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大蕭條?

金融財經

發布時間: 2018/08/08 21:59

最後更新: 2021/02/17 17:17

分享:

分享:

■定義

大蕭條是指1929至33年間全球性的經濟大衰退。事件源於美國,1929年10月29日,又稱黑色星期二,當日美股崩盤,華爾街股災席捲全球。

各國由1930年起逐步入衰退,持續至30年代末甚至40年代末。是次大蕭條是二戰前最為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亦是20世紀持續最長、影響最廣最大的衰退。

■知多啲

大蕭條不論對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的國家,皆造成了毀滅性打擊。人均收入、稅收、盈利、價格全面下挫,國際貿易大減50%,美國失業率亦急升至25%,當時排隊待領救濟品的窮人滿街,亦有許多人無家可歸,中途輟學的學生達數百萬人,更有很多人因壓力而自殺。

大蕭條發展至1932年在美國出現轉捩點,1933年羅斯福就任總統,推行3R(救濟Relief、復興Recovery、改革Reform)新政策,讓經濟逐漸恢復正常水平。凱因斯學派經濟學家認為,有關新政解決了大蕭條問題。