
今時美債出現債務上限、違約等危機,原是美國國內經濟問題,根本是美國咎由自取,但若時辰到而仍未談妥,就會擾動市場,且牽連極廣,甚至釀成災難。美債到底憑甚麼,可屢次讓美國兩黨政客互「大」對方,大玩「膽小鬼...
不少大學生因學費高昂而選擇借學生貸款,外界戲稱大學生未畢業就孭起一身「學債」。英國財經專家劉易斯(Martin Lewis)近日就要求為大學貸款正名,呼籲社會棄用「學債」一詞並改稱畢業稅。 拜登繼續...
美國爆發債務上限危機,觀乎輿論,感覺一般較為傾向民主黨,覺得共和黨堅持將削減開支與提高債限捆綁是政治騎劫。殺到眼前的違約問題,無疑應該優先解決,但不代表削債要求就是無理取鬧。 美國未償還的聯邦政府債...
美股周二顯著下跌,道指收市跌361點。這次跌市可歸納為3大原因:第一共和銀行倒下,足證當地銀行危機未解決;聯儲局今晨勢必再次加息,但會否示意暫時到此為止仍屬疑問;美國債務違約的時間較預期早了最少1個月...
Sam Dogen是FIRE行動先鋒,在2012年時,34歲的他,以300萬美元(約2000萬港元)凈資產實現退休,並引起熱議。十年後,他再次引起關注,根據財富雜誌《Fortune》,他覺得是時候要回...
美國眾議院通過上調債務上限的法案,惟法案同時將削開支措施捆綁,勢對總統拜登(Joe Biden)環保基建大計造成影響,令拜登難以透過對稅局增加撥款,加強收稅創收。法案擬將政府開支限制在2022財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