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搜尋結果 37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日前在新加坡公布了2020年「35歲以下創新者」亞太區名單,繼去年首度有香港代表入圍後,今年入圍的香港代表增至4名;香港為第2多入圍的地區,僅次新加坡。 港大及中大學者 研究範疇廣...

2019/12/05
35歲以下創新者 港4科學家入圍

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2018研究結果昨日出爐,香港15歲學生在閱讀及數學排名均由上屆第2位跌至第4位,科學則維持排第9位,但得分呈跌勢,三方面均落後於中國內地、新加坡及澳門。 港生近年在科...

2019/12/04
港生閱讀數學科學能力 遜中星澳門

政府近年大力推行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惟PISA研究結果顯示港生科學能力表現跌,有學者認為與文憑試新學制理科生人數減有關,也有中學校長認為結果反映學生對科學重視下降,值得關注。 除S...

2019/12/04
學者:科學表現跌 或涉理科生減少

「首先我要聲明:我係一個只信醫生,唔信乜嘢自然療法嘅人。」損友甲在損友吹水大會上誓神劈願:「但係近呢十年八載,似乎人人口邊都提到自然療法,起初我都嗤之以鼻,但係當自己親眼見到一啲自然療法出嚟嘅效果,又...

2019/11/08
無知定落後

科技應用於保險業發展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AXA安盛本月中於Microsoft香港數碼港辦公室舉辦首個健康數據創科黑客松「Hack For Health」,參加者運用數據及人工智能(AI)解決與健康...

2019/10/31
AI解決方案 保險業新元素

帶電子產品出街,最怕突然無電,畫面漆黑一片。 中文大學剛研發出輕便裝置,可回收日常走路時膝頭的動能成為電力,用家幾不費吹灰之力,已可支持智能手環無間斷運作,或撥出緊急求救電話。 據悉,已有商企接洽應用...

2019/10/30
走路變發電 穿戴設備添能量

押注人體發電潛力的科研近年湧現,只是普遍未臻成熟,電量太弱或器材太重。 器材太重 電量太弱 美國萊斯大學年中公布拖鞋加上石墨烯複合材料的設計,應用靜電背後的摩擦起電(Triboelectricity)...

2019/10/30
各地爭相科研 惟技術未成熟

到南極旅行不是夢!Airbnb近日推出南極科學考察之旅,實地調查南極是否存在微塑料污染,計劃招募5名義工免費遊南極4星期,毋須專業資格,只要有冒險精神及對環保有熱誠即可,有興趣的人可把握機會於10月8...

2019/10/01
Airbnb全球徵5人 免費遊南極1個月

昨天談及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原本貧窮落後,當地居民生活也曾深受迷信與謠言影響,不經思考、驗證,因盲目相信而做出行動,非常原始的部落思維。幸好有一群印度科學家來到該地,推動一場民眾科學運動,向着文明現代...

2019/09/27
煽惑

日本作家江本勝的《水知道答案》告訴我們:水,其實可以接收人類的意識。他曾經和美國超心理學家Dean Radin合作,進行有關遠距意念對水結晶影響的實驗。幾百名參與者和江本勝在日本一同禱告五分鐘,跨洋傳...

2019/09/26
相由心生

想不到,香港有人仍繼續散播死於警暴的亡靈傳說,以訛傳訛,幾乎要把每天非自然死亡者全加上神秘死因,卻沒有實質證據,從太子站到海上浮屍,再到墮樓身亡者,都可以是個陰謀。本來這就是很無稽之談,怎知卻能在社交...

2019/09/26
科學的態度

香港一直以國際級現代城市自居,想不到最近鬼神之說卻甚囂塵上,連記者也給迷惑了。一名記者朋友私信告訴我,他為了尋找太子站在「八三一」有否死人的證據,竟然找了位通靈師去到太子站通靈,我立刻搖頭歎息,身負彰...

2019/09/25
裝神弄鬼

近年香港聚焦創科發展,培育年輕人成為科技人才。李嘉誠基金會與中文大學、理工大學、科技大學及香港大學合辦《科技未來》活動,贊助12名大學生於10月6至10日前往澳洲悉尼及阿德萊德,訪問參觀當地創新科技發...

2019/09/25
科技未來 12大學生澳洲取經

集結中學生奇思妙想的聯校科學展,在本周一完結,當中中學生有不少原創設計及科創概念,例如取得計劃書第3名的「Let Me」,便是4位初中同學為視障人士去旅行設計的驗鈔機,作品已有公司洽商合作。而由中五同...

2019/08/29
中學生聯校科學展 科創設計聯繫生活

由沙田蘇浙公學4位中五學生設計的路路安「心」,是現場另一個特別的旅途作品,設計者老晋霆、黃義泓、曾樂瑤及周曉彤特別製作了一個模組,解釋他們的構思。 這個產品的概念是應用放在駕駛盤上的感應器,感應司機的...

2019/08/29
路路安「心」防止道路意外

亞馬遜森林大火已焚燒近一個月,令人憂慮,連荷里活影星里安納度狄卡比奧都在IG發文呼籲大眾關注。地球末日倒數中,宇宙會否有另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由英國BBC製作的《八大行星》將帶觀眾展開一趟太陽系之...

2019/08/27
BBC節目《八大行星》 尋找第二個地球

【本報訊】科大第9年舉辦百萬獎金創業大賽,而今年由研發可分析水果甜度的光譜感測器,及可檢測百種傳染病的快速診斷儀兩個團隊,奪得香港區金銀兩獎,除獲科學園科技企業家計劃贊助10萬元開展初創企業,9月亦會...

2019/07/30
科大水果感測器 創業賽奪冠

第30屆香港書展已在7月18日揭幕,今年主題是科幻及推理文學,相關名家作品相信不用多介紹。 開幕當日記者走訪多個書攤,挑選以下題材各異書籍,願諸君能從簡約舒適的排版設計中得到視覺享受之餘,也能從精神田...

2019/07/20
第30屆香港書展 以閱讀滋養心靈

最近天氣變化多端,時晴時雨,周末最好就是留在室內。香港科學館最近正舉辦「冬季冰運會」,參觀者可親身參與跳台滑雪、冰壺運動、花式滑冰和單板滑雪等運動項目,更可以認識這些運動背後的科學原理! 如果去年有觀...

12:44 2019/06/14
科學館辦「冬季冰運會」 任玩跳台滑雪、冰壺、花式滑冰!

有指學習STEM編寫程式的重要性,不下於學習語言及數學。不少中、小學校開始引入Scratch、mBot、Dash&Dot及Micro:bit等作為STEM編程工具,培養未來科技人才。科學園有香港初創賢...

10:00 2019/06/12
【創業兵團】初創研STEM平台 助教師授編程

美國能源部據報已經禁止其科學家和大多數承包商,參與中國和其他一些外國政府資助的人才招募計劃。此前,有美國科學家涉嫌在參與中國千人計劃上說謊被起訴。 《華爾街日報》報道說,從周一開始,能源部要求所有僱員...

10:09 2019/06/11
【中美貿易戰】美能源部下禁令 僱員不得參與中國人才資助計劃

《環境科學與技術》期刊近日刊登的最新研究指出,成人平均每年至少攝取5萬個塑膠微粒。研究又發現,如一年來只飲用樽裝水,可吞下13萬個塑膠微粒。研究人員指出,目前仍不確定塑膠粒會對健康構成甚麼危害,但就表...

18:26 2019/06/07
【外國研究】成人每年吸入5萬個膠粒 慣飲樽裝水1年吞13萬膠粒損健康

為配合「香港博物館節2019」,香港科學館 (Hong Kong Science Museum) 夥拍新加坡科學中心 (Science Centre Singapore) ,於下月6日舉辦只此一天的「...

12:24 2019/06/07
慌室派對登陸香港 7月6日鬼屋遊

講環保不止一條路,《進化島親子遊》帶觀眾跟着海洋生物學家Monty Halls一家四口到加拉巴哥群島,欣賞這個因達爾文《進化論》而聞名的太平洋小島的獨有動物,同時尋求保育環境的方法。 1835年,生物...

2019/05/29
《進化島親子遊》 童眼看保育

邵逸夫獎基金會今(21日)公布第16屆得獎名單,3個組別的得獎科學家分別為兩名美國學者和一名法國學者,其中獲得生命科學與醫學獎的美國女學者研究,為哺乳動物基因編輯工作奠定理論基礎。 今屆生命科學與醫學...

17:10 2019/05/21
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得主研發「DNA剪刀」技術 為基因編輯研究奠定基礎

英國《自然》雜誌15日指出,「嫦娥四號」團隊日前發現,在其著陸區的月壤物質中,橄欖石相對含量最高、低鈣輝石次之、僅含有很少量的高鈣輝石。研究相信,相關礦物組合或源於月幔的深部物質,並為月球岩漿海理論提...

13:56 2019/05/16
【探月創舉】嫦娥四號團隊證實 月球背面幔源物質含橄欖石

教育局近年大力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不少提供STEM教育的學校如雨後春筍般湧現。Cobo Academy亦在去年5月成立,創辦人Harris Chan直言創業契機是想實現夢想、挑戰自...

18:17 2019/05/10
IT爸創STEM學校 教學以樂趣行先(短片)

早前一張黑洞照片,引起大眾關注,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仍屬皮毛,甚至對自己居住之處亦所知不多。 由韋史密夫(Will Smith)主持的紀錄片《非凡地球》(One Strange Rock),將透過8位美國...

2019/05/08
《黑天鵝》導演監製 太空人眼中的《非凡地球》

【本報訊】聯合國轄下科學組織發表評估報告指,包括動物和植物在內的全球100萬種生物正瀕臨滅絕,主因人類盲目追求經濟增長,高速破壞生態環境;組織呼籲全球政商界既得利益者拯救地球生態。 發表報告的組織為生...

2019/05/08
百萬物種瀕滅絕 聯國籲拯救生態

科技改變生活,更可為病人帶來曙光。美國加州大學團隊研發出最新腦部機器的接口,可以將腦部訊息轉化為語音,可為中風或其他失去語言能力的病人帶來希望,讓他們表達心中所想。 科學家在一批志願者的腦部植入電極,...

17:30 2019/04/26
神經解碼轉成語音 中風患者或可再次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