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77 個
自製長糧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有機構做了退休調查,在職受訪者估計要762萬港元才能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香港生活指數高,加薪追不上通漲,但人的壽命愈來愈長,退休後的醫療開支亦會隨之增加; 即使有購買醫療保險,亦需要付墊底費,屆時又...
抬頭望天,不時有飛機劃過天空,不少人或會憧憬退休後環遊世界,享受人生。「退休」約佔一生中三分一的日子,只有及早為未來妥善規劃,方可於未來擁有自己嚮往的退休生活。港人全球最長壽 年輕人應及早規劃有些人覺...
提早退休,趁健康發展個人興趣或周遊列國,是不少打工仔的夢想。然而要將重心離開職場,真正掌握自己的時間並非易事,先決考慮是積蓄及被動收入能否應付退休後的開支。隨著醫療技術進步,人們壽命大大延長,需準備的...
隨着香港老年人口的增加,預計未來政府的社會福利和醫療開支將會繼續上升,引起社會各方愈來愈大的關注。 香港老齡化日益嚴重,亦令養老問題更為嚴峻,雖然政府相關福利支出逐年增長,但津貼金額上升並沒有使問題得...
年輕時,不少人都會為自己買份人壽保險,保障家人。不過,日月如梭,轉眼已過天命之年,子女也出身,反而開始擔心自己退休規劃,害怕因長壽導致生活質素下降。想退休時多些閒錢,減輕子女負擔或想改善生活,甚至享受...
打工仔日捱夜捱,為的就是終有一日有足夠本錢享清福,為享受退休賺多個錢,應付未來或長達幾十年生活開支。不過,單靠「老本」真的足夠?即使退休金再雄厚,始終不會用之不盡,當戶口的錢有出無入,不敢盡情花費享受...
隨港人對理財的意識提高,不少人都會選擇儲蓄保險累積財富,卻往往有評論稱「儲蓄保險呃人」、「永遠不會平手」。滙豐保險香港產品業務主管張家俊接受本網專訪,認為這些見解主要是大家對「儲蓄」的看法不同所導致。...
香港人愈來愈長壽,據衞生署統計,本港女性人均壽命於2019年為88.1歲,男性則為82.3歲,故退休後所需開支亦大增。為了應付未來退休開支,其中一個方法是投資,當中「年金」可算是較低風險的投資產品。 ...
相信大家都聽過利用樓宇逆按來自製長糧,其實保單一樣做到。今天來講解一下我的其中一位客戶透過保單逆按,現正享受幸福退休生活的個案! 張先生已屆65歲,最近煩惱是否退休不再工作,一方面考慮到戶口積蓄不多,...
勞碌大半生,不少人打工仔都希望退休後可以無憂無慮「歎世界」,甚至追尋夢想,開展自己的「第二人生」。然而,退「優」或退「憂」,取決於我們年輕時有否做好退休規劃。香港人均壽命越來越長,據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
2022年即將過去,在回望一年間高低起跌的同時,也是時候審視及調整來年的大計,為人生不同階段做好準備。然而,每個人生階段都可能有不同的意外及風險,除了醫療和意外保障外,您又有否想過在自己身故後,為家人...
宏利投資管理調查發現,在職港人退休後的收入為目前收入約33%,港人預計平均每月需21,287元才可於退休後維持舒適的生活,而其「理想」的退休收入金額,事實上為他們目前的收入水平高約73%。宏利指,理想...
投資經常要承受市場波動影響,所以在退休安排上需要作出更周全的資產配置安排,在追求溫和回報下,退休資產可加入能提供長期現金流的選擇,好像退休三寶可以幫大家自製長糧。 ...
銀色債券將於下周五(9月2日)截止申請,專家提醒60歲或以上的老友記,緊記5大要訣,切勿錯過政府向長者派錢逾千元的保本穩賺良機,包括︰ (1)忌在最後關頭申購:銀債於下周五下午2時截止,假如耆英不太熟...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上日於全國政協「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專題協商會發言,開腔支持平台經濟發展,市場憧憬科技股監管放寬,科技股急升撐市,帶動恒指收升逾650點,企穩兩萬點。數字經濟有錢景?騰訊(007...
一年一度的「世界理財周」剛於3月21至27日全球同步舉行,今年主題為「精明理財,建立你的未來」,鼓勵小朋友及年輕人一齊長知識,建立正確金錢價值觀及良好的理財態度,幫助他們實現人生目標。 全港中小學、幼...
稅季即將完結,是時候看看過去一年有甚麼扣稅項目可以填報了。在現在不明朗的經濟環境下,不少納稅人都會設法節省稅款,紓緩財政壓力。 港人對扣稅產品認識有待加強 政府自2019年起推出「扣稅三寶」,即「自願...
全港中學、小學、幼稚園提早放暑假,不妨試玩由投委會設計、最新推出的3款網上互動遊戲,玩住學理財! 一年一度的「世界理財周」於3月全球同步舉行,今年主題為「精明理財,建立你的未來」,鼓勵小朋友及年輕人一...
香港人均壽命愈來愈長,不少人忽視長壽帶來的風險,包括將面對與日俱增的醫療和日常生活開支,若自以為未必如此長壽,甚至心存「到時再算」的想法,年老時可能大失預算。市面上便有3款俗稱「扣稅年金」的合資格延期...
第五波疫情嚴峻,本港經濟持續不明朗,打工仔皆承受着不少工作及財政壓力。正值交稅高峰期,如何善用稅務優惠「慳到盡」就成為打工仔的必修課題。自2019年政府牽頭業界推出「扣稅三寶」以來,市場上可扣稅產品種...
上月,我肥碌接受一個年輕人網台節目《三十歲財務自由》訪問。當中,介紹咗一個「老友F」月月賺萬六元的計劃。F哥乃會計師,數口非常精,兩年前65歲退休,不時諗吓點樣可以「自製長糧」,終於,度出條妙計。F哥...
隨著社會人口高齡化,政府亦愈重視港人的退休後收入,例如持續改善強積金計劃,包括推出可扣稅自願性供款、擴闊強積金的投資範圍至中央政府及內地政策性銀行債券,以及研究將環境、社會及管治 (ESG) 因素納入...
香港連續7年蟬聯全球最長壽地區,男性平均達84.65歲,女性則平均89.6歲。長壽固然是福,但同時必須及早規劃,才能避免因為「活得太久」所引致的財務風險。 問:我們的壽命愈來愈長,怎樣能確保在職時累積...
退休後想要自製長糧,有人會選擇將自住物業做逆按揭,但同時亦要考慮到每月所得收入,能否追及上通脹。有讀者現時59歲,持有一層自住物業,由於手上只有30萬元積蓄,她計劃將自住物業做逆按揭,但由於每月只可取...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早前接受本地傳媒訪問時指,政府須研究強積金如何配合公共年金,包括是否將強積金自動或強制轉為年金。到底年金是甚麼? 【儲蓄保 vs 扣稅年金 vs 投連險 vs 萬用壽險 回報用途...
隨着各國陸續重啓正常生活,經濟活動已從疫情期間的谷底逐漸回穩,加上充裕流動性,市場的焦點經已由經濟衰退轉移至通脹加速。心水清的讀者都知道,通脹與退休生活質素息息相關,因為當資產增值速度不及通脹,資產購...
市民對提早規劃退休的意識日漸增強,在2018年7月,港府推出首份公共年金「香港年金計劃」,旨令退休人士將資產轉化為終身穩定的現金流。各大保險公司推出的年金產品種類更是五花八門,供市民按自身需要購買「年...
3. 扣稅年金:既可用於退休和儲蓄 稅務優惠提升回報 年金有很多種,市場最熱的是俗稱「扣稅年金」的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Qualifying Deferred Annuity Policy,QDAP),...
第6批銀色債券將於昨日(20日)起接受認購,今次入場年齡更降至60歲,並設3.5厘保底息。對於一眾銀髮族而言,銀債屬收息好選擇,既保本又低風險。不過,若然想追求更高的回報,市面還有哪些收息工具回報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