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80 個
創新科技署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由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張立領導的合作研究團隊發明了一種具有三維(3D)可變形能力的鐵磁性有機矽彈性體,進一步拓展可變形軟材料在工程領域的應用,例如塑造更靈活的軟體機械人。有關研究成果已於國際著...
【本報訊】港府為搶人才而設的「人才服務窗口」綫上平台,昨日開始投入運作,新設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亦同步接受申請。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有十足信心能在未來3年達到搶人才指標。 綫上平台 提供一站式...
創新科技署今日(28日)宣布,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優化措施,包括撤銷聘用本地僱員的要求、延長配額有效期至2年及擴展至更多新興科技範疇,並在創新科技署署長認為有需要時增添新範疇,以切合本港創新科技發...
香港浸會大學領導一項前瞻性藝術科技項目「未來影院系統」,獲政府創新科技署轄下「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撥款3,540萬元,新系統盼讓使用者在新一代沉浸式影院環境下,以虛擬方式體驗歷史、文化和娛樂;此為該計...
本港大力推動創科及產業升級,政府2016年11月推出科技券計劃資助本地企業及機構提升生產力及升級轉型等。新一份審計報告批評,計劃處理申請緩慢,有28%的申請到審批完成平均相隔接近一年;另外,負責督導及...
港府於2016年推出「科技券」,支援本地企業及機構使用科技服務和方案,提高生產力或將業務流程升級轉型。審計報告指出,截至2021年12月31日, 在該12922宗申請中,有9 076宗已獲科技券計劃委...
行政長官李家超任內首份施政報告,為香港未來發展謀劃出清晰和具前瞻性的藍圖,備受社會各界好評。施政報告推出一系列新措施,着力推動本港「再工業化」進程、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及引進重點龍頭企業,正好積極回應...
中耳炎是常見的小兒感染,不少兒童因此出現中耳積水,嚴重更要使用中耳導管置入手術治療,但卻容易令耳朵產生的分泌物會形成菌膜,阻塞導管,甚至造成反覆感染。中文大學跨學科研究團隊合作,研發「磁控螺旋微機械人...
創科力量,夢想啟航!香港科學園現正舉行「創新科技嘉年華2022」,香港浸會大學在場內設置展館,展示藝術科技、太空探索相關計劃,以及其他科學前沿領域的卓越成就。 神舟護航椅 肩負重要設計 國家首次在...
創新科技署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舉辦「科技券攻略日」,推出全新採購平台,為本地企業及機構提供一個公開透明的報價系統。 集合逾200間服務供應商 為了改善「科技券」資助申請流程及解決中小企在尋找服務...
一周過去,大家迎接周末的同時亦可回顧一下本周的重點科技新聞! 【香港創科】創新科技嘉年華月底舉行 同場設航天展覽 港府近年視創科為發展目標,積極以不同方式推動本土科研發展。創新科技...
國家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航天「載荷專家」,港府今日(6日)啟動初選程序,招募網頁列明不接受申請人以個人身份自薦,現時須於本地大學、機構或企業從事研究或其他工作,但同時認可其本地及非本地學歷及工作經驗。報...
國家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航天「載荷專家」,港府今日(6日)啟動初選程序,主要從本港11間大學、政府5間研究中心、香港科學園和數碼港園區內科研機構或企業等進行招募。香港大學及科技大學均鼓勵校內研究人員報名...
港府近年視創科為重點發展目標,積極以不同方式推動本土科研發展。 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指出,若要令本港科研發展得更蓬勃,必須從教育入手,甚至務求從小做起,讓年輕人可以提早打好數碼基礎,從而培育更多相關...
港府近年視創科為發展目標,積極以不同方式推動本土科研發展。創新科技署今(5日)宣布,將於本月22日至30日以實體及虛擬並行的形式,舉行「創新科技嘉年華2022」 。屆時將有37個活動夥伴,於實體展覽展...
創新科技署今日(22日)表示,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因曾與初步確診新冠肺炎人士接觸,正按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指引進行家居檢疫。 潘婷婷有定期進行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測試,今日亦曾進行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測試,結...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本屆政府會突破傳統思維,以前所未有的「香港速度」,加速推進港深創科園的建設,盡早讓港深創科園投入服務。又強調政府會以多管齊下的方式,豐富創科人才庫。 孫東今在一個論壇上...
Moodie.ai由前年開始研發,至今產品現世已歷兩年,已有3間大學及10多間中小學正申請付費使用。令人意外的是,研發系統的德立數據有限公司原是一間市場推廣公司,在時代洪流推動下,行政總裁梁泰然終下定...
1993年在美國讀完博士,葉玉如回到了香港,打算繼續科研。那時,香港科技大學都也是剛剛成立2年,做「開荒牛」並不容易。不過,葉玉如回憶說,當時她的想法很簡單,「香港是我的家,我的根在這裏。」 現時是...
2022年創新科技獎學金結果出爐,25位來自6間院校的大學本科生獲頒獎學金,他們分別就讀醫科、生物科學、航空工程學等學科,將可參加海外或內地暫讀計劃等項目。 創新科技署、滙豐及香港青年協會合辦的「創...
香港科技大學研發一種新型水凝膠「氣味控制水凝膠(MOC水凝膠)」,能有效控制渠務及沖廁系統的氣味及細菌,近日研發新配方「AMGel」,更可殺滅沖廁系統中的細菌及病毒,包括新冠病毒Omicron變種株,...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會長史立德認為,新一屆政府設立「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反映其認同香港工業的價值,惟希望能進一步釐清工業政策在執行上的協調和分工機制,確保「再工業化」發展能有效地推進。 廠...
下屆政府着重強化管治,如何檢討公務員系統令人關注。不過,候任特首李家超未上場,本屆政府已計劃將4個年內出缺的高層公務員職位,開放招聘。 4個職位分別是創新及科技署署長、政府資訊科技總監、副效率促進專...
創新科技署昨日(10日)宣布,推出內地與香港聯合資助計劃,徵求香港與內地機構合作、以3個主題的應用研發項目,截止日期為6月30日。 計劃申請期為5月10日至6月30日,就3個特定主題邀請項目建議,包...
【本報訊】透過智能製造技術,可望助香港製造業重新出發轉型為「智造工業」。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為港企度身設計出兩條「納米纖維過濾材料智能靜電紡絲生產綫」,提升產量逾60%,每年供應超過300噸材料予全球市場...
透過智能製造技術,可望助香港製造業重新出發轉型為「智造工業」。生產力局為港企度身設計出兩條「納米纖維過濾材料智能靜電紡絲生產線」,提升產量逾60%,每年供應超過300噸材料予全球市場,用作製造個人防護...
創新科技署今日(10日)表示,推出今年內地與香港聯合資助計劃,徵求香港與內地機構合作的應用研發項目,截止日期為6月30日。 3個特定主題 生物技術:疫苗、抗體等生物藥研發、中醫藥防治重大臨床疾...
港府前年7月推出「再工業化資助計劃」,創新科技署昨表示,該計劃現已與李錦記(香港)食品有限公司就蠔油智能生產綫項目,以及維特健靈大藥廠就茶膠囊智能生產綫項目,簽署資助協議。 據悉,該計劃分別向李錦記...
港府前年7月推出「再工業化資助計劃」,旨在資助生產商在香港設立新的智能生產線。創新科技署於今(21日)表示,「再工業化資助計劃」現已與李錦記(香港)食品有限公司(下稱李錦記)就蠔油智能生產線項目,以及...
【本報訊】生產力促進局與怡加新(香港)實業有限公司「23」簽署合作協議,設立本港首條新鮮粟米汁智能生產綫,大幅提升產能及產品質素。 「23」由周建華(粟米媽媽)於2010年創辦,標榜生產天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