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

搜尋結果 600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內地公布5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PMI)跌至49.5,重陷收縮區,創下3個月低點;非製造業PMI降至51.1,兩項數據均遜過市場預期,顯示經濟...

今日
內地5月製造業PMI降至49.5 三個月低

赤水釀美酒,茅台共舉杯,日賺近3億元人幣,近95%的毛利率,傲視世界500強;未來不靠經銷商,茅台直供消費者,盈利翻倍不是夢,貴州茅台(滬:600519)可長期看好。 中國經濟逆風前行,在充滿不確定性...

今日
A股定海神針 貴州茅台暢飲

港股5月不俗,6月也不應太淡,恒指劍指2萬點,仍然大機會闖關,7月值得憧憬的有七一回歸「送好禮」、7月三中全會,所謂操作在前升勢在後,從資金角度,春江水暖鴨,看北水外資手影。美銀投資經理調查數據顯示,...

12:43 2024/05/31
6月前瞻|港股春江鴨下水了?

亨達集團總經理羅明立表示,美聯儲局周三公布的褐皮書顯示,美國近期經濟活動繼續擴張,但企業對經濟前景卻愈發悲觀,期內物價亦温和上漲,預計情況可能持續。此外,就業市場則正在降温。 美國財政部周三標售440...

2024/05/31
歐元宜守50天綫

資深外滙評論員熊俊傑表示,美元在強勁的美國消費者信心數據的推動下獲得了提振,引發了長期國債孳息率抽升。然而,該報告僅顯示勞動力市場仍然堅韌,這對於經濟增長是好消息,但對通脹率卻不一定是壞消息,美元減息...

2024/05/31
英鎊下跌空間有限

日本央行審議委員安達誠司周三表示,當局可能會在關注經濟的同時採取漸進加息,而日本央行近期在例行購債操作中削減規模,並非意在傳遞政策訊號。提到滙率問題,安達誠司指日圓滙價如果長期走弱將影響通脹,而滙率影...

2024/05/30
央行放鷹 日圓照跌

國內土豪瘋搶,風吹至中國國債,國債被搶至漲停,是情緒炒作,還是是資產荒,有錢無處投。倘按今搶國債,明搶高息股的邏輯,「中特估」前景真愈來愈香噴噴。5月20日,超長期特別國債首發,當天被搶光,到5月22...

17:47 2024/05/28
中特估|內資搶買中特估 「潛在對象」搶上

人工智能晶片龍頭英偉達(美:NVDA)公布首季業績,大賺6.3倍至148.8億美元。 英偉達期內收入再創新高,主要由旗下數據中心業務季度收入按年增長超過4倍帶動,季度調整後毛利率達78.9%,創新紀錄...

2024/05/27
英偉達有力邁向1300美元

短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的影響因素相對明確,然而,對於10年期美國國債而言,通脹、經濟增長和美聯儲貨幣政策等因素都具有重要的影響。 通常而言,2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可視為每日聯邦基金利率預期的2年複利值,並根...

2024/05/27
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影響因素

5月22日,思睿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洪灝在第十三屆金磚論壇-不動產資管大會上,分析了房地產市場的現狀與挑戰,並提出5個主要觀點,認為本輪內房股的反彈是一次低質量的反彈。洪灝說,房地產是非常重要的板塊。5月...

13:15 2024/05/25
洪灝:這次內房股反彈 是低質量反彈

美國最新公布經濟數據繼續強勁,4月耐用品定單初值按月升0.7%,市場原預期跌0.8%,經濟維持強勁勢頭減少聯儲局減息誘因,帶動美國10年期國債息率在數據公布後曾一度重上4.5厘水平。 另一方面,利率期...

2024/05/25
美經濟數據續強 延後減息預期升溫

國債太難買,定期利率低,理財保本不再,想安穩獲高息,能加價的公用股最可靠,派息穩陣,前有長江電力,後有國電電力接力再向上。 在十年如一日的A股市場,有只升不跌的股票存在嗎?萬裏挑一,長江電力(滬:60...

2024/05/25
捕捉長牛股 國電逢低買

在股票的世界,永遠有無窮無盡的風險與不確定性,便不宜入市。以股市為例,由熊市,到破頂,都有大量不應買入的理由。如果問,一定要挑選一個,最好的買入時機,是甚麼時候?本文介紹強勢市場的入市準則。(@Reu...

13:08 2024/05/23
股市入手位謎思

港股5月21日出現本輪升勢中的首個主要回調,市場關注後市去向。中信証券剖析港股反彈背後的主因、動能和展望,認為此輪港股反彈是投資者積累了3年的悲觀預期在逆轉後,由估值修覆推動。該行看驅動本輪港股反彈的...

12:56 2024/05/22
券商有路捉|中信証券剖析港股3反彈動能可續性

最近,投資者的關注焦點從美股轉移至亞股。這主要原因是MSCI中國指數本月至今上升近10%,重回9個月的高位。受惠於MSCI中國指數的帶動,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突破2023年的交易區間,並上升至...

11:16 2024/05/22
中國股市回升、減息機會增 亞洲高息股具吸引力

港股近期表現強勢,又以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表現最爲亮麗,其年内漲幅超越恒生指數與恒生科技指數。國企指數表現突出,受惠於近期内地經濟與股市政策預期改善,又可在成長性與防守性間取得平衡。「國企指數」這個簡稱...

11:00 2024/05/21
可攻可守,以國企指數應對反覆市況

國家發改委表示,正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推進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建設準備工作,包括做好項目儲備、細化任務舉措、做好第一批項目下達準備。近期已按照中央及國務院的要求作部署,在...

10:45 2024/05/21
發改委:做好超長期特別國債首批項目下達準備

市場翹首以盼的重磅消息終於現身,上周五(17日)全國切實做好保交房工作視像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指出,「相關地方政府應從實際出發,酌情以收回、收購等方式妥善處置已出讓的閒置存量住宅用地,以...

2024/05/21
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面對近年中美經濟及金融脫鈎背景,美國企業紛紛選擇近岸外包(Near-shoring)的策略。 美國企業把工廠轉移至與美國接壤的墨西哥,使後者躍成為全球企業建立基地首選。過往墨西哥於地理上因離美國太近而...

2024/05/20
墨西哥勁受惠中美角力

重點 1.內地經濟學家張明表示,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高企,需要增發國債,為擴張性的財政支出提供資金支持。 2.當前發債也是可利用的時機,除促進金融周期觸底回升,也是推進金融市場開放與人幣國際化的契機。 -...

2024/05/20
經濟學家張明 中國增發國債具五重意義

美聯儲已連續第6次維持利率不變,應對持續頑固的高通脹壓力,同時美元兌其他地區貨幣(無論是已發展或新興市場)升值超過4%,跟年初市場預期美聯儲減息而美元下跌的情況完全相反。到底,是甚麼因素帶動美元升勢?...

16:09 2024/05/18
美聯儲延減息 或有利重新部署

中信銀行(國際)稱,受美債孳息率反彈和多位鷹派的美聯儲官員發言提振,隔晚美元兌主要貨幣略為回升而,低收益率貨幣如日圓等則受壓。美滙指數周四上漲0.27%,至104.47。 周五亞洲市早盤,日本央行總裁...

2024/05/18
澳元略為回吐

美股強勢破頂,市場一個月前的各種擔憂恐懼,早已被忘記得一乾二淨。現時金髮姑娘已再度神秘現身,面對這樣的市場,投資者可以選擇無視噪音,或以噪音交易噪音。在極短綫的噪音與市場情緒交易法之外,真正決定投資成...

16:41 2024/05/17
金髮姑娘 神秘現身?

美國的通脹及勞動市場數據均高於預期,儲局仍會在長期接受更高的聯邦基金利率水平。中國可能採取更多刺激措施,實現軟着陸機會高。惟中美持續競爭帶來地緣政治尾部風險。 全球經濟雖然出乎意料地保持韌性,但仍然與...

2024/05/17
保德信:中國刺激經濟 軟着陸機會高

內地今日發行30年超長期國債,幣策已先行布局。期待在超長期國債加持下,由基建乃至推動新質生產力、新型工業化的製造業投資會有一番榮景。 市場引頸以待,在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早已明言會推出的超長期特別...

2024/05/17
內地發長債 經濟盼榮景

中銀香港(02388)引入施羅德投資管理(香港)的「施羅德中國定息基金」對象是所有中銀客戶,最低投資金額為等值1000港元中銀香港(02388)公布,引入施羅德投資管理(香港)的「施羅德中國定息基金」...

19:37 2024/05/16
中銀2388|中銀推施羅德中國定息基金 投資國債、政策性銀行債券 1千元入場

中國連續第三個月減持美債,3月減少76億美元至7674億美元持有規模降至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日本增持199億美元美債。另外英國增持268億美元,持有規模創新高中國連續第三個月減持美債,3月份所持美國...

09:48 2024/05/16
減持美債|中國連續3個月減持美債 持有規模降至2009以來最低水平

人民銀行5月15日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當日人民銀行開展2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和1,25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操作,中...

2024/05/16
1250億MLF利率不變 降准料延後

至於其近年派息率由30%至32%不等,以31%計算,今年預測息率3.2厘...

2024/05/16
盈利複增兩成 中海物業偏低

本月房地產救市政策一波接一波,全面解除限購的幾個高能級城市還沒激起甚麼水花,這邊又傳來了中央要求地方政府出資購入地產商未售出房源,用作保障房的「去庫存」新方案。 說是新方案,其實也不算新,去年底開始已...

2024/05/16
地產收儲 救市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