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貸款

搜尋結果 151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命運不一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出生在什麽樣的時代,也許極大影響著我們擁有何種人生。美國保誠最新調查顯示,在美國,X世代(即當下44~59歲的世代)的退休難度也許是「噩夢級」:他們經...

20:00 2024/06/27
這代人退休難度「噩夢級」!儲蓄僅為退休所需的10% 3分2人儲蓄將耗盡

當醫生的收入及社會地位高,不少人也對此趨之若鶩,但儘管不能手執手術刀,也能闖出另一片天空。美國一名醫科生女孩毅然放棄高薪厚職的前途而從事電工維修員,「柔弱少女手持沉重的維修工具」這個反差感令她在網絡上...

14:32 2024/06/24
行行出狀元|美女醫科生棄醫從事電工維修員 1個方法年收入達200萬媲美醫生

8間資助大學將於明年起連續加3年學費,有大學生指,政府突然公布未來3年以複式計算的學費加幅,特別是現時經濟不景,部分大學畢業生也出現就業困難,學生難免感到吃力及顧慮,認為政府應透過恒常機制定期檢討學費...

2024/06/21
學生倡設機制 恒常檢討學費

本港資助大學學費維持在42,100元水平迄今27年。政府昨公布敲定於明年起連續3年加學費,平均每年加約5.5%,實際每年加2,400至2,500元;3年後學費增至49,500元。最終修畢4年大學學費將...

2024/06/21
大學學費平均加5.5% 讀4年約20萬

討論多時的大學學費調整方案出爐,港府宣布,2025/26學年起,連續3年以平均5.5%的幅度上調學費。在經濟前景不確定的當下,加學費難免引起憂慮,不過大學學費已長期未調整,回本率遠低於目標,加價無可厚...

2024/06/21
加學費實事求是 高教界固本培元

8間資助大學將於明年起連續加3年學費,有大學生指,政府突然公布未來3年以複式計算的學費加幅,特別是現時經濟不景,部分大學畢業生也出現就業困難,學生難免感到吃力及顧慮,認為政府應透過恒常機制定期檢討學費...

22:56 2024/06/20
大學加學費|學生倡設機制恒常檢討學費 免3年複式加學費造成巨大壓力

本港8間資助大學學費27年來未有調整,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日前預告有機會於2025/26學年、即明年起逐步上調大學學費。消息亦指,政府初步計劃連續3年加學費,每年加幅達5至9%。有議員認為,收回成本不在「...

11:25 2024/06/20
大學加學費|劉智鵬倡討論按學科釐定學費可行性 崔日雄建議按通脹加學費

本港8間資助大學學費已27年沒調整,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日前預告有機會於2025/26學年、即明年起逐步上調大學學費。消息指,政府初步計劃連續3年加學費,每年加幅5%至9%,若以最低5%的加幅推算,一年大...

2024/06/20
大學學費擬3連加 2025起年增5至9%

美國理財專家Ramit Sethi本身是白手興家的富豪,經常在其自家播客節目分享聽眾的理財個案,並藉以教人儲蓄及投資之道。Sethi收到一對年約30後旬的夫婦求助,他們表示13年前在「一貧如洗」的財政...

20:00 2024/06/03
夫婦結婚13年仍負債做月光族 專家揭示致命傷 教3招防超支增儲蓄

許多人認為財務壓力來自於收入低,但哈佛商學院管理實務教授Arthur Brooks近日在TheStreet的專訪中指出,財務壓力的罪魁禍首可能是不良的金錢習慣,而非收入。財務壓力來自金錢錯誤造成壓力的...

13:30 2024/06/03
財務壓力大多源於這個錯誤!哈佛教授︰卡數高企降低幸福感

滙豐:赴英美澳加等地升讀大學,將花費150萬至200萬港元金額相當於富裕港人退休儲備約20%港人平均願子女赴英7年升學,花費360萬港元滙豐(00005)最新發布《生活質素報告》,今年3月訪問全球11...

12:55 2024/05/20
滙豐調查|滙豐:香港家長為子女英國升學平均預留360萬港元 只計大學都要150萬?

現年39歲的菲律賓裔美國女子Bernadette Joy是個人理財培訓公司Crush Your Money Objective的行政總裁,不要看她目前是一位百萬富豪,八年前Joy在抵押貸款、學生貸款和...

20:00 2024/05/16
財富自由|39歲白手起家富翁 7個節儉習慣永不放棄 「房子只租不買更快樂」

三四十歲,有人已事業有成,有人依舊在人海浮沉。CNBC引述美國社會科學雜誌近期一篇調查「美國生命歷程與財富積累」顯示,千禧世代成為貧富差距最大的一代 ─── 而隨著財富大轉移的到來,該差距將更加顯著。...

20:00 2024/04/30
三四十歲的這代人 貧富差距最大!資產比上一代少3成 少數精英卻大攬財富

近期黃金升勢主要受市場預期美國減息、地緣政治升温及央行對黃金的淨需求量增加所致,尤其在中東局勢緊張之下,避險情緒帶動資金流入金市,任何鷹派言論及美國頑固通脹都未能阻止金價暴漲。 預期2024年環球資本...

2024/04/29
黃金大牛市樂觀上望3000美元

市場對本港經濟前景基本抱持負面情緒,但有借貸數據顯示港人消費意欲旺盛。業務遍及新加坡、香港、澳洲的貸款配對平台Lendela.com接受本網專訪時指,港人消費需求強勁,2020年至2024年間,各類目...

11:40 2024/04/03
「香港經濟其實唔悲觀」 貸款平台︰港人消費需求強勁 交卡數類申請急漲105%

30歲至40歲往往是打工仔「財務大躍進」的十年,但這裡講的急增不是收入,而是責任和開支:結婚、首次置業、轉工轉行... 再到為子女的未來儲蓄等。30出頭正值拼搏期,隨着履歷加深,你可能會比20多歲時搵...

20:00 2024/04/02
三十而立|30歲肩負重擔?專家教必做3項部署 及早擺脫財富黑洞

近日,有消息指WeLab集團將會對香港業務進行架構重組,經重組後,其集團旗下本地網上貸款平台WeLend(擁有持牌放債人牌照)將會成為虛擬銀行滙立銀行(WeLab Bank)的附屬公司,由原本同屬集團...

2024/04/02
針對Z世代的網貸業務

印度裔美國男子Daniel George在2018年取得博士學位後,曾於Google秘密實驗室Google X工作,及後又在摩根大通擔任副總裁。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開始將大部分收入用於投資。到202...

09:20 2024/04/01
財富自由|7年人工幾乎全作投資 29歲提早退休 分享財自5大關鍵

美國個人理財專家Anne Lester曾任摩根大通資產管理退休計劃的主管,一度管理規模數十億美元(逾百億港元)的退休金。然而,她本人在20多歲初入金融界時,是一名「碌爆卡」當作日常的月光族。Leste...

10:00 2024/03/24
她管理百億退休金 自己卻是月光族|因一件醜事痛改前非 悟出最強6招控制支出

父母是你最堅實的後盾——但當子女「啃老」,無限索取時,這句話還有道理嗎?經濟蕭條、失業潮流,美國大批年輕人開始與父母同住,以此節省開銷,於此同時,近半數父母表示自己因支持子女「啃老」,導致個人財務受損...

07:55 2024/03/08
子女成年仍同住 父母就該做後盾?5招斬斷「臍帶」 劃分財務界限 

你在身邊有沒有認識到一些明明每年收入過百萬,坐擁大量增值資產,但總是不斷呻窮、怨天尤人的朋友?他們未必是曲線曬命、扮自嘲講風涼話或無病呻吟,而是可能受制於物價飛騰,生活成本急升下荷包縮水;一來錢賺極也...

10:00 2024/02/24
「平庸富人」大量湧現 年收入前10%仍呻窮|分析:社交媒體令人患上「財富認知失調」無法知足

美國千禧世代對於高昂的住房成本、到期在即的學生貸款以及不斷增加的信用卡債務充滿憂慮,顯然面臨着跟其他世代截然不同的巨大財務挑戰。然而近期有機構調查指出,他們仍然是最沉迷金錢的一代,也是最想炫富的一代。...

14:02 2024/02/16
千禧世代沉迷炫富 為買名牌負債累累|分析:社交媒體激化財富攀比 充大頭鬼很重要

名車、名錶、豪宅——這是所謂的成功人士三件套。不少人都想買車,但在香港買車容易養車難,有網民分享,若買車這輩子至少要多花400萬元!日本財務規劃師KURAMA大學時就表示:「這輩子絕不買車!」為了不買...

17:41 2024/02/09
他「戒車」4年儲百萬 若養車要花400萬 他感嘆「無車人生」才勝利|為何人們還爭做揸車族?

港股近一年以來持續下跌,1月份更一度跌穿萬五點,重上萬六後,現在又回落至萬五左右。不少網民的投資收益也「大漲大跌」,幾家歡喜幾家愁。近日,有一名大學生在IG留言版上留言,稱自己用Grant Loan(...

18:40 2024/02/01
大學生用Grant Loan買牛證輸盡 犯盡兩大錯誤 被追繳學費恐退學

粵劇演員黎耀威是多面手,遊走大戲行檔中的文武生、小生和丑生,另身兼編劇。除粵劇外,舞台劇都見他身影,相當「襟撈」。 究竟專注一瓣抑或同時磨利幾張刀好?黎耀威堅定的說:做哪個崗位也好,目標只有一個:做個...

2024/02/01
黎耀威以做好演員為目標 細說生命中3個重要的人

還債時,你是否習慣第一時間將高利率、高金額的債務還清,卻發現好像怎麽勒緊褲腰帶都是杯水車薪?Dominique Jonae作為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卻已經有了1.5萬美元(約12萬元)債務,但她卻反而從「...

21:00 2024/01/23
22歲畢業生6個月還清12萬元債務 只用「滾雪球法」與這兩點

聖誕雖已過,但回望一下,今個聖誕真不一樣。 1956年的美國中產家庭的聖誕可以從SEARS的聖誕購物冊中一頁反映出來,是温馨的,聖誕樹掛滿了波波飾物(圖一)。 每年的聖誕節都是消費大日子,對美國家庭尤...

2023/12/28
今個聖誕真不一樣

你多多少少總會存過私房錢,對吧?人們向伴侶隱瞞財務的情況並不少見——但隱瞞52萬美元(約406萬元),那可是相當少見。據CNBC,一次偶然的機會,妻子Cassandr得知丈夫Aldo向自己隱瞞了52萬...

13:30 2023/12/21
「想做家人的英雄」 丈夫隱瞞406萬債務 年收入200萬元也變「負人」

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進行的調查顯示,港人的「儲蓄安全感」門檻提高,平均需要有108萬港元的儲蓄或流動資金,才有足夠的安全感。而香港人也身體力行,每月平均儲蓄金額明顯提升至9000港元。每月平均儲蓄900...

13:55 2023/12/20
港人平均需108萬元儲蓄才有安全感 持續的通脹下 怎樣才能感受到「富有」?

你對Z世代的印象如何?也許是叛逆、衝動、敢想敢做?然而,作為初入職場便遇上經濟蕭條的一代,Z世代承擔著這個時代獨有的壓力。Instagram年終報告調查2024年趨勢發現,三分之一的Z世代將「自主創業...

13:30 2023/12/12
IG年終報告︰98%Z世代厭倦打工 寧願自僱當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