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61 個
塑化劑 下頁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不少人叫外賣、茶飲,食店提供的塑膠器皿,如膠盒、膠碗、膠杯來裝熱食熱飲,提防誤攝入了塑化劑,因如塑膠容器盛載食物時溫度過高,塑化劑有機會融入食物再被人體吸收。台灣有一對小姊弟發育異常,7歲童生殖器短小...
生活環境中充斥著各式各樣化學物質,隨時影響身體負荷。台灣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日前分享,一名打扮時髦的女子,體內「二苯酮」竟超標高達698倍。劉博仁指出,這種內分泌干擾因子可致乳房及肺部病變,因此建議...
新手父母對於迎接家中新成員,通常都會既興奮、又緊張,多數會重新規劃家居,但居住環境的變化有可能令新手父母頭痛,尤其是嬰兒房的設計。到底新居裝修時要如何規劃,才可以住得舒服、保障家居安全,以及避免意外發...
上班帶飯,許多時都會用到保鮮紙,但用法不當原來有可能吃下毒素。台灣營養師雷小玲分享,市面上常見的保鮮紙大概分為4種物質,假如不當使用,在加熱食物時可能會令保鮮紙釋放出毒素,導致食物內殘留塑化劑,需謹慎...
雌激素是女性身體主要荷爾蒙之,一旦失衡,便會令身體出現不同類似的狀況,如脾氣煩躁、憂鬱、失眠、性慾低、肥胖、骨質流失甚至是癌症。有醫生便分享令雌激素過多的9大原因,並如何從生活入手改善,又提醒大眾如果...
時有聽聞孩子性早熟的病例,當中原因很多,有台灣醫生分享一位罕見的性早熟案例,患者是極年幼孩子,一歲半的女童竟然來了月經,更來了連續7天,令人無不感驚訝,而醫生診斷出是媽媽為女兒頻繁地搽某一含有雌激素的...
有些家長胡亂買一大堆營養補充品給小朋友,醫生指出這樣隨時會造成反效果。台灣有醫生在網上「爆料」,指出因食保健品吃到性早熟、骨齡超前的不計其數,尤其是某牌子「超毒」!醫生指出小朋友沒有必要的保健食品就不...
乳癌不容忽視。有醫生分享,一名28歲女子洗澡時摸到右側乳房有硬塊,結果證實罹患乳癌第二期。患者無遺傳基因,卻自爆有6大壞習慣,令醫生感嘆難怪年紀輕輕就患癌。 最新影片: 台灣科博特診所院長劉博...
消委會測試市面28款牛油、人造牛油及塗抹醬,17款樣本即逾6成驗出塑化劑,過量攝取或影響生殖系統發育;而在16款人造牛油及塗抹醬中,有15款即逾9成樣本,含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其中1款樣本更超出歐...
有家長想小朋友學踩單車,之前會先讓仔女學沒有腳踏和齒輪的兒童平衡車,日漸普及。消委會測試了市面15款兩輪款式兒童平衡單車,售價由299至1,700不等,標示適用年齡為1至6歲,當中3款獲滿分5星,在機...
烹調煮食都會用到食油,消委會測試市面50款食油,逾9成食油樣本驗出1種或以上的有害污染物;有近6成,即約29款驗出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其中「御品皇」純正花生油更超出歐盟標準1倍。另外有2款食油驗出...
消費者委員會測試50款食油,結果發現有47款(94%)食油樣本檢出1種或以上的有害污染物,當中4成(20款)檢出3種或以上的有害污染物。值得關注的是,近6成(29款)樣本檢出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當中2...
食油是每個家庭煮食中的必需品,近日消費者委員會測試50款食油,結果發現有47款(94%)食油樣本檢出1種或以上的有害污染物,當中4成(20款)檢出3種或以上的有害污染物。當中近6成(29款)樣本檢出基...
食油是煮食中的必備品,消費者委員會測試50款食油,結果發現有47款(94%)食油樣本檢出1種或以上的有害污染物,當中4成(20款)檢出3種或以上的有害污染物。值得關注的是,近6成(29款)樣本檢出基因...
爸媽都想小朋友快高長大,或會讓孩子多飲牛奶去吸收鈣,有營養師就指出想小朋友長高其實只補鈣是不足夠,要多方面做好才可有助長高,當中有8大宜忌要注意,除了飲食之外,也要由生活習慣入手。 台灣營養師高紹庭...
夏季炎熱,不少市民會到泳池或泳灘游水消暑。不過,游泳完畢,卻總會出現皮膚乾燥、頭髮枯黃的問題。皮膚科專科醫生葉榮根在Facebook專頁發文,拆解其中成因,並提供游泳後護髮秘訣。 最新影片: ...
美國去年有研究發現,由於快餐包裝及餐具上含有鄰苯二甲酸酯成份,導致大部分快餐食品都含有塑化劑。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周四(19日)宣布,不會全面禁止鄰苯二甲酸酯等化學物質。FDA決定引來科學家...
不少人認為香腸是加工食品,多吃無益。而消委會昨天(16日)公布,測試了市面30款香腸樣本,近九成屬「高鈉」,只有四款合格,另有一半屬「高脂」,其中有一款僅售10元巴西雞肉腸獲4.5星高分。另外有3款樣...
食油是家中必備品,日常烹調煮食少不了要用油。然而,本港消委會早前就曾抽查過市面上60款食油,發現41款含有塑化劑、46款含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另亦有9款含致癌物「苯並[a]芘」。TOPick整合檢...
消委會測試29款紓壓塑膠玩具,逾八成樣本驗出潛在致癌物,可危害呼吸道和皮膚;更有一款含致癌塑化劑超標250倍,可損男性生殖系統、影響胎兒發育,海關正跟進。 還有逾七成半樣本不符歐盟玩具安全標準,例如...
海關今日(15日)表示,有4款不安全的塑膠玩具,家長應立即停止讓兒童把玩該四款玩具,商戶如有出售,亦應立即下架。 海關指,市面上有懷疑不安全的塑膠玩具出售,試購13款不...
近年紓壓矽膠玩具(poppit)及可擠壓玩具(squeeze toy)成為大熱。消委會測試了市面上29款塑膠玩具,發現22款樣本未能符合玩具安全標準,其中「圓形魷魚遊戲Squeeze Toy」的塑化劑...
消委會推薦11款兒童汽車座椅獲4星總評或以上,分別在正面及側面撞擊測試、方便程度都表現優秀。另外,消委會發現,2款意大利CHICCO兒童汽車座椅防撞表現遜色,另有11款含甲醛、塑化劑等有害物質,詳情即...
消委會測試發現,意大利CHICCO Seat4Fix及Seat4Fix Air兒童汽車座椅在正面及側面撞擊下保護力最低,在安全設計表現亦是最差;另外11款兒童汽車座椅的布料檢出1至3種有害物質,包括塑...
火腿及火雞片等加工肉類受繁忙的香港人歡迎。然而消委會今日(15日)公布一項測試結果,發現30款火腿及火雞片9成高鈉,包括759阿信屋、超值牌、金妹牌上榜,其中759阿信屋一款食4片即超標,長期進食會增...
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研究團隊分別從德州各知名快餐店購買64份快餐,並要求提供三副未使用過的處理食品的手套。研究表示,塑料容器、塑料餐具和塑料食品包...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口罩漸漸成為生活必須品。現年36歲的Jeff Chan經營塑膠玩具廠多年, 為保護港人,助大家脫離口罩荒,去年5月他與家人創立自家口罩品牌「Medcross 醫十字」,生產及銷售醫用...
懷孕時,皮膚也會有變化,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妊娠紋(Stretch mark)。由於孕育胎兒之故,肚皮上的肌膚急遽擴張,皮膚也因此過度伸展,讓其中的膠原蛋白纖維組織斷裂,所以孕婦的肚子上會出現紅色的條紋。...
近年,在食物中發現塑化劑的情況愈來愈常見。上周美國有研究指出,當地多間連鎖快餐店的食物樣本被驗出含有塑化劑,吸入高劑量塑化劑有機會影響生殖功能。 該項報告上周二(10月26日)於《暴露科學與環境流行...
請留意這種化學物質--鄰苯二甲酸鹽,最常被用作塑膠材料內的塑化劑,亦因此它無處不在,無論是食物儲存容器、洗髮水、化粧品、香水和兒童玩具等數百種消費品中,都可發現其蹤。美國一項研究發現,高鄰苯二甲酸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