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 下頁

搜尋結果 600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疫 至12月31日 前本港不少藥房都擠滿內地旅客,但不只疫情時沒有遊客,就算疫後通關也是此情不再。再加上日本連鎖藥房登陸香港,本地行業的競爭也變得更大。根據企業分析公司Arizton 的研究顯示,全球...

14:25 2023/12/04
【綫上綫下】藥粧市場競爭烈 屈臣氏藉差異化跑贏對手

現年69歲的肥媽(Maria Cordero)兒孫滿堂,不時在社交平台傳授烹飪及生活心得。近日她拍片教用童子尿處理嬰兒奶癬問題,引起網民熱議。皮膚科專科醫生胡惠福向TOPick表示,暫無充分醫學實據證...

13:20 2023/12/04
小兒濕疹丨肥媽教用童子尿搽面醫BB奶癬 醫生拆解迷思:易引發細菌感染【附正確預防處理方法】

有些人對名醫有種莫名的膜拜,當然,我也認識一些因為醫術高明而變得有名氣的西醫和中醫。但這裏想探討的是:「名醫必定是良醫」這個假設,有沒有問題? 較為認識中西醫學界的,會知道名氣不一定與醫術和醫德成正比...

2023/12/04
名醫不等如良醫

養和醫院耗資逾70億元興建的質子治療中心正式開幕,是全港首間質子治療中心,每年料為400至600名癌症病人,可精準鎖定目標殲滅癌細胞,減少對鄰近正常組織的傷害,而質子治療費用平均為傳統放射治療2倍。院...

00:00 2023/12/02
【癌症治療】養和質子治療中心正式開幕 每年可醫逾400癌病患

養和質子治療中心自7月底初步投入服務,至今已治療約40名年介7至88歲的癌症病人,個案涉多種癌症,包括26宗乳癌、6宗兒童醫院轉介兒童癌症個案等。本港首名接受質子治療的癌症病人為一名逾65歲女士,她年...

00:00 2023/12/02
【癌症治療】 至今40癌患者接受質子治療 養和:挖30米花崗岩工程複雜

訪問美國兒科醫生王玉珍妙不可言。她落落大方承認有ADHD(專注力失調及過動症),說話佻皮跳脫,有時要像拼圖般把它組合,從雜亂中成章。她做過工廠賣過點心到紗廠打過紗綫,35歲才入讀醫學院,別人看來人生迂...

13:54 2023/12/01
非常醫生|治療ADHD醫生發現自己竟是ADHD 曾輟學做工廠賣點心35歲考入醫學院

明愛醫院一名79歲眼科男病人,本周二(28日)轉往深切治療部期間,使用的氧氣樽氣閥未有開啟,病人其後病情惡化死亡。有醫生指出,較難評論上述失誤是否導致病人死亡的主因,但認為病況惡化中的病人失去其中一樣...

11:55 2023/12/01
【醫療事故】氧氣樽氣閥未開病人其後亡 資深醫生指難定死因病人組織斥不可接受

早前的施政報告宣布香港將建立「第一層審批」藥物註冊機構,不僅計劃來年籌備辦公室,不久後更迅速以觀察員身份加入「國際醫藥法規協調會議」,邁出實現獨立藥物評估、完善藥品商業化的第一步。 香港擁有自身獨立的...

2023/12/01
港版藥監局籌備 招商引資增競爭力

明愛醫院周二(28日)發生醫療事故,一名79歲眼科男病人住院期間疑急性腸阻塞,致血氧飽和度下降,醫護將他運送往深切治療部的5分鐘期間,未有開啟氧氣樽氣閥,病人同日離世。醫管局稱,對事件感難過,已與家屬...

2023/12/01
明愛氧氣樽無開氣閥 病人搶救亡

明愛醫院周二發生醫療事故,一名79歲眼科男病人,懷因急性腸阻塞現血氧飽和度下降情況,需轉往深切治療部治療,惟運送期間氧氣樽氣閥未有開啟5分鐘,病人同日中午離世。醫管局今午見記者時稱,對事件感到難過,已...

17:43 2023/11/30
【醫療事故】醫管局指現階段不評對錯 涉事醫護照常上班

全球人口高齡化趨勢持續,加上近年來運動風氣興盛,意外性創傷大幅增加,骨科醫療需求逐年攀升。而且骨科人手緊拙的問題,亦並非新鮮事,醫護工作百上加斤,只會導致惡性循環。為緩解醫療壓力,近年不少機構都選擇引...

10:00 2023/11/30
【醫療科技】美醫療設備製造商藉科技技術 解骨科醫療痛點兼減手術風險

年輕時,可以揀自己喜歡的生活,退休後想繼續有得揀,及早規劃非常重要。政府早年推出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俗稱扣稅年金,QDAP),提供稅務優惠,吸引市民趁後生儲蓄,為退休開支做好準備。假如有市民想在退休後...

08:00 2023/11/30
【扣稅年金2023】退休後關鍵20年 比較扣稅年金 保證回報相差32%

警方拘捕2名女子涉嫌假冒醫生為顧客注射肉毒桿菌,兩人除「無牌行醫」,還涉「管有第一部毒物」及行使虛假文書等罪行。警方搜查涉案旺角美容中心檢獲大批botox藥物、抗生素、美容針、激光機及其他需註冊醫生處...

2023/11/30
涉冒醫生注射肉毒桿菌 警拘2女

胃癌是本港十大癌症殺手之一。近日,內地一名55歲男子腹瀉持續一個月,遂前往醫院檢查,結果竟查出有5處癌病變。醫生警告,消化道癌症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最新影片推介:據《新浪新聞》報道,浙江一名55歲蘇姓...

17:14 2023/11/29
癌症殺手|男子因喜愛食1物 連續腹瀉1個月檢查驚見5處癌病變

神經系統包括大腦與脊髓的中央神經系統,及脊骨以外與軀體頭面四肢聯繫的外周神經系統。中央與外周神經系統病變皆可引致痛感,或各自慢性疾病亦可牽連整個神經系統。以下將會略多說外周神經系統病變,及分享為何同為...

2023/11/29
淺談外周神經病變

訪問美國兒科醫生王玉珍妙不可言。她落落大方承認有ADHD(專注力失調及過動症),說話佻皮跳脫,有時要像拼圖般把它組合,從雜亂中成章。 她做過工廠賣過點心到紗廠打過紗綫,35歲才入讀醫學院,別人看來人生...

2023/11/29
由工廠車衫賣點心 35歲讀醫 患ADHD兒科醫生 曲折不平凡人生路

歸創通橋(02190)主要從事提供涵蓋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及神經血管介入器械的產品組合解決方案,並已建立針對神經血管和外周血管疾病介入醫療器械的發現、開發、製造及商業化的一體化平台。集團擁有28款國內產品...

2023/11/29
歸創通橋 上望13.2元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其中一種可影響全身多個組織機能的血液科腫瘤,患者需透過不同治療,與病情作「長期抗爭」,目標是病情得以緩解,並預防復發。在漫長的抗病路途中,同路人...

00:00 2023/11/29
骨髓瘤|多發性骨髓瘤病友組織主辦工作坊 運動與疾病治療資訊兼備

近期內地兒童患肺炎數量激增,以北京兒童醫院為例,內科日均接診患者超7000人,遠超醫院承載能力。官媒《北京日報》發文稱,「兒科醫生荒」由三原因導致,分別是兒科專業從醫學院本科專業目錄剔除,兒科醫生需要...

12:20 2023/11/28
內地兒童肺炎就診量大增 官媒解釋3原因致「兒科醫生荒」

法國近日發生一宗醫療事故,一名乳癌女患者於當地一間醫院接受放射性治療(俗稱「電療」),惟在進行了25次治療之後,才發現醫生「醫錯乳房」,竟錯把其健康的乳房標記成患處。最新影片推介:根據《法國電視三台》...

11:19 2023/11/28
醫療事故|乳癌女患者接受25次電療 驚悉醫錯健康乳房恐增放射線誘發癌症風險

巴西一名33歲醫生兼健美運動員,9月宣布與女友訂婚,未料日前卻傳出噩耗,他因肝臟腺瘤引起出血,導致心臟驟停,於11月19日在當地一間醫院去世。最新影片:根據《太陽報》報道,33歲的魯道夫(Rodolf...

11:56 2023/11/27
肝腺瘤丨與女友訂婚2個月後迎噩耗 33歲醫生肝出血心臟驟停亡

打工仔總認為退休必然代表脫離工作的束綁,從此過上自由、美好生活。事實上,除非能夠制定一個周全可靠的計畫來享受新時光,否則退休後的生活可能會無所事事,失去目標,充滿無聊、焦慮甚至抑鬱。已退休26年的前市...

21:45 2023/11/25
退休後容易陷入抑鬱 酗酒或染毒癮 老年生活充實兩大方法

內地近日大規模爆發「支原體肺炎」,各地兒科醫院逼爆,前線醫護人員壓力大增。河南省一位媽媽分享片段,指丈夫是一名兒科醫生,為了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女兒,他下班回家後獨自在露台吃飯,畫面令人心酸。最新影片:根...

16:29 2023/11/25
肺炎支原體︱病毒肆虐兒科醫生爸爸憂傳染女兒 獨自坐露台食飯畫面惹心酸

梁慧恩(Viann)曾因主持巴士上的Roadshow節目走紅,之後在亞視擔任節目主持,參演過多部電影,還出過唱片、寫專欄、出書,是全能藝人。不過婚後她淡出娛圈,蟄伏逾10年的她,近日開設個人Youtu...

14:52 2023/11/25
Roadshow主持︱梁慧恩全職湊女淡出幕前10年 自爆曾患產後抑鬱住過精神科病房【附產後抑鬱症狀】

內地進入冬季呼吸道疾病高發期,感染個案呈低齡化趨勢,多地兒科醫院人滿為患。由於兒童住院需求集中爆發,醫院床位持續緊張,普通病房更是一床難求。內媒第一財經報道,近期呼吸道感染病例大部分為肺炎支原體感染,...

14:19 2023/11/25
內地呼吸道疾病呈低齡化趨勢 兒科醫院普通病房一床難求

續上期提及外來人才在港置業的房貸配套,現時外來人才享有的按揭息率與港人一致,實際年息主要低至4.125厘。有不少人問外來人才可申請9成按揭嗎? 答案是可以的,外來人才來港若持有香港身份證,即使並未屬於...

09:15 2023/11/25
外來人才按揭配套可與港人看齊 (下)

世界各地的醫療保健機構每年均會進行大量身體檢查。據《美國醫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一項研究估計,單計美國,當地每年進行40億至50億次顯影、實驗室檢測和其他...

16:45 2023/11/24
半數體檢沒有醫學必要 專家:反造成身心傷害及財政壓力

筆者最近看了城中熱話的電影《白日之下》,這套電影引起社會極大的迴響,故事講述一些發生在殘疾院舍的故事,當中反映出弱勢社群不幸的一面,或許殘疾人士沒有精神能力對不幸事情作出反抗,或許因為缺乏家人關心和照...

10:54 2023/11/24
精神健康︱《白日之下》 的人生課堂 精神科醫生:每個人都有責任幫助弱勢社群

自願醫保(VHIS)是獲政府認可的醫療保險,投保人更享扣稅優惠(註1),推出以來一直深受歡迎,保單數目已突破100萬。然而,市場上的自願醫保計劃超過百款,大家選擇時難免眼花撩亂,為方便讀者比較,10L...

10:04 2023/11/23
【自願醫保比較】小朋友保費$1,291起 善用自付費計劃減保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