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 下頁
共 500 個符合條件的搜尋結果

【本報訊】根據本年度中國政府預算草案報告,中國國防預算按年增長6.8%;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要加強練兵備戰以捍衞國家主權及發展利益,建設「平安中國」。 優化國防科技布局 建平安中國...

中國《海警法》實施後,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局勢持續升溫。日媒披露,駐日美軍曾計劃2月在釣魚島周邊海域舉行演習,模擬應對發生緊急情況,但最終因為惡劣天氣擱置。報道指美軍的計劃非常罕見,旨在牽制中國,同...

中美關係緊張、地緣政治角力白熱化之際,中國軍方多次強調,要加速解放軍高科技化,保障國家安全。全國人大會議即將審議的國家十四五(2021-2025)綱要草案,曝光箇中玄機;其中草案重申「富國強軍」概念,...

根據今天公布的中國政府預算草案報告,中國國防預算金額為13,553.43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6.8%。公共安全支出預算近1,851億元,按年增長0.7%。而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要...

芬蘭媒體4日(四)報導,中國2018年曾派團到芬蘭北部北極圈小市鎮凱米耶爾維(Kemijärvi),尋求購買或租賃當地機場,作為北極研究機場,惟遭芬蘭軍方反對,這是中國在芬蘭購地計劃的首次曝光。而同年...

美國國防部中國專案組開始運轉,着手擬定對中國軍事新戰略之際,日本傳媒披露,美軍計劃在第一島鏈編織導彈網絡,瞄準中國,以「維持對華常規威懾力」。第一島鏈包括台灣、菲律賓、沖繩與日本列島等島嶼,直面中國大...

新冠肺炎接種全球展開,輿論場出現「疫苗外交」的說法。外媒報道,美國試圖透過盟友架構--「四方安全對話」,與日本、印度以及澳洲合作擬訂計劃,為亞洲各國提供疫苗的計劃,以應對中國影響力。 但全國政協新聞...
中美軍事角力持續,美國擬調整兵力結構應對中國。據報美國海軍陸戰隊,首次將俄羅斯的威脅降級,將中國調升為無可置疑的頭號威脅。 據軍事網站Breaking Defense近日報道,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柏格...

緬甸軍方政變觸發民眾連續多日示威抗議,緬甸軍方以實彈鎮壓示威者。聯合國指出周三(3日)的緬甸示威,最少有38人死亡。路透社報道,有3名緬甸警員拒絕執行軍方的命令,已越境印度尋求庇護。 緬甸再鎮壓示威...

美國拜登政府當地時間3日,先後公布最新外交與國家安全戰略。其中,拜登在發布任內首份國家安全戰略指南時,不僅15次提到中國、強調與中國競爭,還以專段聲稱「支持台灣」。由於中方高層已多次申明,台灣等主權領...

美國重返亞太,將更多兵力用在應對中國上。美國海軍陸戰隊計劃調整兵力結構,首次將俄羅斯威脅降低至伊朗、北韓級別,中國則成為美國頭號威脅。 《防衛突發新聞》(Breaking Defense) 報道,美...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中美科技戰沒有顯著緩和跡象。美國國會設立的諮詢委員會日前發表「人工智能國家安全委員會(NSCAI)」報告,更多內容曝光;由於大陸武統台灣存在可能性,美國如再依賴台灣芯片(又稱晶片)...

人工智能(AI)技術逐漸成為創新科技競爭的制高點,全球各國紛紛藉著探索及研究新AI技術,增強競爭力與保護國家安全。美國國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員會(NSCAI)日前更在向國會提交的報告警告,北京是華盛頓在A...

拜登政府連續打出「人權牌」,其拉攏盟友包圍中國的策略,已初步浮出水面。美媒卻指出,拜登的計劃已初見成效,同時亦面臨考驗,原因是在協調對華策略時,美國與盟友在利益上未必一致,可能被中國找到突破點。目前澳...

美國人工智能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mmiss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NSCAI)發表有關人工智能(AI)戰略的最終報告,指...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中美博弈未降溫,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周一(3月1日)在五角大樓主持新設立的中國工作組的首次會議,提供初步指導。 拜登上月訪問五角大樓時說,國防部成立了一...

中美科技角力持續,美國人工智能國家安全委員會(NSCAI)警告,未來10年中國有機會超越美國,成為AI創新中心;又批評中國盜取數據,建議美國的大學採取措施,防止敏感技術被中國軍方竊取。 中國外交部去...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上台前後,多次重申不與中國脫鉤,但《華爾街日報》報道指,拜登政府已啟動預計延綿數月的談判,部署與盟友一同向中國打科技戰,當中攻、與守兼備,包括明確的思路--不讓中國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