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

搜尋結果 600 個

不限時間


  • 不限時間
  • 最近 24 小時內
  • 最近 1 星期
  • 最近 1 個月
  • 最近 1 年
  • 自定範圍
  • -

    確定

    取消

【中風/陋習/三高/吸煙/酗酒】中風近年漸趨年輕化,別忽視小病小痛!內地一名28歲男子兩個月前突然中風,導致右邊半身麻痺,一度無法自理,甚至連大小二便亦無法自控。據悉,他平日常運動,亦無三高問題,為何...

今日 19:22
中風年輕化丨28歲男子恆常運動無三高 忽略1徵兆突中風疑3大原因所致

【頭痛/頸痛/舒緩痛症/中醫/黃天賜】都市人經常會有頭痛問題,但頭痛其實是身體給出的警號,是一種保護措施;究竟為何會反覆頭痛?哪類人最易有頭痛?如何治療?香港註冊中醫師黃天賜就「頭痛」問題進行全方位解...

今日 19:11
KO頭痛︱都市人常頭痛或是潛在疾病警號 中醫師黃天賜拆解治本療法:先治頸肩

【正骨/啪骨/半身麻痺/後遺症】日積月累的肌肉勞累最適合就是按摩鬆一鬆,但用錯方法可能適得其反。一名居美內地女上月預約「啪骨」療程,本來有頸椎問題的她沒想到正骨後,居然出現半身麻痺的症狀,伴隨著頭暈和...

今日 17:52
按摩惹禍︱女子啪骨後翌日半身麻痺乏力 醫生拆解按摩禁區:1個位置不要按

【皰疹/傳染/前任/復發/性病】做足安全措施最要緊!台灣一名男子去年與初戀拍拖,兩人情到濃時走到最後一步,未料「初體驗」後數月,始悉對方隱瞞疱疹病情,導致他亦同樣受到感染,不久後下體便狂生水泡,求醫更...

今日 17:40
親密危機|「初體驗」慘遭前任惹皰疹 男生下體潰瘍永久無法根治嘆:人生崩塌

【三高/高血脂/牛奶血/血脂淨化】「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問題常見於體重較重的人士,但即使身形瘦削亦不代表沒有任何風險。內地一名僅重56公斤(123磅)的男子因為身體不適求醫,結果進行檢查時...

今日 17:32
高血脂|男子體重僅123磅感頭暈噁心抽出半管「牛奶血」 揭1飲食習慣致血脂超標40倍

一旦出現嘔吐、不停打嗝、視力下降及手腳麻痺等症狀,有可能與一種罕見病視神經脊髓炎有關。有醫生指,即使患者定時服藥,其復發風險仍可高達九成,每次復發都會令患者身心受創、失去視力、癱瘓、抑鬱,甚至死亡。現...

今日 11:35
罕見疾病|罕病視神經脊髓炎可致盲 新治療減復發風險

【癌症/法國/歌手/癌逝/抗癌/病徵/淋巴癌/咽喉癌】法國國寶級歌手Françoise Madeleine Hardy日前不敵癌魔逝世,享年80歲。她在生前被滾石雜誌選為「史上最偉大200位歌手」,其...

今日 11:29
沉默殺手|法國國寶級歌手Françoise Madeleine Hardy罹兩癌病逝 其中1癌發展極迅速 醫生:6病徵速求醫

藝人鄭俊弘與何雁詩夫婦在兒子兩歲生日時,公開兒子患有罕見遺傳病「天使綜合症」,引起大眾對此鮮為人知罕見病的關注。天使綜合症對兒童日後成長發展有何影響,父母應如何面對及處理,下文由兒科專科醫生陳欣永詳述...

今日
鄭俊弘何雁詩兒子患罕見病獲關注 醫生剖析天使綜合症

醫管局去年啟用落馬洲中央援港應急醫院,目前已增至提供5項服務。當局表示,應急醫院過去一年服務量超過預期,用地接近飽和,未來會研究增加每節服務節數病人數目,亦計劃再擴展腸鏡服務。用地未來將用作港深創科園...

19:01 2024/06/13
河套區應急醫院|醫管局:應急醫院會「慎始善終」用至最後一天 正考慮搬遷選址

【郭啓華/鄭秀文/經理人/中風】現年58歲的郭啟華(Wallace)自2000年開始擔任鄭秀文(Sammi)的經理人,上個月無預警突然中風送入ICU,所有工作全部煞停,情況令人擔心。最新影片推介:郭啟...

18:36 2024/06/12
中風危機|鄭秀文經理人郭啟華無預警突中風入ICU 醫生教4招判斷中風先兆

港大醫學院團隊透過採集病人腫瘤組織,附以3D打印技術製作成「肝立方」,以仿生平台模擬腫瘤免疫環境,從而為病人試藥,監察術後肝癌病人的病情及預防復發;為全球首個同類平台,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大獎。 目前仿...

2024/06/12
港大精確模擬腫瘤平台 減癌復發

【心肌梗塞/胃痛/高血壓/】愛要及時,求醫亦然。內地一名52歲父親為了養妻活兒,每天奔波勞碌,就算身體早已響起警號亦不以為然。沒想到一晚突然因心肌梗塞病逝,遺下妻女得悉噩耗後悲從中來。當時正在大學留宿...

17:35 2024/06/11
心肌梗塞︱慈父為妻女強忍「胃痛」工作 輕視1徵兆突心肌梗塞亡 女兒悲痛欲絕:爸我想你了【附心肌梗塞7大症狀】

養和醫院捐50萬予非牟利機構「開心大本營」,推行「We Are Here」藝術及遊戲治療計劃,為小一至中六面對情緒困難的學童,提供2節精神醫療資助、16節輔導及家長指導;計劃費用全免或減免。治療師稱,...

10:00 2024/06/11
藝術治療︱養和資助NGO推藝術及遊戲治療計劃 助學生學習控制情緒

養和醫院捐50萬予非牟利機構「開心大本營」,推行「We Are Here」藝術及遊戲治療計劃,為小一至中六面對情緒困難的學童,提供2節精神醫療資助、16節輔導及家長指導;計劃費用全免或減免。治療師稱,...

2024/06/11
藝術+遊戲 治情緒受困中小生

人工智能(AI)進軍醫療界,針對治療的AI模型推陳出新。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中心,夥同華為香港,共同研發出適用於手術前、中、後期的AI模型。研發團隊表示,該模型現已開發至第2版...

2024/06/11
手術AI模型 藉AR提供實時導航

基因組中心早前採購一部全基因測序儀器,為全中國第一部使用相關儀器,較以往儀器的測序快達2.5倍,能夠於48小時內進行48個測序。 而進行測序之後,會由科學家分析數據,並與醫管局的治療團隊定期進行跨部門...

2024/06/11
測序或致標籤效應 「有需要才做」

基因組中心獲撥款的12億,原定預計使用至2025年。先導計劃完結後,料再需要向立法會滙報及申請撥款。基因組中心行政總裁羅思偉透露,當發展到一定階段,料自負盈虧可成中心發展方向之一。 檢測門檻降 涵蓋癌...

2024/06/11
測序規模冀達50萬 料長遠自負盈虧

政府2021年起撥款12億推動「香港基因組計劃」,為公院指定病人進行基因測序。基因組中心表示,最新已招募3.1萬名病人,以尋找病因,成功為一名不足1歲大有肝功能異常的嬰兒,透過基因測序後確診罕見肝病,...

2024/06/11
基因組中心揭罕病元兇 BB免換肝

朋友去曼谷度假,回港前一天與同行的老友們去享受泰式按摩。離開按摩店去到大門口,就因為一級樓梯踩錯腳跣了一跤,盤骨重創動彈不得。店主馬上為傷者呼召救護車。到了醫院經過仔細檢查,醫生說要馬上做手術。因應創...

2024/06/11
召喚救護車也得守規矩

提起心臟衰竭,不少人都會認為此症與自己無關,但原來心臟衰竭並不罕見,單是在美國,患者人數約為600萬,而香港數據顯示,約有1.2%的人口罹患此病;更有研究指出,確診出現嚴重心臟衰竭後,約有20%的患者...

00:00 2024/06/11
心臟健康|心臟衰竭治療方案多 四大支柱藥物助提升治療效果

今日(10日)是端午節,香港首支由乳癌康復者組成的龍舟隊伍「香港乳龍」,早上出戰了西貢區的龍舟比賽,本周末亦會參加「2024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角逐混合錦標賽及扮嘢大賽。教練指龍舟運動可鼓勵隊員間團...

15:28 2024/06/10
端午節龍舟|港首支乳癌康復者龍舟隊本周出戰兩項賽事 冀鼓勵同路人迎難而上

香港人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飲食過於「豐富」,容易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其後可能再發展成肝炎,甚至肝癌!近日有研究發現,5:2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 IF)...

2024/06/08
斷食可以養肝

最近,好朋友們的父母接二連三過世,我忽然成為「御用樹洞」,聆聽他們。對我們來說,悲傷其實是陌生的。旁邊的人或許以為—時間過了就好,讓自己沒有空去想,就不用面對痛苦悲傷。我卻觀察到,很多人逃避、不敢去想...

2024/06/08
觀照生命

夏天除了帶來雨水,室外室內溫差有時十分大,有機會令蕁麻疹伺機發作,當中尤以幼童影響更大。 蕁麻疹極度痕癢甚至出現水腫,都令患者叫苦連天,究竟有何紓緩及治療方法? 蕁麻疹是一種皮膚過敏反應,會造成皮膚出...

2024/06/08
蕁麻疹 嚴重可致過敏性休克

醫療科技近年的突破,不僅大大提升醫療服務效率,更為病人帶來莫大益處,如縮短手術後病人康復時間、減少併發症、提高診斷準確性、或令醫療保健服務更為普及等。但科技與醫療的快速融合,亦有可能為治療帶來新挑戰,...

21:58 2024/06/07
如何平衡醫療科技效率與人情味

【乙型肝癌/肝癌/肝硬化/晚期/單親媽】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和故事。內地一名32歲單親媽媽經歷過婚姻失敗,原生家庭偏愛弟妹和工作不愉快,但她一直堅強地生活,亦從不怨天尤人。不幸地因為...

16:10 2024/06/07
命運弄人︱32歲單親媽身世淒慘被前夫傳染乙肝 2大習慣演變肝癌離世遺4歲幼女【附肝硬化5大成因+4招預防】

【肝炎/急性肝炎/肝衰竭/昏迷/捐肝】急尋有心人!41歲男子陳智偉上周五(31日)因急性肝炎送入院,期間狀況穩定,惟昨日早上突然肝衰竭昏迷入住ICU。陳智偉妻子欲捐肝,可惜條件不符未能捐贈,現時親友家...

10:20 2024/06/07
命懸一線 |41歲港男突肝衰竭昏迷 妻子欲捐肝不符條件 家屬盼尋有心人換肝續命

【本報訊】57歲婦因胸口痛送往瑪嘉烈醫院,翌日死亡,死因為主動脈剝離帶心包積血。死因庭昨裁定死者死於自然,死因裁判官建議醫管局提高警覺等。死者丈夫則表示擔心局方能否汲取教訓。 女死者潘玉玲,終年57歲...

2024/06/07
婦胸口痛送院後亡 裁定死於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