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 下頁

搜尋結果 600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不少人都會每年定期做身體檢查Body Check,希望預防勝於治療;亦有部份市民因需要接種疫苗而進行體檢。在挑選身體檢查套餐時,應考慮甚麼事項?是否檢查項目越多越好、越貴越有效?未買保險就進行身體檢查...

今日 08:00
【身體檢查2023】Body Check項目愈多愈好?體檢套餐價錢比較 一千元有找

人工智能(AI)技術愈趨發達,不少專家冀將AI引入醫學界,協助診斷及提升診治水平。 有澳洲研究員早前研究開發AI軟件,評估與心臟病及死亡風險有莫大關係的「腹主動脈鈣化」(Abdominal Aort...

今日
腹主動脈鈣化 AI軟件助加快診症

腸胃科名醫唐琼雄(Daniel)與太太Stella日前(21日)舉行結婚25周年銀婚紀念晚宴,三位公子:大仔Dickson、二仔Darren和細仔Damon一家五口齊齊亮相。正在英國唸中學的二公子Da...

18:38 2023/09/27
名醫唐琼雄銀婚獲何超欣祝賀 感謝太太如星星陪度低潮

進食時切忌太過心急,否則容易發生意外!深圳一名女子近日在喝粥時就因一時心急,不慎誤將排骨一同吞下肚,結果導致排骨卡在食道入口,更刺破食道引起黏膜出血。最後醫生透過內視鏡的幫助下,耗時40分鐘為女子取出...

18:33 2023/09/27
【鯁喉意外】女子食粥太過心急 誤吞排骨卡住食道致出血

臨近中秋,月餅是必不可少的應節食物,但要小心食用份量,因月餅3個成分可導致身體發炎!最新影片:由台灣專業醫師團隊建立的Facebook健康專頁「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日前發文,表示中秋節一定會吃的月...

14:26 2023/09/27
【中秋月餅】月餅3個成分暗藏地雷易致身體發炎 醫生教2招減輕負擔

2015年的台灣八仙樂園「塵爆」意外,由於死傷者眾多,當年轟動全城。8年光景過去,其中一名嚴重燒傷者江天豪亦已重啟人生,不但逐漸康復,更創業娶妻。而婚禮當日,當年的主診醫生與他結為好友,並擔任伴郎,更...

14:01 2023/09/27
【生命鬥士】八仙塵爆燒傷者成功逆轉人生 醫生守諾做伴郎:永遠是兄弟

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日前發生一宗意外事故。一名女乘客癱坐在座位上,到落機時仍沒有反應,並失去呼吸,經緊急救援後最終不治。英航證實相關消息,並表示女乘客應死於心臟病發。最新影片:根...

18:25 2023/09/26
【飛行意外】73歲女乘客搭英航客機疑似熟睡 落機仍叫不醒驚揭已身亡

醫管局本月及下月分別在瑪嘉烈醫院及屯門醫院推出「中西醫協作- 癌症治療先導項目」,為正在接受化療及或電療的病人提供針灸服務,以預防因治療而引發的常見副作用,計劃屬自願性質,中醫診療每次120元。醫管局...

17:51 2023/09/26
【癌症治療】瑪嘉烈及屯門醫院推中西醫協作治療癌症 透過針灸舒緩治療副作用

相信許多有意控制體重的人士,都會刻意不吃晚餐,或只吃清淡的食物。但台灣有醫生近日就引述了項研究,指出一天無論何時吃大餐,其實根本並不重要。最新影片:台灣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近日在Facebook上發文分享...

16:34 2023/09/26
【減肥大作戰】「晚上食大餐」仍然可以瘦 醫生揭最新研究驚人結果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及中大醫學院,各自獲李嘉誠捐贈3,000萬元,共同推動AI教育在本港普及化。港大醫學院感謝李嘉誠先生捐贈港幣3,000萬元,共同推動AI教育在本港普及化,並透過AI在教學上的創新應...

15:57 2023/09/26
【慷慨解囊】李嘉誠向兩大醫學院各捐3000萬 提升AI教研引領創新治療

在香港讀醫科都是尖子,但懸壺濟世不能只看學歷,個性是否適合也十分重要。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曹忠豪大學時期本選修管理,之後投入化學懷抱,最終心繫醫學,千迴百轉眾裏尋它,他覺得很值得,做自己喜歡的事,人較成...

13:12 2023/09/26
【非常醫生】難忘病人拆信中毒昏迷送ICU 曹忠豪醫生抽絲剝繭查出炭疽菌真身

科技大學日前舉行榮譽大學院士頒授典禮,向6名傑出人士頒授榮譽大學院士,包括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鄭志剛及「牛下女車神」李慧詩,讚揚6人的成就、對社會貢獻及對科大支持。 另4人亦獲表揚 科大指鄭志剛是新...

2023/09/26
鄭志剛李慧詩  科大頒榮譽院士

政府已在「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下,與醫管局制定雙向轉介機制,家庭醫生若評估參與者有臨床需要,如病情欠佳或出現併發症,可按指引安排其到醫管局指定的內科專科門診接受屬一次性質的內科專科諮詢,經專科醫...

2023/09/26
雙向轉介控病情 發展空間大

醫務衞生局昨公布「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將在11月中推出,為期3年,45歲或以上且未有已知糖尿病或高血壓病歷的香港居民,可在「共付」模式下獲政府資助在私營醫療市場接受篩查及治療。當局新公布的篩查及...

2023/09/26
慢病共治11月推 3年篩查20萬人

電燈令我們可以擺脫晝夜的束縛,讓大家在本來沒有光綫的夜晚,也可以得到燈光的照射,繼續工作或玩樂,於是衍生出一批「貓頭鷹族」。他們喜歡在晚間活動,甚至愈夜愈精神,日光日白時則寧願睡覺。但這種日夜顛倒的生...

2023/09/26
做隻「貓頭鷹」 原來好傷身?

台灣組合S.H.E成員Selina(任家萱)在本月初喜獲麟兒,她表示等不到胎動就提前入院,透過注射催生針再自然分娩,但兒子剛出生時一度肺積水,需要住保溫箱外還要插喉等,雖然兒子事後無恙,但新手媽媽的她...

2023/09/26
S.H.E成員任家萱 兒子患新生兒肺積水 兒科醫生解釋此症箇中因由

00:10 今日市况09:05 01801 信達生物10:40 00700 騰訊11:07 03933 聯邦制藥15:31 01415 高偉電子15:43 00981 中芯國際16:05 00941 ...

19:15 2023/09/25
【青姐話】多事之秋 好淡隻揪

心臟病是常見的致命殺手。台灣一名醫生早前突感胸痛、胸悶,左肩和下巴出現酸痛,他意識到可能是心肌梗塞,趕緊報警求助,送院檢查後發現一條血管幾乎100%阻塞,所幸及時治療,成功保住性命。最新影片:台灣急診...

12:07 2023/09/25
【心肌梗塞】男子心口翳左肩痛急求醫 揭心肌梗塞血管阻塞近100%

英國國民保健服務(NHS)數據顯示,英格蘭地區上年度(截至每年4月初)有2,534萬人次到急症室求診,按年增近百萬人或4%,輪候時間超過12小時的患者更急增8成。 英國公營醫療系統長期受壓,再加上醫...

2023/09/23
英急症室求診增4% 輪候逾12小時者飈8成

近日,有港女於網上發文分享,指自己過去4年疑因讀大學的學業壓力,證實患上焦慮抑鬱症。經過精神科藥物治療及心理專家咨詢後,目前病情已穩定可停藥。而她強調,自己是靠一個關鍵令病情得以好轉。最新影片推介:有...

18:00 2023/09/22
【情緒病】港女焦慮抑鬱苦纏4年 曾咬到10指流血欲跳樓輕生分享1康復關鍵

英國公營醫療系統長期受壓,再加上國民保健服務(NHS)醫護罷工,加劇患者對急症室服務的需求。NHS數據顯示,英格蘭2022至2023年度有2,534萬人次到急症室求診,按年增加近百萬人,輪候時間超過1...

16:00 2023/09/22
英急症室去年多百萬患者求診 NHS醫護罷工加劇需求

即使美國利率快見頂,高利率環境仍要持續一段時間。在這個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愈來愈少人對自身財務狀況有信心,即使是百萬富翁亦無安全感。然而,富人們自有一套財務措施來改善他們的長遠福祉。本文分享富裕人...

08:30 2023/09/22
【理財加油站】百萬富豪3個必學理財習慣 跌市中自救必學

醫管局今年推行「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醫管局主席范鴻齡透露,將安排本地西醫及中醫到內地醫院短期實習,讓交流變為雙向;同時局方也計劃大灣區醫院購買服務,惟認為需先落實醫療數據「過河」。 「大灣區醫...

2023/09/22
擬安排中西醫 內地醫院短期實習

公立醫院醫護流失率稍為回落,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昨出席醫管局大會後會見傳媒,指截至7月底,過去12個月全職醫生及護士的流失率為6.9%及10.3%,分別較4月底輕微下降0.2及0.6個百分點,醫護人手也錄...

2023/09/22
醫局流失率放緩 醫護錄淨增長

近日,馬來西亞發生一宗悲劇,一名男子因呼吸困難暈倒,醫生隨即為他施行心肺復甦法(CPR)搶救,最終成功保住性命,惟一直留守兒子身邊的媽媽卻突然心臟病發,最終搶救不治。最新影片推介:馬來西亞醫生Syaz...

18:51 2023/09/21
【猝死危機】兒子呼吸困難暈倒送院急救成功 媽媽卻突心臟病發倒地亡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今(21日)在記者會中表示,自4月份推環球搶人才計畫後截止昨日共取錄130位非本地培訓醫生,主要來自英國及澳洲,亦有來自馬來西亞、紐西蘭、荷蘭及愛爾蘭等地,其中80人已簽同意聘書,有1...

18:27 2023/09/21
【醫管局】醫護流失率輕微下跌 已聘80名海外醫生

科技日益進步,人工智能可惠及人類的福祉難以想像之大。美國一名4歲小孩飽受疼痛折磨3年,其間訪尋名醫均找不到原因,在極其無助的情況下,其母親把他的一切狀況資料都輸入ChatGPT,最終得出了一個答案而對...

18:12 2023/09/21
【人工智能】兒子病魔折磨3年尋17名醫生不果 母親無奈求助ChatGPT成功診斷

都市人生活繁忙,胃痛胃病十分普遍。台灣有醫生分享病例,指有一名43歲男性工程師因工作壓力大,長期有胃潰瘍困擾,食藥後有改善卻總是復發。其後病人在醫生建議下多食一類食物,再配合治療,病況終迎來好轉。最新...

17:52 2023/09/21
【胃潰瘍】長期胃潰瘍一年照3次胃鏡 43歲工程師配合治療轉吃1種食物病情好轉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容易對身體健康造成很大影響。台灣有一名40歲男子因「瞓捩頸」求醫,惟吃了藥後不但無好轉,症狀還愈來愈嚴重。結果醫生檢查發現,其血管大小是正常人的一半,且已經有點硬化。但因男子持續受到...

17:10 2023/09/21
【肩頸痠痛】男子瞓捩頸無好轉檢查竟發現「小中風」 醫生警告:1情況要放鬆

為配合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發展,醫務衞生局今日(21日)宣布,由10月6日起,只容許已加入《基層醫療指南》的醫生參與政府資助的多項基層醫療健康計劃,包括長者醫療券計劃、大腸癌篩查計劃和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

16:37 2023/09/21
【基層醫療】10.6起限列《基層醫療指南》醫生參與計劃 設兩個月寬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