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37 個
土地大辯論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土地房屋問題,是香港多年來的深層次矛盾。特首李家超今天將出台其首份施政報告,各方關注,在土地房屋問題上,李家超將交出怎樣的功課?回顧過去4位特首,在這問題上,可謂各有招數。 林鄭建置業階梯 設過渡性...
【本報訊】政府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32公頃用地建屋,城規會改劃諮詢期間接獲多達6,791份意見,逾9成屬於反對收回,大多數來自高球界及鄉事派,但前規劃署署長凌嘉勤、公屋聯會則支持。 高球界鄉事派反對 ...
本港住宅短缺、樓價高企,港府昨日表示,粉嶺高爾夫球場建屋項目有合理基礎,發展心意並沒有改變,為環諮會月中拍板「暫緩決定」是否通過環評報告以來,最明確的表態。雖然4年前的「土地大辯論」有民意背書局部收回...
屬於幾年前「土地大辯論」焦點之一的粉嶺高爾夫球場,政府原本決定劃出32公頃部份收回建公屋,計劃在環境諮詢委員會審議環評報告再起波折。環諮會曾在今月8日開會討論未有結果,雖然今日由早上9時進行10小時「...
環境諮詢委員會上周討論高球場相關環評報告未有結果,估計今日再續,該計劃近日再度引發社會討論,唐榮翻看了2018年10及12月兩份公眾意見分析,意見數以萬計。 中大民調 逾60%受訪者支持 香港中文...
特首李家超上任後出席首場立法會答問會,宣布設立4個小組處理土地房屋、扶貧等,由司長和副司長主持;並要求在上任100日內,小組針對加快興建公營房屋提交初步工作建議。 李家超形容,目標要帶給市民一個執行...
候任特首李家超將於下月上任,中央正式任命「李班子」主要官員,當中發展局兩大「覓地主將」,包括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常秘甯漢豪均再「升一級」,前者升任副財政司司長,後者則繼任發展局局長,再加上現任建築署署長...
2017及18年間進行的「土地大辯論」,當中備受爭議的粉嶺高爾夫球場,劃出粉錦公路以東32公頃用地建公營房屋,最新公布將以地積比7倍發展,提供約1.2萬伙,規模較水泉澳邨更大,料2029年入伙。 整...
搬遷葵涌貨櫃碼頭為「土地大辯論」概念性選項之一,而重置地點屬關鍵,目前長洲南及龍鼓灘填海區成為熱門選址。惟前土地小組成員擔心,龍鼓灘建貨櫃碼頭跟原有規劃不相符。 佔地280公頃的葵涌貨櫃碼頭,近年不...
政府銳意發展新界北,從而衍生出多項相關措施或計劃。市場有消息透露,本周公布的《施政報告》將會降低新界的多幅俗稱「阿公地」的「祖堂地」的出售門檻,這究竟會釋出多少土地可供建屋?「祖堂地」定義是什麼?實施...
搬遷葵涌貨櫃碼頭為「土地大辯論」概念性選項之一,而重置地點屬關鍵,目前長洲南及龍鼓灘填海區成為熱門選址。惟前土地小組成員擔心,龍鼓灘建貨櫃碼頭跟原有規劃不相符。 佔地280公頃的葵涌貨櫃碼頭,近年不...
解決樓價高企,先要解決土地不足問題,填海造地時間長「遠水難救近火」,政府惟有先向新界埋手,一方面加快規劃大型項目,另一方面鼓勵發展商參與土地共享,兩路攻勢釋出新界土地潛力。 本港樓價高企,根源土...
政府由新界入手增加土地供應,發展局提交土地供應策略周年報告,透露新界北規劃,須考慮策略性邊境位置,為產業提供經濟用地,以把握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機遇;另地產建設商會將於本周五(24日),開會討論中央會見發...
隨着政府上調未來土地需求,加深公眾對於土地短缺的認知,為政府增加土地供應「鋪路」,除了增加明日大嶼上馬的理據外,並進一步擴大新界北發展規劃。 土地短缺的局面已經是燃眉之急 政府進一步上調土地缺...
土地短缺加劇,據了解,政府即將更新的《香港2030》規劃策略研究,會因應人均居住面積提升等因素,調升土地需求,未來30年土地短缺將增加接近3,000公頃水平,較原先估算1,200公頃倍增,加重政府覓地...
隨着政府上調未來土地需求,加深公眾對於土地短缺的認知,為政府增加土地供應「鋪路」,除了增加明日大嶼上馬的理據外,並進一步擴大新界北發展規劃。 今屆政府上任之初大搞「土地大辯論」,用意是說服社會、公眾...
土地短缺加劇,據了解,政府即將更新的《香港2030》規劃策略研究,會因應人均居住面積提升等因素,調升土地需求,未來30年土地短缺將增加接近3,000公頃水平,較原先估算1,200公頃倍增,加重政府覓地...
增加土地供應繼續成為「口水戰」,郊野公園、貨櫃碼頭之後,下一個會否重提填平船灣淡水湖? 填船灣淡水湖建議 支持度低 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質疑郊野公園邊陲地建屋開發時間長,屬於「遠水」...
土地供應問題長期困擾本港,按團結香港基金最新報告推算,未來30年香港需要至少9,000公頃土地,惟按政府目前規劃,即使「明日大嶼願景」如期落實,洪水橋、古洞北/粉嶺北等新發展區進展順利,最多只能提供約...
面對建制派、梁營中人連日來向港府施壓覓地,特首林鄭月娥亦接招回應。除了港府日前公布未來5年加快覓地,林鄭昨晚於社交專頁公布將多管齊下開闢土地,增加短中長期土地供應。 「多管齊下開闢土地」 有政界中...
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又大談覓地,稱大如郊野公園、小如休息空間,都會遇到市民反對。又說土地供應很多時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稱每屆政府有不同策略。 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的爭論因前特首梁振英的言論再起,如...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近日發表疑似參選特首的土地政綱,倡發展郊野公園邊陲。特首林鄭月娥隔空還擊,強調本屆政府是長遠謀劃,「只將單幅土地的用途改變,最終仍缺地」。 暗指CY任內未做好? 林鄭昨出席行政...
本港土地及房屋供應持續緊張,基層市民排公屋「上樓」輪候時間長達5.8年,再創22年新高。公樓私樓供應不足,本港年輕人十居其九慘變成「無殼蝸牛」。 為解決土地供應問題,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新民黨議員葉劉...
疫情嚴峻,環球經濟失速,在此艱難時刻,本報開闢大視野一欄,每周一將安排各行各業的頂尖高手,以署名文章形式,分享他們的大視野,今次是地政總署前署長劉勵超。 新冠肺炎揮之不去、美國步步封殺中國和抵制香港...
處理公眾對官商勾結的疑慮,是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最大挑戰。政府為此特別成立顧問小組,名單上無地產商色彩濃厚的人物,多為退休高官或者學者,而主席則為「公職王」黃友嘉。 在2018年政府舉行的土地大辯論之中...
元朗橫洲第二、三期發展時間表曝光,項目可提供1.3萬伙供應,但需要多達14年時間才能落成,反映發展棕地受到不同挑戰,政府應加大決心及力度推行,從速釋放土地供應。 棕地獲最大社會共識,多達8至9成...
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大規模收地,引用《收回土地條例》的三招,又在土地共享的細節「加辣」,顯示政府很想取回土地供應的主導權。 施政報告內的土地供應措施不少,而且很多是針對短中期供應的措施,但始終房屋發展是...
10月中出台的施政報告,土地房屋是重點。民建聯力推用《收回土地條例》,徵收土地建公營房屋,近日中方官媒、港府官員等都表態支持,收地建屋已如箭在弦。 今次修例風波,中方和港府都認為,背後亦反映深層次社...
施政報告即將來臨,經過持續多月的社會爭議事件,政府在房屋土地政策上會否有大膽措施推出,包括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大規模收地建屋,以解決「深層次矛盾」? 修訂《逃犯條例》引起的社會風波持續多月尚未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