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600 個
進階搜尋
- 全部類別
- 新聞
- 影片
- 任何頻道
- 趨勢
- 投資
- 報章
- 知識
- 地產站
- TOPick
- 中小企
- 理財
- 即市財經
- 中國
- 科技
- 國際
- 商業
- TV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確定
取消
《經濟通通訊社15日專訊》中國動物保健品(00940)公布,宋艷梅因健康原因辭任公司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自上周三(7日)起生效,主席一職由王永偉接任...
大量準買家未能入市,原因是欠首期 若不作儲蓄準備,即使收入大幅提升也難入市 樓價高企,但大量準買家未能入市,原因不是供不起,而是欠首期。如果過去儲蓄不多,難以應付首期,在現時的樓市下又有何選擇? 「...
樓價跳至4字頭,對準買家的財政安排是天壤之別 會否放寬按保適用範圍是後市主要變數 踏入2018年以來,樓價大致上持續上升;早前有報導指,樓價一向落後的屯門區,低於400萬元的二手放盤只約11個,而按...
拆息在新年假期後回落 年內轉按活動料維持活躍 早前由於拆息上升,有一段時間,H按借款人會轉用最優惠利率為準的鎖息供樓。而由舊有H按轉按,慳息效果不明顯,市場一度估計年內轉按活動可能轉趨沈寂。但隨多家...
去年底統計處發表2016年人口普查有關各大屋苑住宅的經濟狀況統計。有幾個現象值得探討,尤其是在討論按揭負擔,又或「要多少年不吃不喝」才可入市時,更值得留意。 根據統計處資料,2016年時,大屋苑(指戶...
新增2級置業階段,每個階段之間的價格高低差收窄,似乎有助紓緩置業、換樓的困難 惟現實中「換樓階梯」的中間幾級,闊度極窄 對解決上車換樓難的問題,宣傳作用大於實際 報載港府已完成有關「首置上車盤」計...
定息按揭市場佔有率料進一步上升 銀行推定息按揭 反映市場競爭激烈 多家銀行推出定息按揭,由於條件比主流P按及H按吸引,近期客戶有關定息按揭的查詢明顯增加。事實上,在不經不覺之間,定息按揭佔新批按揭的...
考慮入市要留意價格及利率波動風險 熱錢會否減少是左右大市主要因素 宜以「可負擔多少債務」作為入市議價標準 美國國債利率上升,掀動市場憂慮,美國通脹重臨、聯儲局加息幅度加快,甚至可能宣告過去十年期的...
工作20年左右便要退休,銀行卻願意批出30年按揭 借款人的風險與貸款人的風險是兩回事 香港按揭合約生命期大概8至10年 一位年逾40,當數學老師的客人考慮多買一個小單位投資,我們為他進行壓力測試時...
香港的樓價負擔比率再創新高,國際機構進行的調查中,香港平均樓價相當於中等家庭19.4年的收入;為有關調查進行以來樓價負擔最高紀錄。可惜的是,在報告欠缺大中華地區其他城市情況,如果以樓價收入比率為標準,...
加息並非是「未來式」,是「現在進行式」 對絕大部分供樓業主來說 利息上升是年多之前的事 加息不一定令樓價下跌 由電視台的理財節目,到香港的財金官員,在討論樓市時,事必提醒市民,今年美息很大機會上調...
父母協助有時反而會增加年輕買家入市難度。 父母本身有其他按揭負擔,作擔保人反幫倒忙。 樓價高企,市區邊皮似樣一點的上車屋苑,2房單位入場費已逐步邁向6百萬水平。有謂無「父幹」的年青買家,根本難以入市...
部分借款人可通過壓測 卻不代表可應付還款 申請人條件不可能永遠不變 日常情況下 擔保人完全不承擔供款 評論樓市時,不少分析認為近幾年壓力測試收緊,銀行實際批出按揭的供款佔申請人收入比例偏低,大致在...
以不變應萬變 透過轉按,節省利息支出 考慮與現有按揭銀行商討,調整按揭條件 為按揭進行部分還款 過去10年香港按揭利率長期維持偏低,甚至出現過名義按揭利率低於通脹的現象。不少理財專家會建議,在低...
官員提示市民留意風險合情合理 前高官脫離官場後方入市,原則上並沒違反倫理標準 政府高層掌握的數據至少不會對「樓價大跌」預測有強勁支持 前高官卸任不久,被揭發購入豪宅。由於身處官場時,其人曾多番提示...
香港最優惠利率將展開上升步伐 惟市場估計樓價明年仍升 辣招下成交量比過去大幅減少 只需較少資金已可推升樓價 如無意外,本周聯儲局將上調聯邦基金利率0.25厘,而本地銀行最優惠利率暫時仍維持不變。展望...
拆息上升不一定令H按供款增加 但利率正逐步正常化 定息按揭似乎仍難成市場主流 近日拆息上升,部分以H按供樓的業主,供款因而增加;另一部分業主,則會因拆息上升,而改以最優惠利率為準的「鎖息」供樓。在拆...
拆息在過去兩年已反覆上升 樓價未見回落 估計「大幅加息」會令樓價回落欠缺現實基礎 不時聽到意見認為,現時樓價高企皆因低息環境支持,一旦加息,高樓價便難以為繼。但歷史數據顯示,加息不一定會推跌樓價,而...
按計劃執行董事王永偉認為,銀行按揭戰可謂暫時完結,金管局新招的確對大型銀行構成一定的影響,促使其調升按息,而由於按揭對銀行而言是重要但並非利潤高的生意,因此既然大行帶頭加息,中小型銀行當然樂意跟升...
應付兩筆按揭並不一定財政會出現困難 資金來自儲蓄不見得風險較低 樓價高企,連入表申請購買房協資助房屋的部分準買家,亦不諱言需要家人提供財務協助,才可完成置業目標。官方亦再度發言關注,提醒「靠父幹」置...
非本地收入人士申請按揭,壓力測試標準更嚴謹 境外收入證明文件如顯示稅後收入,計算收入便按稅後收入計算 現行按揭指引,規定非本地收入人士申請按揭時,按揭成數要扣減一成,而壓力測試標準也更嚴謹。其實在此...
資產價格高,一般人買樓要透過按揭融資。內地新近發明長租都可按揭,某程度上是誘導置業需求轉為租樓,也是呼應了國家主席習近平「房子是要來住,不是要來炒」的立論。 正常而言,租樓與按揭完全拉不上關係。按揭是...
近日拆息持續上升,以H按供樓價的小業主應該會發現今個月的供樓支出較年中明顯增加。因應拆息上息,坊間提出不少「對應策略」,但坦白而言,大部份策略未必有用。 今年5月至9月中,一個月拆息大致處於0.42至...
聯儲局9月加息後,當時局方估計至2019年,美息還會再升1.5厘;但現任主席耶倫將於明年2月任滿,現時呼聲最高的接任人泰勒卻被視為加息鷹派,美息升幅可能較9月估計為高。如果美國加息步伐加快,對香港樓市...
團結香港基金建議港府,日後出售公營房屋,補價於出售時鎖定,而不隨市價上升。最終目標是希望香港有75%家庭居於自置物業。團結基金的背景令人不能輕視有關建議,問題仍然是地從何來。 團結基金由特區首任特首董...
林鄭月娥上周宣讀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在樓市部分,事前坊間對「首置上車」計劃有一定期望。但報告中承諾的卻只有1000伙,而且要2021年方推出。救火的水可謂又遠又少。報告公開後,樓市氣氛反而更為高漲。 長...
林鄭公布其特首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房策重點之一是「首置上車盤」;部份細節早前已透過不同媒體放風,也因此在正式公布前已招來不少批評,包括指計劃利好發展商。計劃是否有效紓緩「上車」問題有待觀察,但部分批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